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教”是教、学关系中的最佳缓冲器

育邻梦

易子而教,意指交换孩子进行教育。

成语典故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之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译文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少了从属情感的教育更客观、公正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是“承贤启智”用先贤高尚的道德品行为孩子的成长进步引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能完全按照先贤高尚的道德品行匡正自己的言行,比如在生活中时常会讲一些粗俗的话语、与邻里有利益纠葛时难免会有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最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将人类智慧中最光明的一面传授给孩子们。然而,真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则难免会有产生阴暗面,这时有且只有那个不与孩子同住的老师才能尽最大可能呈现最完美的人生状态给孩子们。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每个家庭都会将最好的资源供给给孩子,期望将自己孩子教育到最好。但是,孩子的成长却往往难以事事如家长所愿,他们会更喜欢吃喝玩乐而不是好好学习、他们会顺手将玩具或学习用品留在用过的地方而不是将它们从哪儿拿来送回哪儿去、他们时常有一些与家长不相同的生活认知......所以,家长都期望用最好的教育方式教育自家孩子,但是当孩子有不如意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就难免会“饥不择食”的选择非常规手段【比如打、骂】管教孩子。然而,老师作为与孩子非亲非故的人,在孩子有行为不如意时则尽可做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直接请家长代为官家以确保自身言行举止端庄。

好老师不一定都是好家长,生活中好老师教不好自家孩子的现象并不罕见。其根源无非有两个:1、老师在生活中难时刻按照最高道德标准处理日常事务;2、用到亲子情感的教育少了缓冲器难免会有失去理智的时刻。人们时常在很多物体之间都设置有缓冲器以减轻彼此间的碰撞或摩擦,老师的角色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缓冲器。所以,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将孩子的学习成长责任交给老师,而自己则甘愿做个粮草补给官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