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赊旗·社旗/万嘉义
因为走过武夷山,下梅村,雁门关,走过武汉,包头,我早已把今天来的地方收藏在了心里,就像砰砰跳着的心脏装着挚爱的恋人。恋人有两个名字:社旗,赊旗。社旗是现代的,赊旗是古代的。她,在河南的南阳。
踏着仿古地板砖,在古韵与现代交叉混合的大街上行走,听为什么现在叫社旗的讲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特殊的人特殊的年代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古代的赊旗,改为了现代的社旗。一个地名,一字之差,内涵则完全不同了。这地名的称谓,令人想到的很多。早些年那长江的客轮,坐上去在三峡里上上下下来回穿梭,是很惬意的。客轮的名,最早是江申、江汉、江渝,分别代表上海、武汉、重庆的轮船公司。一段时间全部改名叫东方红。还有祖先留下来的城市、农村的名字,以及街道、桥梁、建筑物的名字,都不是单纯的一个称谓,包含有文化。比如上海的陆家嘴,明朝的大文学家陆深在此居住,为了纪念,而叫陆家嘴。徐家汇,也是为了纪念明朝的大科学家徐光启,而称徐家汇。湘西的“边城”,因为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大家也爱得深长。就像周恩来在西湖楼外楼请外宾,主宾外宾都体面,楼外楼的名声也更大。现在游客去楼外楼坐一坐,吃吃小吃,好像西湖更加湖外有湖天外有天。
社旗,原为赊旗。赊旗是怎么来的?
走进会馆,走进古宅大院,古石柱古砖蹦出古代版。说来很古了,刘秀反王莽,在这儿的酒店赊店旗做帅旗。刘秀大功告成,在洛阳登基后,为感谢这里的支援,也为留下纪念,赐名此地为赊旗。同时,恩泽这里修九座城楼。赊旗,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商人把赊旗推向了高潮。咸丰八年,此时,离刘秀下旨赐名赊旗已经有了一千多年。赊旗人借喻刘秀赊旗起兵的典故,在原基础上大修,重展七十二条大街,九座城楼。要这样做,违背了皇规国法,谓之为大,有犯上越过或者与皇城平起平坐之嫌。好在明清以来,赊旗是商人高手云集。他们见多识广,思维活络,既要让这儿固若金汤,南来北往富庶昌盛安康,又不违礼制,精心制作了一块承恩匾,挂在赊旗东北门城楼上。这块匾一挂,表示感谢皇恩。这边的安全,富裕,欣欣向荣,都是皇帝给带来的。这边幸福的人们记得皇帝的大恩大德。把匾挂在赊旗的东北门,是皇帝所在的京城在这个方向。天子在这方向,恩赐着下面这方民众。这方民众拥护着皇帝呢!在承恩匾上,写着八个字:金汤永固,殷昌之安。这八个字,衬托着主题承恩匾三个字,与挂出的方向一起把上面这个故事传唱。
山西榆次有座古城般的大院,主人姓常,那城门,那城墙,那护城河,那一家家以家为单位的城内院落,庆幸还完整保留着。与山西毗邻的陕西韩城也留下古院落,主人姓党。山西的常姓和陕西的党姓,像同场演戏的主角和配角,曾经一起在赊旗唱过高腔。赊旗古城,九座城楼,七十二条街,人多时达到十三万,各省会馆十余个。而今我看见的已经不完美的古建筑,却可以看见惊人的过去。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个地方。
潘河,赵河绕城流淌。傍晚,我站在赊旗的河边。走进河流,流水对我说惊人的过去。特殊的地理位置,功不可没的是河流。这河,这水,已貌不惊人。然而,就像赊旗曾经也不只是常家、党家,赊旗古城的河水,曾经有若干灯火通明日夜繁忙人喊马叫的水码头。这河水,是历史的担当,历史的责任,历史的见证,还是历史故事的输送者。因为这河,这水,才有这一方古城的辉煌。
尤其在明清,晋商驰骋天下达到顶峰时,这里是万里茶路的中心点。当然,因为有了河有了水,这里也不仅仅是茶的中转集散。赊旗,像京杭大运河在扬州设立的一个重要支点一样,成了另一个值得大书的交通要道的连心球。
从刘秀在洛阳登基,赐名这里为赊旗,历史故事二千年了。现在的赊店老酒,你坐下慢慢品,酒里的滋味绵长,依然可以在酒里喝出这历史故事。多少年来,人欢马叫,大车叽叽嘎嘎,骆驼铃响丁当。鼎盛时,500多商号,21家骡马店,48家过载行,若干票号和镖局。朝夕客商不断,日夜装卸不停。“我每天遇到多少列驼子”,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旅华日记》发出感叹。赊旗,蛮好!
河水安静,已经看不见曾经的繁忙,如会馆留下的遗迹,也没有了曾经的完美。然而,赊旗这个点,曾经水路转运非此地,是地理条件使然,是晋商智慧所选。闪耀着金银的光,她可以把中原的珍贵的河流,夜晚都照耀着而亮如白昼。光阴荏苒,月亮还是她。水,还在流。这里的水,接汉水,接长江,接大海。令人铭记人文之厚重,回味“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的独特意境。仰看月亮,再次跳出一个很有历史故事的名字:赊旗。
作 者 简 介
万嘉义,男,1955年生,重庆籍居成都。成都市、四川省作协会员。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