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谐趣园

在颐和园中 有许多园中之园

它们星布于湖畔山中 各成一体

这些园子里最有名的 就是 谐趣园

乾隆皇帝对它情有独钟 倾心建造

园子建成第一年 便先后题诗十首

一生更是为它留下了无数的诗篇

<谐趣园> 初建时并不叫这名字

它原名<惠山园>就是无锡的惠山

这园山水 就是乾隆的一个江南梦

是他在帝都仿建江南名园的开端

也是他最用心用情 最钟爱的一座

乾隆在<惠山园八景诗序>中写道

江南诸名墅 惟惠山秦园最古 我皇祖赐题曰寄畅 辛未春南巡 喜其幽致 携图以归 肖其意于万寿山东麓 名曰惠山园 一亭一径 足谐奇趣

几十个字就将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1751年 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

因向祖父康熙致敬 处处学习效仿

康熙六次南巡 每次都游惠山秦园

惠山秦园 就是著名的无锡寄畅园

乾隆出于对祖父的孝诚 也因好奇

便去了趟寄畅园 没想到 一见钟情

在南巡回程之时 乾隆又再次前往
并命随行的画家 将园子详加描摹

回京后 便着手在万寿山东麓选址

经过精心的再设计 和用心地兴建

一座江南风格的皇家园林落成了

乾隆欣然将之命名为<惠山园>

乾隆是如此喜爱这座园子的设计

后来又在圆明园中仿建了另一座

名曰<廓然大公> 在其他园林中

也常能看到一些此园中的元素

后来 嘉庆帝根据乾隆的诗句

一亭一径 足谐奇趣  改名<谐趣园>

并在<谐趣园记>中专门说到

以物外之静趣 谐寸田之中和 故名谐趣 乃寄畅之意也

点明<谐趣>即为<寄畅>

走进谐趣园大门 眼前一片开阔

不大的园林中 竟有好大一池碧水

池边分布 亭 台 堂 榭 楼宇十数处

建筑之间多以游廊相连 形成环抱

其间点缀着各种树木和各式桥梁

建筑之后 有累累山石和郁郁松柏

池中植莲种荷 鳞鳞锦鱼游曳其间

园西北有一处非常别致的景观

许多巨石叠成溪谷 引清流穿过

名<玉琴峡>呼应霁清轩<清琴峡>

本是模仿寄畅园中的<八音涧>

为乾隆帝静听泉声如琴的地方

不过 相较于寄畅园的<八音涧>

这玉清二琴峡似不可循声步入

虽北方山石峻岫 但少了些温润

尤其不能亲近 就有些微的逊色了

寄畅园八音涧

延池走去 澄爽斋 瞩新楼 涵远堂

湛清轩 蘭亭 小有天亭 知春堂

澹碧亭 饮绿亭 洗秋亭 引镜亭

知春亭 等十几座建筑 一步一景

园内各处还有数座石桥勾连

最美最有名的就是<知鱼桥>

此桥仿造寄畅园内的七星桥

名字又借用了桥边的<知鱼槛>

乾隆还为此桥作了多首诗词

桥头小石坊也成了经典元素

漫步园中 观建筑 赏花木 逗鱼雀

脸上身上 眼中心中 既静又美

真是 <寄畅> <谐趣> 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