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导读 | 敬畏生命—《寂静的春天》书评
一生至欢,莫若知音相伴;
千载奇逢,无如好书在案。
作者:何 晨
主播:于海宝
编辑:王 岚
敬畏生命
——《寂静的春天》推荐书评
在自然中得到持久欢乐,
并不只属于科学家,
亦属于任何去感受天地大海的人,
任何去感受万物生灵的人。
——题记
在一些“绿领”(环保人士)的眼中,《寂静的春天》和《瓦尔登湖》以及《沙乡年鉴》并称自然文学三部曲,是每一个关注环境问题的人们的必读丛书。
《寂静的春天》更是环保类图书的鼻祖,它对化学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预见性,到现在都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在这本书的腰封上,推荐语都是现代环境类图书难以企及的高度,如:
“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保保护事业的书”
“连续31周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等等。
而更让人钦佩的是作者蕾切尔·卡逊(也有译为“蕾切尔·卡森”)。作为一名女性海洋生物学家,在1962年之前就具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化学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
经过大量实地探访调查,从而出书,这本著作是一座丰碑,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她唤醒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是现代环保运动的开始。
特别是她个人介绍中: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因为她的观点非同寻常,影响到了从污染环境中获利的人们的利益,而受到了强烈的抵制,遭受了很多非议和攻击。也不受科技界和政府的“待见”,甚至企图否定她的研究,破坏她的科学声誉。
在图书出版的两年后,乳腺癌夺走了她的生命,新的研究有力的证明了这种疾病与接触有毒化学品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逊是在为自己的生命而写作。她的个人经历让人感动。阅读她的书,将更懂得敬畏生命,也能更加明白: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政府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相互关联、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全文一共17章,从“明天的预言”开始,描绘了一个湖光山色的小镇突然有一天一片寂静没有了生命的迹象。是什么让城镇失去了春天的声音?
第二章开始解答,我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却鲁莽无知的暴力使用,我们享受了大自然赋予的权利却忘记了应有的义务。
我们讨厌昆虫,使用DDT,却忘记了自然界的物质平衡和自我净化能力有限。最后污染了土壤、河流、地下水还有海洋,结果自食恶果。
第六章开始在说人类的狭隘,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就会多培育,其它植物就可以交给除草剂,而忘记了整个生态环境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选择了忽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大量的飞禽走兽默默消亡,不,也有激烈的,如苏门答腊的犀牛,不长象牙的大象,只是我们选择视而不见。
从第八章开始,用实事证明鸟类、鱼类、软体动物如何在化学制剂的影响下死亡,继而环环相扣导致整个地区的灾难。
然而,《寂静的春天》如今一版再版,不仅仅是卡逊对美国当时环境污染带给人们横祸引发的深思具有的借鉴意义,而是中国三十多年过去,证明了即便我们拥有了后发优势,在环境方面西方曾经走过的弯路、曾经跌落的陷阱,我们差不多一个不落的复制了一遍,甚至变本加厉,深陷其中,不知如何是好。
当《塑料王国》纪录片获得国际大奖又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时,就如同卡逊所说:
“从出生,甚至是出生前,我们就开始接触化学品,如果不做出改变,对化学品的接触将贯穿我们一生。”
没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滴水石穿,当充斥着化学残留的食材出现在我们的餐桌,我们一口一口吃掉犯下过的罪孽,各种各样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和现代病层出不穷,最终自作自受。
在书的前半部分,强调了化学剂对环境的影响,后半部分则是人类付出的代价,昆虫的抗药性,引发更多的问题,人类想要解决的问题,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我们没有对自然生存敬畏,自负而愚蠢。
最后一章卡逊提出了“另一条路”——生物防治学,昆虫学家、病理学家、遗传学家、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生态学家等等,共同努力,一起研究。这些理念和技术,我们现在都还在使用,还在学习创新因地制宜。
或许直到人们当自身健康都不能保证的时候,才会反思何以如此,悔不当初。
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一个DDT,而是我们应该好好的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从治理的角度深入研究西方现代化的进程,积极应对现在的环境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有情感才有热爱,只有拥有敬畏生命的本能,才能关注环境问题,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