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刘邦为何要大杀功臣?细看汉初那段—王的诱惑

太祖高皇帝六年,击败项羽之后的刘邦将都城定在了洛阳,他原本想参照周天子的模板,建立一个天下诸侯、共同拱卫的大汉王朝。

而此刻,陇西到洛阳的官道之上,一个身穿羊裘、衣衫褴褛的人正在急匆匆地赶路。

他要去洛阳皇城,见刘邦,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个人便是齐人娄敬,一个陇西戍卒,出于对老兵的尊重,即便对方身份卑微,刘邦依然选择接见了他。

当时朝臣百官都没有想到,这次看似平常的见面,后来竟会深刻地改变了大汉王朝,也为刘邦最终举起大杀功臣的屠刀,埋下了伏笔。

洛阳还是长安?背后其实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娄敬见了刘邦,开门见山就问刘邦,您是不是想Copy周室的模板。

刘邦说是啊,这种模板已经有过良好的先例,周迁都洛阳,享有数百年的国运,就不就说明了这地儿不错吗?

而关中虽好,但秦朝经二世而亡,不正是一个建都关中的反面教材吗?

娄敬说,您这跟周朝不一样,人家周朝那是大户人家,积累了多年恩德,所以说周边的小弟们也都听他的,乖乖上供,大家努把力就能这个家业能撑起来。

但您从草莽里摸爬滚打出来,能跟人家比,不看看最后周朝末期在洛阳混得惨样?是个人都能上来踹一脚。

还是关中保险,就算以后外面乱了,也能控制得住局面。

刘邦一听,这也挺有道理呀,就问下面的臣子们,你们怎么看。

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都是,洛阳好,没毛病。唯独只有张良支持关中。

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关中左、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

而对于臣下们的意见,刘邦的态度非常有意思,史书记载刘邦当天就离开洛阳,跑路了。

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看历史一定要从正常人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开国之君,觉得对方说得好,立即冲动去施行,是不可能的。

刘邦之所以这么快就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娄敬,是因为他本身就想在关中立都。

而在关中立都就是为了防范山东诸侯,既然知道这些人以后可能为乱,以刘邦的个性,能老子动手解决的,何必非要留给后人呢?

那么为什么刘邦会对山东诸侯这么猜忌呢?这就要首先说说,为啥非要分封了。

主流思潮——分封好

秦王一统六国之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体制,然而在面对分封制还是郡县制之时,朝廷内的主流意见却是分封好。

作为丞相,王绾建议分封诸侯,当年秦始皇也像刘邦一样,将之推给了朝臣们议论,结果群臣都赞成分封。

“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只有李斯一人反对。

最后,秦始皇力排众议,支持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

然而,过了数年后,又有博士七十余人上书请求分封诸侯,此时朝臣们的态度依然坚挺,也只有李斯一人在硬抗。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当年社会上的主流思潮,依旧是分封。

秦始皇是狠人,在位之时,自然是我说是啥就是啥,有意见可以保留,谁都没辙。

可是他一死,二世就hold不住了,陈涉起义只是一个契机,旧势力借着这个乱由,力推分封的思潮最终回归。这才是秦末群雄并起,各地诸侯再次沉渣泛滥的原因。

在这股思潮之下,六国纷纷自立,项羽分封十九路诸侯,而刘邦即位之后更是大封异姓王侯。

那么这些诸侯和天子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诸侯,小一号的天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里面的这句话,让我们乍读起来,以为周天子的时代,天子和后世皇帝没什么区别,一言九鼎,普天之下,生杀予夺,都在天子一念之间。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在分封制的时代,天子虽然是老大,但小弟们其实也不差,彼此没那么严重的附庸关系。

周天子时代,天子管辖的只是王城近畿之地,而其他分封出去的土地,理论上虽是王土,但实际上天子根本插不进手去。

在自己的领地之内,诸侯可以分封、任命官员,甚至自行主导继承君位。

而对于这些人事,财务的变动,天子一般无法干涉,这就使得诸侯之地,成为了一个高度独立的区域,所谓的诸侯,也就成了小一号的天子。

而后来随着诸侯势大,周天子守着王畿一亩三分地,最后沦为诸侯欺凌的对象,将分封制这个法则算是玩烂了。因此秦始皇改行郡县制,皇帝说了算,老大有实权。

但到了汉朝时期,刘邦主导的朝廷就有些新变化了,从体制上来讲,他是分封制的,那么多王侯被分封出去。但刘邦从尸山血海里站出来,豁出命来干,到头来,他也不想当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主儿。

他想要实权,想要一个虽是分封制度,但却有着郡县制皇帝权力的王朝,他想要的是一个大一统、单一、高度集权的帝国,而不是像周朝那样松散、混乱的邦联。

这不就矛盾了。

有矛盾,自然要解决,刘邦的选择简单粗暴,杀。

诸侯的末路

高祖六年东,刘邦下诏南游云梦泽,自此拉开了屠戮功臣、异姓之王的序幕。

第一个倒下的便是楚王韩信。

韩信:

韩信有能力,能打仗,而且还有当年刘邦危急之时,呼叫不来的案底,自然首当其冲。

韩信被擒之后,从王变成了列侯臣子,这地位和心里落差,自然是天壤之别。

《史记》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一次被撸了之后的韩信,去大臣樊哙家串门。

而同为朝臣得樊哙则是跪拜迎接,说“大王乃肯临臣”,韩信出门后,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樊哙的行为和韩信的反应,恰恰正说明了先前所提及的天子与王侯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其实都差不多,王侯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和独立性。

后来韩信被吕后诛杀,史书上记载他跟陈狶勾结造反。是否真是如此,几千年来争论一直难以平息,但韩信从云端被打落尘埃,那颗不甘、躁动的心,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或许真的是那样。

彭越:

接下来便是彭越,史书记载当中,彭越确实没犯啥原则性错误,但这并不妨碍刘邦和吕后杀他。

身为异姓王,天然和刘邦这个皇位相冲突,要么造反,要么死亡,没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

英布:

他俩一死,剩下的英布算是看清楚了,造不造反都得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毕竟我命由我不由天。

后人曾赠英布这样一幅挽联:

刑而后王,当大地纷争,豪杰屈身聊建业;反原宜死,奈功臣尽戮,英雄走险冀偷生。

英雄走险冀偷生,这恐怕是英布当年选择造反,最真实的处境吧。

燕王臧荼

其他异姓王功臣如燕王臧荼本身就是项羽当年的小弟,属于西楚残余,一看不对劲半道改投。而当时刘邦为了抵抗西楚霸王的进攻,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原则,自然也没有太在意个人出身,门槛很低。

这就导致了两股不兼容的势力,一直虚与委蛇地玩到了最后,直到再也不能糊弄的时候。

刘邦说:入朝吧。

燕王臧荼:我还是反了吧。

这确实怨不得刘邦,清除臧荼、利几这些西楚残余,本身也是天下太平之后,要做的秋后算账。

韩王信:

其后的韩王信,也是一样,只要你是异姓王,那就是我刘邦的敌人。

匈奴当年围攻韩王信,韩王信派人告急求救,而刘邦作为大哥,不仅不帮忙,还使人责让之,这摆明了就是要借刀杀人呀。

没别的缘故,就是因为——你是王。

纯功臣,还真没杀几个

再回过头来说刘邦杀功臣,其实他杀的都是有双重身份的功臣,这些人既是功臣又是异姓王,而那些没有分封裂土的功臣,则鲜有被害的例子。

在刘邦的功臣班子里,萧何、张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周勃、王陵这些人也都立有大功,有些甚至不比韩信低,这帮人谁都没有最终被杀掉。

因此,刘邦的大杀功臣,杀的是异姓王,而不是针对功臣。

倘若当年,韩信等人没有接受那个王位,而是退一步回到人臣的位置上来,相信这些人,也最终能够得到善终的结果。

(0)

相关推荐

  • 做了秦王的刘邦最终没能成为秦始皇

    文 / 子玉 秦始皇是刘邦一辈子都在追的光,但他奋斗了一辈子都没追上秦始皇的脚步. 那年,刘邦去咸阳城出差,偶然遇到秦始皇出行,那威武盛大的出行队伍即使远远地望着已经惊呆了刘邦这只长期呆在井底的青蛙. ...

  • 同为刘邦沛县起兵骨干,为何只有卢绾获封异姓王?萧何等只能封侯

    刘邦的功臣团队,分为两个阵容,一派是以卢绾.萧何.曹参等为代表从沛县起兵时便跟随他的骨干,另一派则是以英布.彭越.吴芮.臧荼等为代表的政治"同盟". 汉初刘邦分封功臣的时候,前者多 ...

  • 刘邦和朱元璋大杀功臣,真是为了天下百姓?别说笑话了!

    如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开国帝王,大杀功臣的理由再简单不过,那就是仅视天下为其一家一姓之私产,就是不愿与其他开国功臣共享富贵,不肯与任何别人共天下,本心自私到了极致. 汉初削除以异姓诸侯王为代表的功臣,虽 ...

  • 刘邦一连杀了7个异性王,为何唯独不敢杀此人?其封国还传了五代

    导语:楚汉相争五年,刘邦夺得了天下,成为了汉高祖.刘邦能够成为大汉开国皇帝,因为刘邦团队内部人才济济.刘邦登基以后,对于这些功臣都实行了分封.但是没多久,刘邦对那些异姓王挥起了屠刀,七个异姓王被杀,只 ...

  • 刘邦杀了韩信彭越和英布,但他对功臣很好

    所谓刘邦杀功臣,其实就是个误会. 被他杀了的,民间流传比较多的,主要就是韩信.彭越和英布.其中真正算得上他的功臣的,实际上就是韩信.彭越和英布对他打败项羽有贡献,但贡献没有那么大,还不足以被称为&qu ...

  • 吕后前脚刚去世,吕家就被连根拔起,为何武则天家族却没事呢?

    吕后刚一蹬腿,吕氏全族立马被屠光:武则天离世,武家势力却继续存续于李唐皇室. 两者截然不同的差别,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 汉少帝刘弘VS唐中宗李显!!! 咱们来看吕后去世时,主导汉廷的主 ...

  • 刘邦开国后大杀功臣?非也,那可是教科书级别的削藩

    本 文 约 488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大杀功臣?这或许是刘邦的千古奇冤.以萧何.曹参为首的丰沛原从集团和其他陆续加入的功臣们,只要不像陈豨这样公开叛乱,基本得到了封赏 ...

  • 与这类人婚恋能共患难,却很难同富贵!

    张予骞 / 文 读者留言:尊敬的张老师,您好!您能每天坚持写作案例,持之以恒的去为那些迷茫的人群指点迷津指明方向,喜欢讲话直接了当的你,对你非常的钦佩!期待幸运能眷顾我,跪谢!!!男命,1975年12 ...

  • 秦始皇不杀功臣,二世而亡,刘邦大杀功臣,400年天下,原因何在

    秦始皇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对众多开国功臣都十分仁厚礼遇. 王翦王贲父子同朝.分军伐灭五国,一门两侯,荣宠终身,其孙王离亦为长城军团副将,执掌军权.而他们的子孙就是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最顶级世族,五姓七望 ...

  • 秦汉风云的幕后总导演张良,刘邦大杀功臣时,为什么他却能功成身退?

    作为刘邦政治集团的领军人物,张良凭借自己神机妙算的计策和洞察秋毫的谋略为汉帝国的建立创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汉朝建立以后他又深谙急流勇退之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刘邦残杀功臣之际,他能成为'汉初三 ...

  • 【每日黄诗】见真情的,是共患难。(2021年4月18日《后 来》)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只有共患难,没有同享福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各的不同:但凡起初不对等的婚姻,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吗? 朋友莲蓉是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子,身材圆润,面貌可人,她毕业于安徽一所本科大学. 她的老公仅只 ...

  • 值得称赞!足协主席跟随国足出征阿联酋,与球队共患难令人动容

    日前,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和副主席杜兆才将一同随国足出征阿联酋.这个决定引起了很多球迷热议,一方面正能量球迷认为足协两大领导在国足最困难的时候,愿意选择跟球队共患难令人动容.充分说明两 ...

  • 为什么共配容易,钱难赚

    ▲ 前言: 快递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只要哪个网点做的好,去参观取经就可以了,从很多做共配网点公司去参观其他已经在做共配的网点公司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关键是去参观学习学到了什么,表面上看看很规范,听 ...

  • 共患难

    共患难 在一个春末夏初的季节,天气变化异常,忽冷忽热,忽阴忽晴,不知道谁惹怒了天气婆婆,时不时弄点儿小情绪,人总归抗不过大自然,天气的变化带来了人的变化,这一年各医院暴满,都是在等待看病治疗,十有八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