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奇谈之二十四:唐僧就是俗人一个
说到取经,自然离不了唐僧。这也是这个团队中唯一一个有真实历史背景的角色。我们知道,取经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名号都有寓意,那我们先看看唐僧的一大串头衔:
唐僧,又称唐三藏,俗性陈,名祎,小名江流儿,法名玄奘,别号金蝉子,最后成为旃檀功德佛。
陈祎和玄奘,这个没啥说的,人家户口本上就这么写的,《西游记》作者的思维无论怎么天马行空,也不能篡改这个,所以我们略过。
唐僧: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唐朝的僧人。由于玄奘西天取经,一路直至天竺,盛名远播,还在天竺的时候,当时连唐朝的皇帝都经由那些来唐的异域僧侣、商人、贵族等口中听说了“唐僧”玄奘的威名,后来这个名号就一直流传下来,成为玄奘的一个尊称。
唐三藏:这个名字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本来三藏(zàng)法师是对精通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玄奘法师还在天竺学佛的时候,就因为成绩出色,获得了“三藏法师”的称号。不过,在《西游记》中,三藏(zàng),其实应该读作三藏(cáng)。藏,收藏,贮藏。唐僧是修行者肉身的象征,里面藏着炼丹的三要素,所以叫唐三藏(cáng)。
江流儿:唐僧的父亲本姓陈,但是他还在母胎的时候,父亲就被歹徒杀害,母亲怕歹徒加害他,他出生后,母亲把他放在木板上,顺水放走了,后来被和尚捡到,就起了一个小名“江流儿”。这个故事是作者的杜撰,自然这个小名也是子虚乌有了。可是,作者为啥要给唐僧起这个小名呢?在佛道人看来,凡人不能了脱生死,做不了自己的主宰,就如同被绑在木板上的唐僧一样,随波逐流,是一个“江流儿”。
金蝉子:这个名字是如来佛祖亲口说的: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我们知道真正的如来佛祖有十大徒弟,第二个徒弟是号称“神通第一”的大名鼎鼎的目犍连,根本不是什么“金蝉子”,为啥作者揣着明白装糊涂,非要把“金蝉子”塞到徒弟队伍中去,而且顶替的偏偏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呢?
这其实是和“孟兰盆会”的起源有关。
在《西游记》的故事中,在“盂兰盆会”上佛祖提出自己有“三藏真经”,希望找一个取经人,到自己这里求取真经,永传东土。
“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很明显,作者在这里又借佛祖之口夹藏私货了。前面我们说过,“三藏”是经、律、论,而这里偏偏说是谈天、说地、度鬼,还说这是“修真之径”,摆明了道教的口风。
七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鬼节,“盂兰盆会”的最初来源也是为了超脱饿鬼,而促使唐皇李世民派唐僧西天取经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李世民的地府还魂,所以“度鬼”才是西天取经主要目的。当然,取经人这个重担最终就落到了唐僧的头上。
目犍连—盂兰盆会—三藏真经—唐僧,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清楚了吧。
为什么作者又化目犍连为“金蝉子”呢?
我们知道蝉是一种动物,俗称“知了”。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蜕皮”,所以词汇中就出现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成语。肉身在佛道看来,不过是心性借住的一个“壳子”,修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舍弃这个“壳子”,也就是“金蝉脱壳”,唐僧是修行者肉身的象征,所以叫“金蝉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旃檀功德佛:这是唐僧的最后一个名号,也就是功德圆满后的称呼。阿伟哥开始以为这个名号也是作者的杜撰,查了查资料,还真有出处。
旃檀功德佛,是三十五佛之一,记载于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
佛上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九十日。波斯匿王思欲见佛,刻牛头旃檀作如来像,置佛座处。佛后还入精舍,像出迎佛,佛言:“还坐。吾般涅槃后,可为四部众作诸法式。”像即还坐。此像是众像之始。
很传奇的一个故事,不过至少说清楚了一件事——旃檀佛像是佛祖尚在世的时候,信徒依据他的真容雕刻的佛像。那么,不管旃檀功德佛和旃檀佛像能不能直接划等号,作者想表达的寓意也就很明白了吧——修行前唐僧是凡人肉身的寓意,修行后唐僧是佛祖形体的象征。
旃檀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