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疑难杂病,须走出三大误区

疑难杂症,不仅是患者心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是很多医者害怕面对的疾病。很多疑难杂症,的确是医学上的难题,但在辨治疑难杂症的过程中,不仅是患者、很多医者也会走入了一些误区,进一步增加了治疗疑难杂症的难度与复杂性,因而,辨治疑难杂病,先得走出三大误区,具体是哪三大误区?且看正文!

疑难病的形成,固然有其复杂病因,但由于医者之误、患者之误、用药致误等所造成的误区,常使辨证、论治出乎预料,徒增其难。对此,应予全面了解,以减少辨治疑难病的复杂性。

1.医者之误

通常分析疑难病难于诊治的原因,多从疾病自身着手,事实上尚与有些医者的理论功底不扎实与临证经验不足有关,尤其是中医队伍中存在的“四化”倾向,令人担忧。如由于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并受“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以致出现临床重“西”轻“中”和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的“四化”倾向。这是中医药被侵蚀的直观表现,其不仅大大降低了临床疗效,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对年轻一代中医医师培养的负面影响很大。同时,在目前的医疗收费体制下,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反而变成了影响中医药从业者增加收入的不利因素,于是诊断疾病就存在过分依赖高精尖设备现象,以增加收入,而忽视了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疗方法,甚至束之高阁,中医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这是“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压倒特色”的典型表现,造成“先中后西、能中不西”的方针难以落实,而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率、中医参与率等刚性指标不能达标,因此,疑难病之难辨难治,亦不足为奇了。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加强自身建设角度出发,主要是认识问题和学术水平问题。显然,解决好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迫切需要。要按照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着重解决当前存在的中医思维弱化、基础理论功底不扎实、辨证论治能力不强等现象,尤其要使其坚定中医药信念,刻苦读经典,认真做临床,以培养忠诚于中医药事业的“好中医”。这既是实现中医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疑难病诊治水平的应有之意。

2.患者之误

患者之误主要为知医不真,择医不当。由于医生的学术造诣与临证水平确有高低、良莠之分,加之患者被满天飞的广告、招牌所蒙蔽,而盲目就医,未能选择到有真才实学的医生,以致贻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时机。或被个别媒体所谓的养生讲座所误导,随意购买其推销的“灵丹妙药”,也极易贻误病情,甚至引发不良后果。因此,《景岳全书》提出了“病家两要说”,强调“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病之难也,斯非常医所能疗。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

旨在劝告患者,不能盲目就医,而是要调查于就医之前,从而有利于延“能愈难病”的“真医”,或延能疗“非常之病”的“非常之医”。此外,对于非法医疗广告,除了有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外,患者也应注意识别。

3.用药致误

用药致误是指药物本身或因运用不当而致病的一种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药源性疾病”,尤其因药致病后不易察觉,而发展为疑难病。近年来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引起了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说明任何药物的作用均有其两重性,必须重视合理运用。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全蝎、蜈蚣、朱砂、砒霜、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关木通、广防己等,以及含铅、铜等金属的矿物药黄丹、铜绿等,含有毒性化学成分甚至剧毒物质,过量或误服必可致病,故使用必须慎重。有些无毒药物,用之不当也可因其偏性而致病,如黄连、黄芩、黄柏类清热泻火药,由于其过于苦寒,久服则易寒中败胃;人参虽为大补元气之品,但其药性过猛,若服用过多,或无须峻补,或余邪留恋者,皆不可盲投,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否则必有大害。

——本文选自《全国名老中医韦绪性辨治疑难病精要》

感谢您的赞赏

(0)

相关推荐

  • 术精德仁,济世奉献:记中医疑难病名家陈向荣

    千百年来,无数心仪中医者秉承阴阳五行理论,凭借四纲八诊,以论歧黄之道.谋苍生之福为己任,术精德仁,济世奉献,使古老的中医得以薪火相传,历久不衰.出身于五代中医世家的陈向荣,就是其中之一. 陈向荣是中国 ...

  • 疑难杂病,综合治疗

    前日,单位组织<青囊学术交流会>探讨了综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的重要性,听过专家们的学术交流受益颇多.回想行医伊始至今,临床治病,一直都在践行着综合治疗.有些医者认为近代中医学明细分科导致中医 ...

  • 李赛美运用经方寒温并用方辨治疑难杂病临床经验整理与探讨

    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初步总结及探讨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寒温并用方辨治疑难杂病的临床经验,希望对当前临床运用寒温并用法治疗疑难疾病的研究以及为当前的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和总结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方法1研究对象 ...

  • 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临床应用体会&王彦权论附子

    中医书友会第2158期 I导读:临床实践是中医的唯一源泉,<伤寒论>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方医学,只有在患者身上许许多多同中有异的临床现象中才能产生经方医学.附子是好药,在于会不会用.王彦权老师 ...

  • 路志正辨治疑难杂病验案三则

    路志正学术以经典为宗,学兼各家,既不泥古,亦不废今,宗<伤寒论>而不囿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泥于四时温病,治伤寒.温病于一炉,而对清代叶.薛.吴.王等诸家的温病学说尤为服膺,并颇有心得. ...

  • 投稿|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临床应用体会&王彦权论附子

    I导读:临床实践是中医的唯一源泉,<伤寒论>本身并不能产生经方医学,只有在患者身上许许多多同中有异的临床现象中才能产生经方医学.附子是好药,在于会不会用.王彦权老师讲了附子的常用之法,也讲 ...

  • 从痰瘀论治疑难杂病 李士懋

    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再康 ·现代疑难杂病多符合中医痰邪黏滞胶结.缠绵难愈的特点.李士懋提出,治痰不可拘泥于肺.脾.肾三脏,而当从五脏全面考虑,辨证治疗,并贵在加 ...

  • 古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病

    一.引 言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以"古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病"为专题做演讲.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我1999年毕业就来到松岗人民医院,一待就是18年.2014年,中医科原来的老主任 ...

  • 蒋治万四十载临证辨治疑难怪病奇案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 我叫蒋治万. 男 .汉族,一九四六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交口乡东罗.自幼酷爱中医,15岁遍访名医,拜清末老中医(秀才)杜竹林为师,三年后,即18岁,继拜清末名医郑少玄(述康)为师.二十二 ...

  • 国医大师从痰瘀论治疑难杂病

    从痰论治 李士懋认为,现代疑难杂病的病因符合中医痰邪的形成特点,如朱丹溪所说:"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糅." 现代疑难杂病种类 ...

  • 【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疑难杂病

    从痰论治 李士懋认为,现代疑难杂病的病因符合中医痰邪的形成特点,如朱丹溪所说:"或因忧郁,或因厚味,或因无汗,或因补剂,气腾血沸,清化为浊,老痰宿饮,胶固杂糅." 现代疑难杂病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