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齐禄赏评诗词曲作品(一)
作者简介:中华诗词学会、福建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论坛百家论坛版主,椰风海韵、山东海右版特邀版主,著有《耕云诗稿》集。
耕云斋诗评稿
浅析余永健先生《庚寅中秋杂咏》之意境
诗曰:一场秋雨一重凉,小巷无风桂自香。
翁媪阅多圆缺事,长廊依旧话家常。
陆游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诗语不事雕绘,吟来自然而清新。首联“一场秋雨一重凉。小巷无风桂自香。”似乎雨催桂发,撩人之凉思唯诗人而独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其情痴如感“花自飘香月自怜”也。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将小巷邻里间熟眼之情事信手拈来,却不落吟秋之窠臼。其诗思沿着老人们永远话不完之家常,道不尽之人生趣事,翻新着春花秋月之传说,以“翁媪阅多圆缺事”而概之,收结于“长廊依旧话家常”之恬美意境中。
《人间词话》王静安云:“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人摄以一幅恬然自乐之翁媪闲谈图,将眼前景,身边事,平常语融入小巷和谐之生活并著以情味,犹感淳朴可亲。
浅析姜才棠先生《夜宿翠峰寺》之意境
诗曰:风起仙峰动,雨吟禅境幽。
枕边听梵呗,一梦绕清流。
此诗乃作者应清流灵台山满明住持邀游之作。在暮鼓声中,云山风疾,风疾而逐云涌,云涌而感峰动,峰动犹觉有仙降临之兆。诗人起句以神来之风,唤来雨势龙吟,尤动客怀。
是夜宿于深山古木之寺,诗人头枕飘渺之云涛,僧房传来诵经声声,在这和谐之幽境中,犹闻空谷足音之近也。诗之前三句着力刻画环境之动象,似乎有破寺庙静谧之意境,然给读者之感受恰如其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入幽,愈见其谧也。诗人熟用陪衬之手法,适时将对立之因素渗入统一之基调,从而使结句渐入诗、书、画、梵音之意境中,尤以地名“清流”作结,倍觉如盐入水,逼真而传神,吟来如临其境,此诗应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尤见工力。
浅析郑守朝先生《太姥山采风》之意境
诗云:畅意平生第几回,尘心抛却上崔嵬。
思贤因觅朱师迹,慕道当参兰姥台。
诗辩工时直呼笔,酒臻酣处不须杯。
摩霄夜坐倾谈久,苦恨天鸡一味催。
此诗起句“畅意平生第几回”,以诗人潇洒之风格,赋于一种峻拔向上之豪气。次句“尘心抛却上崔嵬”以清刚遒健之诗语,尤令读者为之精神一振。颔联诗人久慕太母化仙之兰台,沿着朱熹讲学之足迹,将太姥山丰厚之文化底蕴与作者采风之逸事浑然以融合,思悠悠而心难已,尤动吟怀。
兴会之淋漓,豪气之纵横,“诗辩工时直呼笔,酒臻酣处不须杯”。读者可从语言奔放之颈联,感悟诗人飘逸洒脱之神态,清品联语磨炼之工力,并共享人手一瓶豪饮之畅怀,大有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之忘形。此等诗语让人感触激情之奔放,阳刚血性之张扬,使读者得以极大之鼓舞与激励。末联于摩岭诗友彻夜之倾谈直至数声天鸡遥鸣而作结,诗语浪漫之奇异,倍感境幽而情遥也。
浅析子栋先生笔下之《竹魂》
诗曰 :湘筠如处子,翡翠一身妆。绿鬓梳风谷,青裙浣月光。
珠凝千簇露,粉抹九秋霜。淑质标高节,幽姿蕴异香。
春情肤上写,意气腹中藏。斗雪松梅共,投怀莺燕翔。
轻竿开画境,佳色绘山乡。无怨成材苦,能甘钓誉伤?
虚心求洒脱,傲骨对炎凉。嫁与相怜者,微躯报吉祥。
这首五言排侓,从“露压烟啼千万枝”中脱颖而出,是乎要一反幽怨之意,以“情重更斟情”之手法,把尧之女、舜之妃泪化竹斑之美丽传说,深情化用,赋竹与人以新意境,其构思可见作者诗艺风采之一斑。
诗人用拟人法将绿叶婆娑之新竹(处子),寓以“翡翠一身妆”之湘夫人灵现,给人以美之感受。其“绿鬓梳风谷,青裙浣月光。”之大家风范楚楚动人,飘逸可见。清晓“珠凝千簇露”,寒夜“粉抹九秋霜”。历尽风雨始修成“淑质标高节,幽姿蕴异香。”如今这生机勃勃之“春情肤上写”犹使“投怀莺燕翔”。无不令人陶醉于物我相契,情景融融之动感境界中。作者其旨趣在有意与无意间,然“斗雪松梅共”、“傲骨对炎凉”、“轻竿开画境,佳色绘山乡”,清吟间深感其不凡气度远非一般直抒胸臆之诗可比拟。竹之年华虽短,然坚贞品质及“无怨成材苦”之献身精神犹可师也!魂者乃精神品性也,一生清坚不与芳华争红者,最怆怀伤心莫如竹被折枝。垂纶名利,隐衬出作者追求淡定之心态,此联紧扣题旨也。自古来竹与人相通,人与竹同感,何不“虚心求洒脱”修以高德乎?末联“嫁与相怜者,微躯报吉祥”语淡而诗意灿然。但愿有情人,与君灵犀通。情为知己悦,胸怀天下昌!
这首咏物诗,写竹又似写人。化典如盐入水,颇见功力。就其手法而言,写竹形态是实,人之感情於虚;而从诗意来说,则正好反之。写人之感情是实,竹之形态乃虚。诗人寄情与幽竹,虚实间体物之传神,语近而情遥,有品味无穷之魅力。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云:“篇之彪炳,章无疵也。”全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能避熟就生,成句清新而意境出奇,吟来朗朗上口。如:“绿鬓梳风谷、青裙浣月光、粉扶九秋霜、淑质标高节、幽姿蕴异香、春情肤上写、轻竿开画境”等,正是出于斫轮老手之妙句也。
浅析陈德永诗友《板桥竹》之蕴涵
诗曰:屏山竹海万千重,时有涛声入耳中。
我在乱峰山下住,开门便见板桥风。
作者起句以一望无际之笋竹之乡为大背景,而非庚信《小园赋》所言“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林》笔下之“檐下疏篁十二茎”。其意境乃在幽深之林间“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唐钱起)。竹海万千重中不断引发诗人兴致乃“时有涛声入耳中”也。清吟其间,无不令人陶醉。正是由于其大自然造化之美,才使得作者深悟兀傲清劲、摇曳多姿之《板桥竹》。唐钱起诗云:“谷口好泉石,居人能陆沉。”正因诗人以压抑不住之生活激情脱口吟出“我在乱峰山下住,开门便见板桥风。”言淡而意朴、高度概括了贞竹内外和谐之美与气度。尤其一个“乱”字,颇见委曲与工力。清郑燮《竹石》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作者久居幽竹之舍,爱竹之心尽融于物我相亲之诗句中,“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寄寓了对幽竹难尽之胸襟,尤其对不畏严寒、不为俗屈之高尚节操肃然而敬之。
全诗气脉贯通,成句清新。自然中见至味,平淡中见高韵。吟咏其诗,给人以美之享受,贞竹之感染。而《板桥竹》那深深之蕴涵,那飘逸不拘之天性灿然如见。王维“许以高格”如是否?愿与诗友方家共研究。
浅识陈银珠女史《丙戊九日登白鹤山》之吟怀
诗云:翥鹤峰危矗,长得天厚禄。不厌跻石阶,挥汗登逐逐。
径通一隙泉,崖植千竿竹。松林夹道迎,橘子枝头熟。
晨霭掩虚亭,高风吹落木。耳聪听海涛,怀旷迎初旭。
昔年来此游,十载光阴倏。回首路颟顸,碍眸云返覆。
肃衣乞神灵,低眉深拜伏。欲求旸雨调,尽将香烛祝。
树杪望蕉城,心旌有感触。人生原梗萍,惭愧慕华屋。
自笑幸痴憨,甘饴守穷独。斯世多孟嘉,当飞啸一曲。
此诗可分三段赏之,起句至“橘子枝头熟”为第一段。首联以倒装句“长得天厚禄,翥鹤峰危矗”,短短十字把得天独厚,自古为白鹤栖息之乐园展示在读者面前,其被誉为蕉城十二景之鹤峤烟霞便出于此。次联诗人兴致勃勃,不畏艰险沿石阶挥汗而攀。逐以拟人之手法云:途间时见清泉涓涓,翠竹释怀;飘逸之诗人欣逢贞松相迎,金橘点首。拨开晨光雾霭之危亭,饱览秋风吹落木之空旷;倾耳惊涛之拍岸,守望红日跃海之灿烂。作者将白鹤山秀拔千仞之旖旎风光倾情以渲染,用笔简练而神色俱扬。
第二段从“昔年来此游”至“尽将香烛祝”。诗人漫忆十年前此山之壮游,无不惜如梭之光阴,叹风雨之人生,犹感“碍眸云返覆”,唯此宿怀“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李白)。移步入庙宇,“肃衣乞神灵,低眉深拜伏”,诚期“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潜),将人世机巧之心一扫而空,尤见素怀之恬远。
第三段诗人从白鹤山俯瞰临海之城,忽感身似梗萍,然作者面对世俗,直剖自身“痴憨”之独特感怀,诗中化用孟嘉落帽之典,以“斯世多孟嘉,当风啸一曲”潇洒收结,尤见其精神气度灿然。
全诗十五韵(入声一屋十二韵、二沃三韵,两韵部古通)可谓气脉贯通,吟诵顺畅。其诗语新颖别致,不落九九登高之俗套,诗人将蕉城名胜白鹤山自然之美与长律气脉和谐之美交织而发,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清吟其间无不使人陶醉于意境之美感中。
浅析刘如姬女史《登山》之意境
诗云:欲知摩诘意,拄杖访林泉。
虚壑生幽木,危崖开杜鹃。
云中一回首,涧底半生烟。
何处梵声起,诸尘尽可捐。
作者起句直抒倾慕王维晚年于蓝田辋川亦官亦隐之优游,近田园以赏山水,崇佛教而悟禅理。次句倍受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之引力,而“拄杖访林泉”。皮日休强调“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颔联见幽谷林木苍苍,正值人间四月天,美丽之杜鹃红遍山崖,清风含香,自然溢美;晴川泻绿,心胸为之舒畅。
颈联“云中一回首,涧底半生烟”与王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可谓异曲同工,诗人走进茫茫云海,朝前看,白云弥漫而变幻无穷,极富景物瞬间万化之遐想。即使来路已看过之美景仍使诗人留恋而回望。那袅袅升腾于涧谷之青霭,景物时笼以轻纱,时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唯其如此,则愈令人神往之,为读者留下无限想象之空间。第七句从远处传来诵经声中,诗人如释世俗之凡尘,一种恬适之心悠然而生,其结句乃诗人心迹自然之流露也。
此诗首尾呼应,章法可循,禅意如悟。诗语朴实见真,中二联写景各有偏重,颔联重写实,以物芳而明志;颈联则重写虚,寓以一高远清幽之境界,如品“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诗人通过对云山之描绘,无愧为一首寓意生情之好律,尤觉耐品。
浅析杨峥先生《山中翠竹》其一之意境
诗曰:山环水绕慧根虬,风雨潇潇新叶柔。
看得云烟成旧事,出丛拔萃要低头。
《人间词话》王国维云:“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此绝起句以山环水绕之南方竹海,用一“慧”字将满山盘盘之虬根注以灵性,把暮春风雨潇潇之新竹,融入自我之情怀,其坚贞而舒展之翠竹清晰如见。
“看得云烟成旧事,出丛拔萃要低头。”其转结看似平淡,更无豪言可状,然诗人之修养岂与好高骛远者苟同。“经春历夏又秋冬”(郑板桥),作者即景即事,以虚怀若谷之竹,寓以人生处世之哲理,以其酝酿成熟之诗思,在物我相亲之意境中,对俯仰天地之翠竹寓情寓理,对沐雨舒枝之新竹,赋以不畏春残,不惧冬寒,不为俗屈之高尚节操,唯以理致清赡之感染,读来犹令至怀。
此诗以竹为自然物象展示其素质与风格之美,极力弘扬中华民族一种厚重之儒家文化与美德,其意境之形成,全赖以作者心性与竹之素质相和相谐,因此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诗语中,颇俱匠心。
清赏姚英女史笔下之《田家春日》
诗云:春耕又见扶犁,园地草莓满畦。
白鹭池塘舞步,踏青脚印芳泥。
诗人郊外赏春,以自然界一派勃勃生机用鲜明之色彩,简洁之线条勾勒出一幅田园美景。起句从农家么牛喜开犁着墨,描绘出水暖泥融之春耕图以统摄全篇。此虽素笔勾画,然笔底已是春光骀荡。
次句诗人沐浴和煦之春风,田边几畦红透之累累草莓,分外吸人眼球,有令读者如临其境,欲啖其果之艺术效果。三四句诗人以闲适之灵性,挣脱古往“莺歌燕舞”之吟春俗套,以环保之大理念,极力渲染山青水碧之魅力乡村,引领读者静观只只白鹭于池塘间翩翩起舞,与其共享春天之温馨。池边那印着一双双白鹭之足迹,正由远及近,又由近至远,它们悠闲与青草上,漫步于暖泥间......。这正是作者笔下充满诗情画意之动态美,犹觉其散发着一番番闹春之浓郁气息。
此诗诗思明丽,格调清新,诗语毫无雕琢之迹,自然流畅,清吟间犹感其韵味无穷也。
浅析施榆生先生《咏福建土楼华安二宜楼》之韵味
诗曰:雄浑古朴信堪夸,傍水依山宜室家。
百户聚居成世界,双环并峙起云霞。
通廊隐秘巡行便,连壁斑斓绘画嘉。
曾是神工能御寇,更留天地一奇葩。
此诗起势突兀,“雄浑古朴”以高屋建瓴之势在读者面前一展神州第一圆楼之风采。次句欣见楼前青溪长流,背延层峦峰涌,堪称民居之瑰宝。
颔联在“百户聚居成世界”,双环并峙于朝霞暮烟中,蕴涵着淳朴之家族风范与生活情趣,尘封着几多美丽动人之传说,犹令人向往…..。颈联以神奇之建筑与时空之交织,积淀形成土楼一种神秘而端庄之美,烘托出极具传奇色彩之人文景观。末联诗人赞叹昔日以避寇乱而今依然傲立群雄之华安二宜楼,犹如一朵灿烂之奇葩引世人为瞩目!
《诗薮》胡应麟论诗云:“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此诗正承以这一风格,其诗虽无惊人之句,然作者用语犹如土楼之憨厚,倾情为魅力之土楼而铺陈,使读者如临其境,共品其神。
公众号:scfz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