宋代段子:《夷坚志》讲到宋代有很多野生虎,一个客观原因是宋金战乱,老百姓流离失所,在宋金交战的很多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无人区”,这样就给了野生老虎的生存空间,野虎横行,甚至会侵入百姓日常的生活空间。
承宣使孙珰之子禹功,绍熙四年冬,自临安挈家赴襄阳都统司干官。过鄂州,舍舟趋陆。夜宿驿舍,觉有贼往来门外。从吏呵骂之曰:“是都统官员,不得作过。”久之,稍定,试启户出视,见两虎相与盘拏也。
既至襄,遣仆蔡徳归视亲庭,夜宿武昌客舍。见舍中人纷纷扰扰,有惊畏之心,徐问其故,云:“昨夜吾家父子四人俱未寝,团聚围炉。俄一虎撞入,踞炉而坐。吾父子危惧丧胆,以为必有一人遭啖食,不敢略转。但添薪益火,与之相守。虎亦偃然自若。至晓,乃奋迅而出。邻媪适来请火,正及门,遇之,即骇仆而死。吾家虽幸免,而惊魂到今未定。且忧其今夕复来,决无由可脱也。”蔡徳亦为之变色,殆寝不安席,明日辰巳间始敢去。
(右三事侄孙侃说。)
承宣使孙珰的儿子孙禹功在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的冬天,从临安带着全家去襄阳(湖北)都统司做干官。路过鄂州(现武汉)的时候,他们一行人下船,开始走陆路。有天夜里,他们住到了一家驿站,安顿好之后,感觉好像有贼人在旅店门外走来走去。随从小吏冲着门外呵斥叫骂道:“这里是都统司的官员,不得胡闹!”很长时间过去,外面杂乱的声音稍微消停下来。此时,屋里人尝试着打开门,出来一看,只见是两只老虎正在对峙较劲。到了襄阳后,孙禹功又派仆人蔡徳回父母家里问安。回家路上的某夜,蔡德住在武昌(现湖北鄂州)的一家旅店。他看到旅店里纷纷扰扰,好像每个人都惊魂未定,他慢慢探问原因,店主说:“昨天夜里,我父子四人都还没睡觉呢,一起围着火炉烤火。过了一会,一只老虎忽然撞进来,它也坐在火炉旁边,我们父子给吓坏了,心胆俱裂啊!心里想,看来今夜至少有个人得让老虎吃了,我们没人敢动啊,只能不断往火炉里添柴火,我们就跟老虎守在一起。那老虎也坦然自若。天亮以后,老虎忽然就跳身出去了。当时邻家老太来借火,刚走到门口,正撞上老虎窜出去,她当即吓倒在地,死了。我们家人虽然幸免,但到现在还都心有余悸。我们担心今天夜里老虎还会再来,那样我们可就跑不了了!”蔡徳听着也很害怕,脸都变色了。他这一夜根本没睡好,直等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多(辰巳间)才敢出门离去。【祥宏点评】:客舍,一般指民营旅店;宋代的武昌,是现在的湖北鄂州。宋代的鄂州,却是现在的武汉(武昌);珰,指的是朝里的大太监。孙禹功应是这位“孙珰”的养子;承宣使,武官职,等同于节度使的副手,也称“节度留后”,通常是虚职;襄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宋金、宋蒙战斗中,襄阳都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都统司,军事单位,负责整个襄阳地区的军事工作;干官,是“干办公事”的简称,基层官员;驿站,与“客舍”不同,驿站一般是官府开办的;以前故事讲过这种情况,由于宋金长年战乱,在现在的襄阳到武汉之间是军事区,居民特别少,很多地方是无人区,所以野虎众多。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里的“神异动物”-现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