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功效与作用及中药禁忌
别名:白菊花、甘菊花、秋菊等
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产地分布:
亳菊花 主产于安徽亳州市郊、太和等地。
怀菊花 主产于河南武陵、博爱、温县等地。
杭菊花 主产于浙江桐乡、海宁等地。
菊花遍布中国各城镇与农村。
药材性状:
亳菊花 亳菊花呈圆盘状或扇形,直径1.5~3cm, 离散。总苞碟状,苞片3-4层,花托半球形。外围舌状花数层,直伸,不卷曲,类白色,边缘舌状花稍呈淡紫红色,管状花多位于中央,黄色,顶端五齿裂,体轻,质柔润,气清香,味甘,微苦。
怀菊花 怀菊花花大瓣长,肥厚。花为白色或黄白色,间有浅红色或红棕色。花心细小,浅棕色,质松而柔软,气清香,味淡微苦。
杭菊花 花呈压缩状, 朵大瓣宽而疏,呈 蝶形或扁球形,直径2. 5~4cm,舌状花少,彼此粘连,黄白色;花心较大,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
菊花的药用方法和禁忌
药用方法: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辩》)。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熄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目赤昏花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如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常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疮痈肿毒
本品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可治疗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
-完-
小伙伴们好,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