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读经典征文: 你好,礼好
“你好”
“早上好啊”
“老师好”······
校园里,同学们正微笑着面向朋友和师长发出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每个人的脸上,眼中和心里,世界一片安好。
是什么力量使人变得温柔可亲?我想,“你好”这两个字,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举动,更蕴含着“礼好”的文化底蕴所带来的精神力量。
正如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礼的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人禽之辩”的分水岭,更是人们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重要标准,它可以使人们明道德之善以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但是礼到底是什么呢?礼到底从何而来呢?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去追求而没有限度和克制就会平白地发生各种争端。古人厌恶这种争夺,因此制定礼仪来节制人的欲望。礼是存在于心中的一个抽象的概念,可是礼对于指导人们的主观行动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
“礼”刚开始只是指祭祀的仪式,后商人被灭,周人为维护统治,将“礼”的内容扩充至政治和伦理等方面,使礼仪从神坛走向人间,这就是最早形成的“礼”。
春秋战国时,孔子重新阐发礼的思想,在汉以后成为人们处事的标杆。古代中国,人人守礼克己,连黄鬓小儿孔融都懂得让梨,连看似粗野的曾子也坚持杀猪以正孩子心中的标尺,整个社会,从上至下,从小孩到大人,莫不受到礼的教化,也正是因为中国人有了最根本的道德之善,才会在一次次历史的潮流中走向巅峰。礼的作用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反观当今世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保存传承着,可在信息交流越来越快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礼的定义好像也仅仅只停留在字面的意义上了。礼节,礼貌,礼物,送礼这些都不失为礼的一部分,可深究其本源,更多的是人发自内心的对自然,对他人的一种虔诚和尊重。
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还能从内心生发一种尊礼意识呢?似乎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淡忘了自身身上流淌着的,本应有的中华礼仪之美。快节奏的生活模糊了礼应有的样子,各种诱惑给礼蒙上一层灰尘,但淡忘绝不是遗弃,我们应尊重中华礼仪之美,真正让礼存于心中,而不是表面。孔子说,“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有无穷的生命力,随时代而变,让心中有礼,心中有礼成自然。当古人凝望那轮圆月,可曾想到,千年之后,那圣洁的月辉依旧能散发它的芬芳?
旧时的那一片月光啊,请把今人的梦照亮,温暖你我心房。
作者:恩施高中2015级10班陈琦;指导教师:彭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