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走笔龙王滩(之七)

走笔龙王滩(之七)

文/贾秀全 摄影/崔桂林

家父在世时,关于龙王滩之滩子河有过描述。那时,滩子河完全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滩地四周的沟河,最早当是范公堤工程取土成河,后来古镇随着盐业的兴盛人口集聚,街市扩建、人家迁入、民居基建到龙王滩取土就渐渐留下宽宽窄窄的河流,河处于滩地四周,有条支流北经过七星桥流入串场河。水是活水,可行小船,主要是渔船出入,渔民出售从黄海边捕捞的海产品,如黄鱼推浪鱼海虾泥螺蛤蜊等。船是木质的,长三四米,宽一米五,甲板下是货,如新鲜的鱼虾贝类,中舱带蓬,好似江南的乌篷船,舱蓬里住宿烧饭,虽然局促,渔家人济济一堂,自得其乐。孩子们即使冬天也常常敞着屁股,在船上玩耍,小一点的孩子腰间系一条绳索,不出船甲板半径,到了夏天,渔家孩子河里嬉戏,好不快活。船也不是天天来,来了是要交易的,来的时间有讲究,父亲说过,船多半凌晨甚至更早就从海边出发了,他们划了船赶早市,送镇上海货行脱手快卖不出好价钱,就划进滩子河向各家各户兜售,船甲板上有块木板,渔民一边划船一边踩响木板,有节奏的哒哒、哒哒声,划破黎明,告诉河边的人们,渔船到了,想尝鲜的人家于是提了竹篮端个碗钵就涌到河边码头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龙王滩被县教育局选址兴建中学。1956年正式招生。原来冷清僻静荒芜的龙王滩传出朗朗书声。来自各地的教职员工和全县优质生源汇聚于此。美化校园由此展开。经规划设计和师生人工疏浚,滩子河河道相连,宽窄相宜,东、西、北各设有小岛,河边植杨柳,岛上种花木,河中养鱼虾,龙王滩俨然变成一座花园式学校。我到这所花园学校读书的时候已经是1977年。此前我在滩子边出生成长,收获童年的快乐,品味岁月的忧伤,练就闯荡的胆量,播下乡愁的种子。

民国时期张謇招募股东在伍佑成立泰和盐垦公司,公司在广利院对面建立了一座公园,内有奇花异草、亭台楼阁、八卦迷阵,由于战火加之到解放后不兴公园这一套休闲场所,那片区域被成立的蔬菜大队公园生产队取代。没有了公园不代表没有美景,这滩子河畔有座西小岛,是一处风光秀美的地方,集镇上的团体、个人有喜庆事逢年过节或有朋至远方来常常以此处为背景拍照留念,留下欢乐时光。我就读的小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这样的组织在那个年代的遍及城市、乡村、部队、地方,宣传队的舞蹈队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舞蹈教练是本校音乐老师,排样板戏和各种时代特色的舞蹈节目,像模像样,送节目到驻地部队、田间地头、街道工厂,参加全县节目调演,一时声名鹊起。有几次演出结束后,老师带舞蹈队的队员们在滩子河畔的西小岛合影留念,有时还摆上舞蹈姿势。当年的娃娃现已人过中年,端详微信同学群上的老照片,感慨万分,唏嘘不已。1976年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是年春我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到秋天又升到二年级。这一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20多万人顷刻间失去生命,到十月份,四人帮被粉碎,中国的政治、经济从此酝酿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年,我从广播里屏幕上知道了盛中国的名字,他的小提琴演奏的《一月的哀思》,表达了对总理无限怀念的心声,一曲听罢,终生难忘。这一年,我知道《诗刊》杂志复刊后的一月号毛主席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恋奴娇.鸟儿问答》,记得这词好像进了课本,我所在的小学是一所戴帽子初中,由春天到夏秋,应该是粉碎四人帮后,我第一次登上公社剧场的舞台,化了妆,穿白衬衫蓝色裤子,参加大合唱,唱的就是上述两首词。这一年,父亲在滩子河边祖居地的一株老槐树旁搭起了防震棚,我们在电闪雷鸣的时候、在燃着蚊香的夜里住在里边,大人们的紧张忙碌孩子们并不多去介意,买在防震棚里以备不时之需的饼干、桃酥反而受到孩子们的关注,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1977年春节我与好友在此合影,印象中很少戴帽子的我却戴了一顶黄军帽,推着一部朋友家的永久牌二六型自行车,好友也是戴一顶军帽,手持一台美多牌晶体管半导体收音机,故意在腰间显摆,青涩、懵懂、淡淡地忧伤难以抹去。好像也是这一年的夏秋,我已经是高一学生,记得有天晚上学校在操场上支起银幕,放映电影《屈原》,剧本是郭沫若写的,主题歌叫《橘颂》,在当时还是少有的古装戏,电影的基调橘黄压抑,屈原满腹理想不得实现,侍女婵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屈原在火光中展读《橘颂》,祭奠婵娟。这部电影在我们看惯了样板戏和几部反复放映的《地道战》《地雷战》以及《决裂》《春苗》等影片之后,给人耳目一新震耳发聩心被刺痛的感觉。彼时,我们何去何从还很茫然。送走了灾难的1976年后,中国的1977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处于改革开放的前夜,国家恢复高考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1979年我们走离故乡,告别滩子河,带着几份迷惘、忐忑、憧憬迈向社会,到工厂农村学校军营等各条战线,开始了新的生活。

转眼快四十年过去了,时间不老,滩子河还在。只是河边砌了围墙,多年前母校实施河道整治,为集中污水处理,切断垃圾源头,埋设了雨污水接受管道,建筑了驳岸和围墙,砌这堵墙恐也是无奈之举,它切断了河流视觉上的通透,一定程度上为水的灵性打了折扣,我没有考察滩子河水治理的情况,我庆幸这个流淌了千年的河流虽名不见经传却依然存在,她从遥远的宋代走来,她还会迈向未来的远方?……

2017年8月5日傍晚于盐城一稿搁笔

10月5日凌晨定稿

参考资料:

1、程应镠《范仲淹新传》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2、方健《范仲淹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3、黄经石《歙砚传奇》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

4张大华《焦山史话》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

5张汉林《方强传奇》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6严锋《报海拾贝》《荐血吟草》 《桑榆随笔》?盐阜大众报社2004年1月第1版

7(清)李汝珍《镜花缘》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8徐于斌主编《史海盐踪》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0月北京第1版、《永宁寺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12月北京第1版

9《伍佑志》(内部资料)1985年5月印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协会员、市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4年始发表编史论文,有通讯、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





(0)

相关推荐

  • 北宋的漕运管理

    北宋漕运的基本组织形式为纲运,宋初沿用唐代10只船为一纲的做法,后来改以30只为一纲.真宗景德年间,发运使李溥鉴于"漕舟旧以使臣若军大将,人掌一纲,多侵盗",出台新举措以杜绝之,& ...

  • 贾秀全丨走笔龙王滩(之六)

    走笔龙王滩(之六) 文/贾秀全  摄影/崔桂林 这是一座曾家百年老宅,在老婆婆家北隔两户人家.我一直看到的是外部建筑,朝南三间堂屋青砖小瓦马头墙,西侧几间厢房.主屋面上的瓦松矮矮的敦敦的呈果冻般红色, ...

  • 贾秀全丨走笔龙王滩(之五)

    走笔龙王滩(之五) 文/贾秀全  摄影/崔桂林 滩子边的人家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有退养老红军.政府官员.人民教师.镇办单位的头头和工人:有各种匠人,如瓦匠.木匠.钟表匠.衡器匠.补锅匠.剃头匠.修脚和 ...

  • 贾秀全丨走笔龙王滩(之四)

    走笔龙王滩(之四) 文/贾秀全  摄影/崔桂林 老镇人家爱种花草.居住滩子边的人家除种花草,边边角角的地上还有果树葱蒜青菜豆荚茄子西红柿等.稍微注意你会发现,滩子边南端迎街的一户人家一株百年香橼正对着 ...

  • 贾秀全丨走笔龙王滩(之二)

    走笔龙王滩(之二) 文/贾秀全 摄影/崔桂林 滩子边与财神巷的拐角处是佛教古寺广利院藏经楼的原址,如今已是一片民居.我曾经在<消失的广利院>一文中写过一个本地高僧释海然(?-1860).据 ...

  • 贾秀全丨走笔龙王滩(之一)

    走笔龙王滩(之一) 文/贾秀全 摄影/崔桂林 龙王滩原是一片海边滩地,在黄海之滨的千年古镇伍佑东首.紧临老204国道,国道的前身叫通榆路,再前称古驿道,宋叫捍海堰(范公堤),唐叫常丰堰."滩 ...

  • 彭全正丨走笔闽北

    春去夏来霞蔚蒸,高山雾海总放晴, 闽东地域海拔高,一年一度一收成, 三月季春气温底,凉风伴雨雾蒙蒙, 满目青山绕岚气,十里八里人无踪, 地阔人稀空气好,山泉绕梁哗哗声, 水杉参天互竟秀,更有春笋似箭生 ...

  • 布衣丨 太行走笔 朗诵:风清扬

    总第1367期 摄影|布衣 版权©️归原作者 01  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 是大地敞开的心扉 大地把沧桑的肌肤 撕裂开来 成就百里画廊 可是,每当陶醉其间 有谁能够想到 亿万年来,大地的痛 02  天  ...

  • 『尘世走笔』郭泽民丨 博野▪母亲,我的眷恋

    博野▪母亲,我的眷恋                      作者:   郭泽民 一 简爱, 是简单的爱吗? 我只知道, 博野, 是母亲生我养我的地方. 于是, 便有一种简单不过的爱, 爱母亲, 像 ...

  • 『尘世走笔』陈玉洲丨重游千年古关隘

        重游千年古关隘--友谊关              作者:  陈玉洲       阳春三月木棉盛开时节,我终于又一次拥抱了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关隘--友谊关.该关位于中越边境之两山对峙险坳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