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伟童年趣事散文系列丨挑灯笼
黄泛区农场十一分场分两部分,北地和南地。北地的居民点又分为两部分:一区和二区。
我家住一区,那里住户大都是厂里的老职工,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养猪场,所以外庄的人把那里叫做小猪场,那里住的职工大都以养猪为职业,也有从事大田工作的人。我姥姥家搬来的晚,房子紧张,就暂时住在那里,但家里的人并不养猪,我姥爷是负责搞基建的,姥姥属于非正式职工,常年看小孩,属于托儿所的性质吧!二姨在大田队做农活,三姨在发电机房负责发电,舅舅在机务组开车。他经常出差到平顶山和密县等地拉煤。出差回来就会给我买塑料凉鞋、针织衫、童话故事书之类。儿时的小伙伴,大都是很早就搬来农场的老职工子女。
二区是距离一区不远的一个家属区,那里是新盖的两排红色房子,来得较晚和流动性比较大的人员往往住在那里,比如我同学当中的卫华就住那里,可是小时候我们却不这样想,那时候总认为二区的人好像都那么高人一等,比一区的人有品位,因为当时住在二区的大都是医生、老师和郑州来的知青,很少有一般的工人阶级住在那里,二区的小孩大都是知识分子子女,不像我们一区的孩子,清一色工人子女。二区的小孩好像特娇气,二区的小孩过年的时候老有新衣服穿,二区的小孩过灯节时候有漂亮的灯笼,而我们一区的孩子就只好拿萝卜挖空了放一段蜡烛进去当灯笼挑。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灯笼大战就要上演了……
你看那一群孩子悄悄出了门,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研究好战略战术,就朝着战场出发了。
战场就是位于一区和二区之间的那条公路,它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当时觉得它是那么宽敞和平坦,现在看来却是一条那么不起眼的乡间小路。二区的孩子耀武扬威地出动了,一个个提了家里买的花花绿绿的灯笼,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得意洋洋,志得意满。一区的孩子则是清一色的萝卜墩,倒也威武整齐,这就是我们的灯笼会。我们一边往一起聚,一边高唱:“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到了一起,战争开始了,一区的小孩一起拿着自己的萝卜墩往二区孩子们的纸质灯笼上撞去,只听见“烘”的一声,好了!一个漂亮的灯笼宣告彻底玩儿完,就这样不一会儿,二区孩子们的灯笼就所剩无几了,残余势力也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每一年的灯笼大战都是要举行的,每一次的胜利也都是属于一区孩子们的。
当然,一区孩子也有不得意的时候,那就是学习没有人家好,人家父母有文化,就连那个外号叫”老包“的智障儿童,也是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因为他是老师的孩子。二区的小孩好像在那个年代就有早恋现象,我们一区的孩子似乎就懵懂滞后了很多。
如今年年过灯节,除了等待一台大成本制作的元宵晚会之外,似乎真没有小时候过节生动有趣。现在的孩子也会买电动的会唱歌的灯笼来玩儿,不过你看看他们那一脸的不屑和兴趣索然,就知道他们不喜欢这玩意儿。他们期待更刺激感官的动画片和电子游戏。但愿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总是相辅相成吧,但愿一切的改变都带给我们新的希望!
难忘的岁月总是流光溢彩,无论你走得多远,别弃那缕有用的记忆!
作 者 简 介
宋晓伟,笔名“清秋”,女,一个热爱文字的英语老师。22年前从豫东来到平顶山这个陌生的城市,既无亲朋又无好友,思乡情切之时经常用写实的手法如实记录儿时在故乡的快乐时光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情怀,细数这漫长的指尖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