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渡村的徽风气韵

作者:张卫民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官至礼部主事,他不满官僚腐败进谏《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遂昌知县,政绩斐然,却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汤显祖愤而归里,晚年穷困潦倒。朋友劝他游黄山白岳,汤显祖赋绝句一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他以徽州黄山、白岳作比,暗喻徽州遍地弥漫着铜臭味,发惊世骇俗之感。乾嘉之学和徽派朴学的先驱,歙县潭渡人黄生阅读汤显祖诗,以为这是辱徽州泉石、污徽州山灵,撰《黄山白岳歌》叹道:“先生本具丘壑姿,独发此语真似痴。山中若得斯人至,必有石破天惊绝妙辞。”

黄生是明末清初硕学大儒,字扶孟,号白山,游名山大川,所交王炜、龚贤、屈大均、王华夫、洪舫、释坚密等皆知名之士,终自欿然。定下决心破千金之产,买经史子集不下数千卷,闭户著书,囊箧萧条,恒心不改。“家人索米无词应,仰面向天看白云”,被世人呼为“古板”。

潭渡距县城西三公里,潭渡黄氏以二十四孝之一的江夏黄香为一世祖。黄香传九世黄积,东晋时任新安太守,卒葬姚家墩,其长子黄寻庐墓,后裔定居,子孙昌盛,姚家墩遂改为黄墩,黄墩即今篁墩,为程朱理学故里。黄积传十三世黄璋,唐代中期自黄墩迁居郡西九里黄屯(即今黄潭源)。黄璋曾孙黄芮以孝扬名,为父亲黄光庐墓,从黄屯渡丰溪迁居溪北,因村边有潭,村名是为潭渡。1566年,进士林元立为歙县知县,听黄芮孝感故事,视潭渡民风淳朴,感慨道:“民以德,节孝为先”。察徽州节烈妇有祠礼祀,乃倡议将城东闲置的龙江书院更为孝子祠。知府、同知、推官等咸赞成,继而抚镇、巡台、督学及诸监临无异议,徽州孝子祠即成,自唐黄芮而下祀17人,民众称为善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而潭渡早在1465年即建“唐旌孝子祠”,专祀孝子黄芮,孝子坊至今矗立在村中细心聆听潭渡村的家长里短,默默地观看潭渡村的发展变化。

“孝行里”潭渡尊亲敬老的民风,为儒雅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土壤。1605年,名士许楚在潭渡村诞生。许楚,字芳城,号青岩,明诸生,自幼勤勉好学,年少即加入复社,主盟张溥赞其“淹通经史,力振古风”,吴中名士不惜屈尊相交。清初因案牵连被捕,解送省城途中,过大枫岭时以诗题壁“四海知张俭,千秋忆孔褒”。及至安庆,慷慨陈词,意气洋洋如平时,正气浩然,终于被释放。许楚好艺事,善制墨,却无意聚财富,多次游历吴燕之地,广询耆旧,访罗孤忠,歌声所激,往往清绝。所作《新安江赋》沉博绝丽,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王士祯赞叹:“三百年来无此作矣!”晚年患眼疾仍闭门著述不辍,为时人所重。

徽州山多地少,外出经商乃生计所迫,有歌谣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学好生意,可讨老婆。”潭渡亦不例外,外出经商者十之六七,卓越显赫者不乏其人。但是,潭渡商人不唯利是图,大多以光宗耀祖、泽惠乡里为愿景。所建礼堂社、德庵公祠、济美祠、大宗祠、壸德祠以及八门九堂等祠堂庙宇,自然有财富的力量,实质却是旧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凝聚着外出游子浓浓的思乡情。现存清代康熙丁亥年(1707年)潭渡黄氏《墓约》《祠约》就是由黄氏裔孙“于京师同议”。聚秀楼、黄山楼、四望楼、函成楼、倚月楼、课耕楼、且耕斋、三元桥、世济桥、滨虹亭、绿石轩、承德堂、怀德堂、非园、上花园等等,这些建筑所涉及的人和事,哪些悲欢离合、奋斗拼搏、扶危济困的动人故事,即便耗费十年八载亦难书尽啊,如黄生、许楚这样饱含精气神而可歌可颂者灿若繁星。

潭渡人黄宾虹是近现代著名画家,一位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学者。1939年,日本画家荒木石亩来北平,黄宾虹以为国仇大于私谊,招宴不赴,造门拜访称病拒见。1943年,日冠借北平艺专名义为黄宾虹举办八十寿庆,黄宾虹拒绝出席庆祝会。这是徽文化熏陶,家乡风俗潜移默化的结果,富贵可喜,贫困不贱,唯有精神气节永久。黄宾虹研究家乡历史,对黄生十分佩服,对于前辈的书画,他自信地感慨“潭渡自明以来,书画名家均在江浙以上”。当代书画界许多著名学者赞同并举例,歙县城西圣僧庵现存的明代水墨壁画《苍松图》《翠柏图》《侧坐观音图》《九尊罗汉过大海图》《九尊罗汉上五台山图》等,意境深邃,神采飞扬,观者以为吴道子复生,创作者就是潭渡人黄柱。黄宾虹身在外地却喜欢给客人唠叨在徽州时的趣闻趣事以及徽州的历史掌故,说话带着浓浓的家乡口音,徽州不经意间在他的口述中为人所识。

1930年代,日本发起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一些温州难民逃到潭渡村的梅山坞,他们搭棚开荒居住下来,潭渡人没有因一己私利而驱赶他们,国难当头,潭渡不留他们,又有哪里能容留他们?梅山坞逐渐成了温州移民村。温州精神与徽州文化相融合,诞生了远近闻名的黎明新村,产生了庄兰豪、卓益彬等乡村贤达。在这里生活的温州人,他们的着装、谈吐和生活习惯已经与当地人融合,黎明新村也成为郑村镇潭渡行政村这个大家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开放包容是徽州文化的特点之一,潭渡人以此而自豪,在潭渡生活过的外地人亦有亲身体会。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胡华令先生是歙县夏坑人,因为他的父亲在潭渡油坊当管事,小时候,他跟随父亲从相对偏僻的小山村到文化昌盛、崇文重教的潭渡,见了大世面,开阔了眼界。胡华令后来回忆说,在他的印象中,潭渡人十分有教养,讲礼数,邻里和睦,互帮互爱,很少有纠纷。他父亲虽然是外来人,村里人都尊重他,他自己与村里的小伙伴相处得像兄弟一样,没有外路人的感觉。胡华令返歙探亲访友,到潭渡走走看看似乎是必修功课,他对潭渡人说,每当听到或看到跟潭渡有关的物事,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

(0)

相关推荐

  • 一生痴绝处

    此石潭非彼之石潭也!而我亦非柳氏,不能作文为这增色.念及徽州,想起一人,汤显祖曾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多认为末两句写出了向往中的徽州之美,痴绝. ...

  • 雪景|徽州冬游图鉴

    2020年马上就要过去了,黄山和古徽州次第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今年是如此的悲欣交集,期待这茫茫大雪掩盖一切荒诞美丑,喜怒哀乐.     来吧,来饱经风霜的大徽州,斗转星移之间时光荏苒,再回首已是一年 ...

  • 徽州的春(上)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尤其是春天,雕梁画栋的老宅被青山绿树环绕,素雅淡然. 徽州的一天,是由水墨画般的晨雾拉开序幕的. "烟雨江南& ...

  • 歙县石潭村

    歙县石潭村 石潭位于安徽省歙县霞坑镇,属于古徽州.不过绝大多数游客不会留意这个在地图上都相当难找的地名,自然也不会出现在旅行社的线路目录或导游词里.事实上,"石潭"在摄影圈里几乎是 ...

  • 谈起我心爱的土枇杷......

    雄黄酒,插艾草,伴随着端午的脚步,歙县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房前桌上,一种黄橙橙的小果子,开始弥漫开来.这就是本地最引以为傲的著名水果--三潭枇杷. 什么是三潭?--"三潭"是歙县 ...

  • 春到徽州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皖南徽州四周被大山环抱,溪流绕村,粉墙黛瓦,形成了特有的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虽身处安徽,但水流向东,无形中加深了与浙江杭州的联系,最典型的就是新 ...

  • 有个地方,很有故事

    熟悉我们的朋友也知道,我们主要做两件事情,在帮助同胞来欧洲进行深度文化旅行之外,也带英国人来中国欣赏我们的璀璨艺术. 这一年的中国之行中,我们有一趟去了徽州地区,中国书画的代表地之一. 太多人都去过那 ...

  • 大山深处的石潭古村,藏在一个“百梁厅”,为国内建筑史上奇观

    住在下汰村听农家乐老板娘说,石潭村是前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故乡,现在还保留着两座祠堂,都是吴姓祠堂.下汰村看完晨雾,退房往山下的霞坑镇石潭村,去感受一下古村落的魅力. 石潭村,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 ...

  • 徽风皖韵(图文音画)简单文坊

    . 陌上光景,芳尘轻浥,喜鹊登枝. 花间绣袂,相牵素手,谈笑会佳期. 江天万里,山韵波影相依. 舆图入画,徽风永继,皖韵初夏时. . 我爱家乡美

  • 上海“小宏村”有排徽式建筑,公园前身与犹太人有关,太出乎意外

    上海“小宏村”有排徽式建筑,公园前身与犹太人有关,太出乎意外

  • 漳潭古村,新安江山水画廊里的村庄,占了三个“天下第一”

    漳潭古村,位于安徽歙县深渡镇,是新安江边的一个古村落,处于新安江南岸,新安江从村南向北再折向东南形成一个大湾潭,江北有漳岭为屏,故名漳潭.漳潭村在当地绝对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村庄,一个小村庄占了三个&qu ...

  • 电子琴DJ版 ,《牡丹之歌》《渡红尘》《风含情水含笑》《初吻》

    电子琴DJ版 ,《牡丹之歌》《渡红尘》《风含情水含笑》《初吻》

  • 徽风瓷韵界首窑(晚清民国)

    窑址位于界首县颍河南岸.距县城8公里的陶庙区田营乡境内,方圆3公里内,有13个村庄以陶命名,即芦窑.魏窑.后魏窑.计窑.前计窑.朱窑.尹窑.高窑.盆张窑.田窑.沈张窑.韩窑.王窑,有"十三窑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上海市---闵行彭渡村

    彭渡村地处闵行西南角,东至昆阳路,南靠黄浦江.村荷巷桥是一座百年古镇,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古镇周围有五条小溪,这是早期的镇民为防黄浦江水害,挖的五条排灌河.古镇状如荷花,又因镇口有一石拱桥,后人就 ...

  • 芜湖中江书院:漫步百年书院 尽览徽风古韵

    芜湖中江书院:漫步百年书院 尽览徽风古韵 2021-02-24 芜湖中江书院山门 书院飞檐翘角 轿顶天井 书院廊桥 元亨桥 中江书院一隅 尊经阁 中江书院凉亭 太湖石假山 中江书院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 ...

  • 【诗歌】徽风皖韵 | 潘莉红 主播 | 李毅

       长风文艺 长风文化传媒shangjingfj 徽风皖韵 潘莉红 西园的戏台,我听见了欢呼 三元桥上,我清闲踱步 抬头仰望徽商大宅院 尊崇古训   遗风尚存 天井挨天井  一屋接一屋 肥梁瘦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