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抗疫|我的“战疫”感受
战“疫”有我
--向每一位参与下沉防疫工作的园林人致敬
作者:吴忠高 物资站
才姝娟 宣传中心
陈雯雯 宣传中心
筹稿:李继磊
编辑:魏琦
6月1日,早6:00,打开手机导航准备出门上班,习惯性的点了“常搜”里的“马坊村”,点完才意识到,下沉工作已经于昨天正式结束了。
可能在每一位下沉干部的手机导航里,都有这么一个地方,被系统默认标记为“常搜”。它可能是东城区的胡家园社区,可能是昌平区的北郝庄村、葫芦河村,也可能和我一样,是昌平区马坊村。
让时间倒退一个月,回到5月1日这天,这是我们第三批下沉人员上岗的第一天。第一天的工作,让所有马坊村的下沉人员记忆犹新。北京市于4月29日宣布,自4月30日0时起,将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5月1日当天,一波又一波的外地务工人员返京潮让我们应接不暇。烈日当头,村口行人车流熙来攘往。马坊村下沉小组的5名组员,分别守在村子南北两个门,测体温、查出入证、协助返京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引导外来人员进行入村登记......这一天下来,说的话可能比坐在办公室里一周说的都多。每个人身心俱疲、口干舌燥。不过,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大家都没有怨言。“加油!”“好好干!”“明天继续!”下班后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打气,因为我们知道,战“疫”有我,园林人势在必行。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社区(村)的防疫工作,要强化“防”的意识、严格“防”的举措、落实“防”的责任。在参与防疫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耐心解答村民的各种疑虑,并帮助有困难的村民进行信息登记、健康宝填报、行程查询等工作,看到他们脸上的笑脸,更加坚定了我们战斗在社区防疫战线上的信心。
参与社区(村)防疫工作,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基层工作的特点——要接地气。从春节开始,村内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其中有2位70多岁的老党员)便投身到社区防疫战斗中来,近半年的时间,他们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们坚持不懈、尽职尽责、坚守岗位的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必须打赢的战斗,在事无巨细的村内,党旗始终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通过这一个月的下沉,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也明白了解决群众困难,只靠口头说说和本上记记是行不通的。“为人民服务”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最基层,才最体现它的内涵。
在这里,我们也感受到了村内群众同心战“疫”的温暖。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越来越多的村民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村民们的每一句“谢谢”、“你们辛苦了”,都让我们充满干劲儿。还有不愿留下姓名的村民为大家送来冰凉的饮料,在酷暑中为我们解渴,更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昨天下午,我们圆满站完最后一班岗后,与村防疫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一张张照片,记录下的不仅是这一个月的工作经历,更记录下了我们并肩作战、携手抗“疫”的情谊。
2020年的开始毫不平凡、充满挑战。但我们相信,随着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的各种压力,都会最迅速地被我们的人民化解、最终被熟能生巧地常态化防范。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这场“战疫”中得到了极大的肯定,鼓舞着我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之后,继续不畏风雨,勇往直前。
“战疫”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2020年这场磨难冲破了物质金钱的迷雾,让社区、邻里的关系更加亲密同袍,直面问题核心的士气更加锐利,人民参政议政的渠道更加畅通。磨难下是要求兼听则明、实事求是、术业专攻、有礼有节的民主土壤,能让这片土壤开出富强文明平等公正之花的思想和政策,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武器。
首都园林人始终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冲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在此,向每一位参与社区(村)防疫工作的园林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