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留痕
◎王功修
邮箱里收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
虽然是稚嫩的笔触,且区区不过七八百字,但这并不妨碍她对我的打动。因为她叙述的事,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父母都曾经历过且深有同感的。
文章题目叫《装满爱的纸箱》,写的是春节前收拾衣柜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旧纸箱。她觉得很好奇,想打开来看看,而妈妈却说箱子里放的都是些旧衣物,没啥好看的。她不甘心,一再央求。妈妈拗不过,只好打开箱子——里面装得满满的全是她以前穿过的衣服。
“没啥秘密,就是你小时候穿的衣服。现在拿出来看看,觉得挺有意思。”妈妈慈爱地看着她,微笑着说。那一刻,她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她知道,这个箱子里装着的不仅只是些旧衣服,还有妈妈美好的回忆和对她深深的爱恋。
这位妈妈看似朴拙的行为,让我有了觅到知音之感。原来有些爱的表达方式,有些不能言说的良苦用心,都是相同的。
每个孩子都终将长大,终将远离,时光是无法倒流的,也是无法收储的。对于父母而言,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或许只有珍藏好这些与孩子成长有关的有形的物件,才能让情感有寄托之所,才能勾起熟悉的记忆,才能抚慰内心的失落,并为爱留下一点痕迹。
祖母尚在世时,父亲曾找人给她画过一幅肖像,黑白色调,技法细腻,形象而逼真。镶在一个红漆木头框里,一直挂在老屋东间墙上。外人看了,都夸赞说画得好,祖母听了自然心里美滋滋的——她确实是端庄而慈祥的。
十几年前祖母去世后,父亲就把这幅画像从墙上摘下,用布包好仔细收藏了起来。每到过年时,父亲便恭敬地把画像“请”出,端放到正屋正北供奉着。祭祀时,在烟雾缭绕中,他虔诚地烧纸、祭奠、磕头,每个环节都极为讲究,绝不糊弄。他不贪求别的,只是尽着自己作为儿孙的本分。
祖母离开我们越来越远,如一只孤鸿隐于杳渺天际。或许只有时常看看这画像,父亲才不至于模糊了她的样貌,淡忘了她的叮嘱。他现在种着几亩庄稼,打理着几方菜地,干着一点力所能及的营生,与街坊四邻和睦相处,并不过多地计较贫富得失。就像他常念叨起的祖母生时对儿孙的教导,他一直在做一个乐善好施的老实人。
儿子15岁,上高中了。
这两年,他个头随风猛蹿,看上去像个半大小伙子了。按说,我应该高兴才是。但不知怎的,我现在竟然如此强烈地想起他小的时候来。看着他日渐成熟的面庞,我突然意识到,我领着玩耍的那个稚嫩孩童正在蜕变成翩翩少年,我陪他嬉戏的童年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
家中衣柜、箱橱里,也偶尔能翻出他小时穿过的各式各样的衣帽鞋袜。对着这些旧物,我常常会无端地发呆,努力回想之前的那些美好光景和快意片段。
有一次,我在老屋里打翻一个箱子,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我仔细一看,都是他曾经玩过的玩具、书籍、卡片等。那一刻,我感到从箱子里倾倒出的仿佛就是他的童年,眼睛竟一下子湿润了。
值得欣慰的是,从他几个月大开始,我就随手给他拍照片,记录和定格他成长过程中那些美好的瞬间。这十几年来,我从未间断,拍摄的照片已有上千张。
每当夜深人静时,坐在电脑前,一张张翻看着这些照片,他儿时的一颦一笑清晰地涌入脑海,浮现于眼前,常常把我感念得流泪。无憾的是,对于他的过往,我至少尚有迹可循。
人,终会有所思、有所忆、有所念。把际会的情缘,托付于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器一物,不相忘于江湖,不湮灭于流年,在老去的时候有可以拿来怀想和留恋的东西——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