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举小知识》:进士题名碑和《碑录》
进士题名碑和题名碑录,也是载录明清进士的重要文献。顾名思义,进士题名碑就是刻有进士名单的石碑。中国目前尚存的单科全国进士题名碑都保留在北京孔庙,共198块,其中元3块,明77块,清118块。
《碑录》名义上是对进士题名碑上的题名进行过录而形成的文献,实际上情形却复杂许多。现在常见的进士题名,多来自《碑录》。
一、进士题名碑
明清进士题名碑的格式不完全一致。明代进士题名碑一般阳面包含题名记、进士姓名和籍贯;背阴一般刻有殿试读卷官和执事官题名。具体到不同的科年,情形还有些差异。今存明进士题名碑最早的是永乐十三年,不仅有题名记,而且题名内容也比较丰富。但万历十四年以后,有16科题名碑均没有题名记,只有三甲的题名,连科年也没刻上去。
清碑则碑首刻皇帝敕谕,内容是当科三甲的的录取人数,其下刻三甲进士姓名和籍贯,均无题名记。
题名碑的主体是进士题名。清碑的题名比较简明,就是姓名和籍贯。明碑情形要复杂一些,我们列举几条例子:
永乐十三年碑:熊渊,南昌府进贤县学生,诗。
永乐十六年碑:喻俊,江西南昌府丰城县。
宣德二年碑:丁俊,南昌丰城县。
正统十三年碑:彭广,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国子生。
隆庆五年碑:涂杰,江西新建县籍,南昌县人。
万历三十八年碑:周以典,江西南昌县。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题名碑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题名碑
可以看到,明碑题名的格式有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如永乐十三年的题名,不仅有姓名、籍贯,还有学籍身份和所考的经书。但明碑如此者寥寥无几,所以这些碑的内容就弥足珍贵。
万历以后,题名碑上的题名就简化成了姓名和籍贯。这一做法,遂为清碑所继承。如顺治十二年进士题名碑:史大成,浙江鄞县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题名碑
顺治十二年进士题名碑
又如光绪二十四年进士题名碑:夏同龢,贵州麻哈州人。
光绪二十四年进士题名碑
光绪二十四年进士题名碑
进士题名碑多数是殿试之后不久就刻立,少数则是后来补刻补立的。由于它保留了进士题名的早期资料,在校订进士的相关信息上就具有很高的价值。举例如下:
明景泰五年进士,清人所编的《太学进士题名碑录》脱落最后四人牛宣、俞纪、沈黻、沈譓;碑存牛宣、俞纪2人,后2人漫漶。但此4人登科录以及明俞宪《明登科记》均存,可见《碑录》错误,碑则可以与登科录等相互印证。
又如明正统十三年进士程昊,今存会试录、登科录均残缺,故脱学籍身份和经书。但本科进士题名碑作'直隶徽州府婺源县人,学生,诗',正可补缺。
再如清乾隆元年进士方简,《碑录》作江南安庆府怀宁县人。但本科进士题名碑作江南怀远人。检《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三四雍正十年壬子科举人,有方简,怀远人;但卷一二四乾隆元年进士失载。复检《道光怀宁县志》卷一四选举志,举人不载,进士载。而《嘉庆怀远县志》卷五选举志举人、进士均载。实际上,方简的先辈是江南桐城人,后迁到怀远,与明代寿州方震孺系一族人,所以作怀远才是正确的。《道光怀宁县志》误据《碑录》收入,误。
嘉庆怀远县志
又如同科进士邹锡彤,《碑录》作'四川忠州人';题名碑籍贯模糊,但字似'涪州'。检《乾隆涪州志》卷九选举志,进士、举人均载。《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0册第105页有履历,云:'臣邹锡彤,系四川重庆府涪州进士。'而检《乾隆忠州志》卷五选举志,进士、举人均不载;但《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七选举志进士、举人均在。而《乾隆涪州志》卷五举人题名有邹旟,下注'忠州籍,涪州人' ,邹旟正是邹锡彤的父亲。由此可见,邹锡彤实为涪州人,《碑录》因为其父寄籍忠州,遂误将其籍贯作忠州。《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又据《碑录》而误。
上两例,籍贯的著录都是碑正确。
但进士题名碑也并非没有错误。比如明嘉靖二十三年,题名碑上的题名就错乱不堪,不足凭信。所以在使用题名碑的资料时,依然需要进行适当的辨析。
二、《碑录》
《碑录》是清人所编《太学进士题名碑录》的简称。该书初编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续编于雍正十年,补编于乾隆十一年。之后陆续有增补,直至清末。
《碑录》号称是据题名碑过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据相关研究,《碑录》明代进士的题名,主要是删减进士登科录的信息形成;清代进士的题名也不都是据碑过录,也照样别有来源。
我们列举几例作为说明:
永乐十三年碑录:熊渊,江西南昌府进贤县民籍。
永乐十六年碑录:喻俊,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
宣德二年碑录:丁俊,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
正统十三年碑录:彭广,顺天府宛平县富户籍,江西安福县人。
隆庆五年碑录:涂杰,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军籍,南昌县人。
万历三十八年碑录:周以典,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民籍。
顺治十二年碑录:史大成,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对比一下前文的题名碑,就可以知道两者在题名上的差异,所以这里不再对此进行讨论。
由于《碑录》实际上是合并多种资料而形成的一种再编本,其中的差异和错误就不可避免。前文在讨论题名碑的价值时,已经涉及到碑和《碑录》的差异,兹再列举数例:
顺治十六年进士黄玉铉,《碑录》作'陕西巩昌府漳县人',碑作'陕西洋县人'。按《顺治十六年己亥科会试三百五十名进士履历便览》作洋县人,《康熙洋县志》卷四进士题名亦载,而金德嘉所作的《墓表》也称黄玉铉'世籍汉中府洋县',可见作《碑录》作漳县错误。
同科进士汤侗存,《碑录》作'汤洞存,山东兖州府郓城县人',碑作'汤侗存,山东郓城人'。当代学者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于此人有校勘记,云'题名碑作汤侗存,恐非是。'并引雍正《山东通志》卷十五之二《选举志》、宣统《山东通志》卷九五《进士表》证之。但实际上,《顺治十六年己亥科会试三百五十名进士履历便览》正作汤侗存。《康熙郓城县志》卷六选举志进士题名:'汤侗存,字子愿'。《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五之二进士作汤洞存,同卷举人却作汤侗存。按侗意为童子,侗存即存赤子之心,所以字'子愿'。检康熙、乾隆、光绪郓城县志,均作汤侗存,可见《碑录》错误,当从碑。
康熙五十四年进士姜朝俊,《碑录》作'江南镇江府丹徒县人',碑作丹阳人。《嘉庆丹徒县志》卷一四选举志进士题名载,举人不载。但《乾隆江南通志》进士、举人题名均作丹阳人。《光绪丹阳县志》卷一五进士、举人题名均载。《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第53册有姜定保履历,其六世伯叔祖有朝俊,康熙乙未(五十四年)进士,而姜定保的籍贯正作丹阳。可见《碑录》错误,亦当从碑。《嘉庆丹徒县志》不过误据《碑录》,不足为证。
类似这类错误还有很多,已有多名研究者对《碑录》中的错误写过专门的校订文章。但本处所列出者,基本不见于这些论文。
这些错误的存在,都削弱了《碑录》的使用价值。
三、小结
由于碑、碑录的题名信息与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大同小异,我们未再讨论如何去利用这些信息,只是列举了一些例证,用以观察这类题名文献的样式和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即便是历史上流传极广且甚为权威的进士题名文献,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在利用这些资料时,都应当再进行适当的校订,以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准确。
顺便指出,网上流传的明清进士的题名,均来自朱保炯、谢沛霖所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此书以《碑录》为基础,参校了一些题名碑和地方志,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间的错误指不胜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