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有5个炮塔总重50多吨的T35,连中型坦克都敌不过

【二战经典坦克装甲系列十三】

坦克是陆地霸主,当今各国主战坦克虽各有特色,为何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其实这种公认的主流设计是近一个世纪无数方案试错的结果。曾几何时,坦克就采取单炮还是多炮设计就有过争议,而苏联的T-35坦克就是多火炮方案的典型代表。这种坦克一经问世就吸引了世人极大的关注,并在战场上经历了实战的检验,然而结果却让人意外。

T-35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产物。当时人们对坦克设计还缺乏清晰的轮廓,坦克究竟应该怎样使用,在当时也没有明确的设定。一种主流的思想是:坦克是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用的,单火炮设计好像并不能提供更强大的火力,在坦克上安置更多火炮似乎更能满足作战需要。此时苏联正处于国力上升的鼎盛时期,设计一款新概念坦克当然不在话下,于是T-35坦克就应运而生。

其实当时苏联也需要有这么一种装备对外体现自身工业力量的强大,T-35威猛霸气的外形正好符合宣传的需要。该坦克有5个炮塔分2层布置,主炮为一门76毫米坦克炮,外加2门45毫米副炮,配有5挺7.62毫米机枪。由于炮塔较多,体积巨大,T-35坦克总重量超过50吨,车组成员多达11人,在众多坦克当中无疑是个巨无霸,但火炮多就一定能提升火力吗?

如果敌方只有步兵和骑兵,凭借这么多的小口径火炮,火力输出当然足够凶猛。对付固定式堡垒,76毫米坦克炮也能有效应对。这么庞大的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吓也要把敌方士兵吓个半死,赢得战场主动权应该很容易。可战争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向着T-35设想的方向前进,偏离方向的T-35不但没能如设想那样成为战场上的霸主,反而成了一个巨大的累赘。

原来T-35的炮塔虽然多,却每门火炮都不强,在应对敌方稍厚一点的坦克装甲时就显得有心无力。多炮塔叠加在一起反而相互影响视界,并且每个炮塔采取独立设计,使得内部空间非常狭窄。别看T-35整体重量高达50多吨,炮塔占用了太多重量,真正用于防护的装甲没多少:其车体最厚处才30毫米,最薄处仅10毫米,炮塔厚度也只有20毫米,这种防护能力还不如德军的3号中型坦克。并且T-35最大机动速度仅30公里每小时,越野性能极差,不能原地转向,稍大一点的坑渠都过不去。

结果在苏德战争中,重量大结构复杂的T-35坦克,很多都在行进途中发生机械故障而被遗弃。战场上,体形巨大皮薄肉多的T-35又成了德军最好的标靶。苏军也逐渐发现这种坦克实在是中看不中用,不但对德军形成不了威胁,还给己方后勤带来诸多麻烦,便有意放弃。事实证明:火炮再多,威力不强还不如一门大口径火炮管用。于是这种多炮塔设计的坦克就彻底地没落到历史的尘埃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