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汉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汉语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定义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 尤其着重于研究 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作用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研究中国传统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 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训诂注释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 最早见于西汉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诂”、“训”、 “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研究对象

历史上每种语言都在不断地变化,古书中有许多词义已经变化,或语法变化,历史语言学家考证古书中词的当代意义,编著出注疏书籍,为训诂学。训诂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汉魏以前的古书中的文字。训诂学书籍有两种,一种专为注疏某一本重要的书,逐字解释全书的意义,如《论语注疏》、《毛诗注疏》、《韩非子集解》等;另一种是单纯解释古代的词汇,搜集古代词汇,分类注释,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等;此外后有对训诂学的书籍进行补充、考证、阐释的书籍,如《方言疏证》等。

研究方法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旧弊病

一、穿凿附会:就是把彼此无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比附。例如“马头人为长”。

二、望文生训: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1、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2、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3、误解联绵词而望文生训。

三、随意破字:破字就是用本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有的学者解释古书,研究词义,滥用通转,随意破字,往往只是主观臆断,并无丝毫根据,这就叫做随意破字。

四、增字强释:增字就是在解释古书正文时增加一些词语。增字强释就是在增字后,意思上与原文不符,增字者是为了迁就己见,不惜违背原意而妄乱增字。而增字足意则是解者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以完足原书的意思。

五、不解语法:例如《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毛传:“终日风为终风”。这个解释的弊病就是在于不解语法。

学科比较

训诂学与音韵学

从音变规律通“古今异言”、论证同音替代的问题、探求语源。

训诂学与语法学

包括词性影响、词序影响、构词影响词义等。要掌握:1、复语:二字同义并列,就是“经传平列二字上下同义”。2、复词偏义:又称“连类而及”,就是并列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词素提供意义,另一个词素仅仅作为陪衬。3、大名冠小名。

(0)

相关推荐

  •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略论《论语》的传承与训解

    陈来(1952-),男,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儒家哲学. 摘要:<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还有一小部分记载了孔子弟子的言行.在战国孟子时代,<论语> ...

  • 现代汉语概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概述第二节 声母第三节 韵母第四节 声调第五节 音节第六节 音位第七节 音变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词汇概述第二节 词的结构第三节 词义第四节 词义的聚 ...

  • 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现代转型的路径选择

    文:思想与社会2020.8.23.头条号 傅永军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型以及建构中国经典诠释学学术要求的提出,与西方诠释学.特别是 哲学诠释学的传入及其影响有直接关系.这暗含了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 ...

  • 王宁老师:我和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字学

    可订阅喔~ 编者按 今天我们发送的这篇文章,是王宁老师在1996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自传,那一年老师六十岁.在文章中,老师介绍了自己与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深厚情缘,以及学术研究背后闪耀的理想与责任,读来令 ...

  • 从训诂学走向解释学

    自西方解释学被介绍到国内以来,就陆续有人提出训诂学在中国古籍注释学的基础上,吸纳西方解释学精神,更新自身,从而建立具有现当代意义的中国解释学的可能性.其中,竭力提倡并亲身探索由包括训诂学在内的传统经典 ...

  • 训诂学是什么?原来这么有趣!

    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学问,和文字学.音韵学一起统称"小学".这门学问听起来很高深,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很远,然而,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用到训诂.我们读的古文.古诗词,我们耳熟能详的 ...

  • 国学基本功:什么是训诂学?

    秦汉时期,统治者先后设立了经学博士,他们的职责是专门研究传世经典著作,并传承给后学.由是开辟了一门新的学问,在传统国学中占了绝对比重,这便是经学.经学并不能等同于儒学,所以说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这个观 ...

  • 广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这个敢“吹牛”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上“本源语文”求索之路

    何谓"本源语文"?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语文教师柴海军认为,语文学科应该回归汉语的字形.字音.字义.在探究语文本源的道路上,柴海军大量阅读经典,充分学习文字学和训诂学,并以此为依托开 ...

  • 在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纪念暨2021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朱小健先生代表中国训诂学会接受凤凰出版社赠书 春在堂尺牍(全3册) (清)俞樾著:张燕婴 整理 发言人 /吴葆勤 凤凰出版社总编辑 尊敬的朱会长,各位学者,各位嘉宾: 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在中 ...

  • 旧事杂忆:我与训诂学

    我研究训诂学多年,但晚近十年精力不济,有所荒忽. 80年代我为了读经而学习训诂学.每天坐在中国科学院王府图书馆的冷板凳上苦读终日.这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异常丰富. 当时我年盛力强,风华正茂,同时交往着多 ...

  • 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

    载<古籍研究>2015年第1期第308-314页,引用请依照原文 徐复先生对中国训诂学的贡献* 王华宝 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变动巨大,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冲击文化生态,改变了中国的文化格 ...

  • 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中若干疏瑕

    甲.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云"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先看'少益',如果按照'少,稍稍:益,更加'的训释来 ...

  • 古代的“小学”: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如果你在古书中看到"小学"这个词,你可要注意了,这个词可不是我们现代语言中"小学.中学.大学"里"小学"的意思. 因为汉字的音.形.义之间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