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探奇】南岳游山唱酬序(节选)-张栻
南岳游山唱酬序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张栻偕好友朱熹及林用中同游南岳衡山,本文即为此次游山所作唱和诗集写的序。
诗序开篇便点明南岳游山的时间、人物和对南岳的向往之情。接下去是本文的中心部分。作者按登山的时间顺序,逐日记载游山的过程与观感。文章虽连记数日情事,却从容不迫,驭繁如简,把记游写景与表达志趣情怀自然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紧紧抓住风景之“胜”与登临之“快”两条基本线索,相互映衬,双管齐下,一气呵成。未到高台寺,只见“万竹森然”、“石廪如素锦屏”、飞雪数点东来、松枝凝缀冰雪……景物愈“胜”,而心目愈“快”;登临祝融峰绝顶,则见“群峰峭立,远近异态”,云海苍茫,“真奇观也”:夜宿寺中,则眼见“睛霞横带”、“月照雪屋”,耳闻窗外“泉声泠然”,使人心胸为之一爽,“恍不知此身踞千峰之上也”。次日再上绝顶,极目锦绣山河,但见远山尽收眼底,“比昨观殊快”。下山之时,又见白云在脚下“滃渤弥漫,吞吐林谷”,不禁复生荡胸之感。整个游山过程的所观所感,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强烈的感人力量。这不仅是由于所描述的景物壮美奇胜,使人耳目一新,更是因为作者所表达感情高迈脱俗,韵味无穷。
结尾部分开头三句是对此行的归结与收束,落笔平稳,无懈可击。以下文字,则用以说明诗集的创作由来和成编经过,就序体来讲似乎必不可少,但对游记而言则似有蛇足之嫌。不过,我们要鉴赏的是游记部分,对这几句赘语也不必过于纠缠。
唐代大文豪韩愈来到衡岳,曾发出“虽有绝顶谁能穷”的感叹,要登上它的绝顶确非易事。可是,张栻等人不仅攀登上衡山绝顶,而且正值冬季,冒风冲雪,非有超出常人的勇气不可。怪不得后人称说这是一次“凌云雪游”,甚至为纪念朱熹、张栻而在莲花峰下建有“二贤寺”。的确,山路崎岖惊险,风雪寒威袭人,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可言。山野荒寂,冰天雪地,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本文所展示的美学境界,决不是那种月白风清的阴柔之美,而是一种吞吐风云、宏伟奇丽的阳刚之美,足以振懦起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的险峰,总是向着那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勇士们微笑。这,也许是我们欣赏此文时所应悟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