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梅入下江/黄海燕

行色匆匆而又犹豫徘徊,守约如宴的梅雨,寻着家家端午粽子的箬香与门前艾草气味的浓熏,又一次毫不客气地来到了下江两岸。

没有乌云翻滚,少了电闪雷鸣,也不见一丝风儿,就这样闷闷地、时不时地胡乱扯起几幅雨帘,垂挂在了天地之间。梅雨,初来乍到时,是不声不响的,走着走着,它的乖张脾气就显露出来,有时,就像一个任性的姑娘,在你不经意间,总爱耍她的小性子,刚才还是云淡风轻、和颜悦色,可一转眼,脸说变就变,全然一副不认人的样子,不是电闪雷鸣,就是倾盆而至,保准让你措手不及。这正应了一首诗的描述:

哭笑无常鬼神天,遮日蔽月云连绵。雷公显威时愠怒,龙女纵情频怆然……

梅雨,确是不招人待见,但在秀美的江南,岂因一场梅雨而暗淡了她的娇容姿色,反而是那氤氲之气、晕染之美,平添了大自然画家手中的笔墨意韵。一路走在

江南水乡,它时而轻淡如烟,飘意迷离;时而重墨如泼,滂滂沱沱;时而点点滴滴,玉珠落盘;时而飘飘洒洒,飞落如花。眼前这千娇百媚,怎不叫人掬手相捧,心生怜爱!

再看那山峦,原野,树木,房舍,还有那流动的车辆,撑伞的行人,无不笼在雨的怀里,构成一幅婉约的水墨画卷:灰墙黛瓦,小桥流水,橹声浆影;柳碧烟翠,石青苔绿,伞游蝶舞……秀丽江南,在这“梅姨"的呵护滋润下,愈发显得青青绿绿,韵致万千。

倘若这时候,泡一壶“西湖龙井”,捧一本闲书窗前静坐,任茶香在这氤氲中飘散游弋,直至穿过四方格整的窗棂,把你的思绪带进这淅淅沥沥的雨中……那檐头落下的水滴或急或缓,或穿成一串,如平平仄仄般豪放婉约,也似朦朦胧胧般随意洒脱,自然会把你带进那种尘埃落定、水净沙明的境界之中。

梅雨,一场恣意多情的天上来水,以它饱蘸的浓墨重彩,深情增添了“水乡江南"的内涵,所有湖河塘沟,不但膨胀了体态,那一股股奔腾的水流,仿佛生出了双脚,随时都想爬上岸去,一睹这雨中江南的柳烟夏色、婀娜多姿。河边的苔藓,铺着醉人的绿毯,把目光带向婆娑的岸柳,雨中的纤姿,收起了晴风里的细腰翩翩;脚下的青草,借着雨水的滋润,抓抢着风长的季节;放眼望去,蒹葭苍苍的绿水河畔,细雨中少了浣纱女子的倾国之色。哎,江南水乡,水乡江南,梅雨中,你也竟是如此一片娇色!

而在这不知疲倦、无休无止的淅淅沥沥中,江北的旷野似乎早已沦为一片泽国……

此起彼伏的蛙声从远方的田间走进人们的耳廓,带着节奏的合唱方阵,编排井井有条,大概连喝水和轮息也是在指挥的手势下行动有序,调门的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将作曲者的音乐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时的乡间沟塘,有的早已水漫堤坝,仿佛已经做好随时登岸远游的准备,开始把鱼儿虾儿送上能够寄养的田间村口。三三两两的蛙声,从河沟边沿的苇丛中发出,“嘎嘎咕咕"的哼唱稀稀拉拉,犹如敲击铁木发出的声音,偶有行人路过,警觉捂住了它们的大口,屏气用力使嘴巴下鼓起大大的圆泡儿,呼吸的动力,让肚皮不停地擦着地面煽动,就如一个正受着委屈而又不知内心掩藏的生气孩子。

雨中的鸟儿,只见穿着紫衣的燕子,不时在斜檐前穿飞,听到的叫声,竟然还是那样绵甜。而那些粗羽的小鸟,常是紧裹淋湿的外衣,饿着肚子在房前屋后的树枝上,时不时地发出恐慌的叫声。眼见这番情景,曾让我留下这样一首小诗:滂沱难禁雀鸟声,似惊顶漏疾呼鸣。漫天瀑布盖啾唧,一叶雨帘遮望程。频抖羽翼摇枝动,固锁爪趾悸心定。间有婉言向天公,肯借白云伴我行?

梅雨,犹如一群不知疲倦的天兵,不停地,一波一波、一场一场地在长江南北、江淮大地冲刺、肆虐,或霏霏淫雨,或如注倒灌,变着花样测试着大自然与人类的心理底线,让你爱不得,恨不能,这才有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无奈感叹。总见得,在一阵大雨来临之前,有如一口大锅远远地从天空慢慢搬来,然后倒扣在人们的头顶,半空的乌云压在树和房上,掉下的云块借着风儿在头顶游动,几声闷雷埋在水中炸响,紧接而来,一场“闭眼阵"袭来,瓢泼而下的暴雨或直上直下,或随风倾泻,没有半点垂怜之意,盛开的栀子、茉莉,顷刻香消玉殒,满树清泪!聚集的水流,不但冲坏沟堤河岸,还毁损了道路、良田,苍天之泪,你倒是淌出一肚苦水,可曾问一问雨中万物和人们的苦痛心思?

就这样,梅雨中,沉闷的气压与饱和的湿度,似乎让田野变得更加空旷、粗疏,作物在田间和雨水抢着时间,昨晚才有肩高的玉米青禾,一夜醒来就窜过头顶;老岸地的沙土,就像口渴的汉子,好像没有喝够的时候;为生计朝出晚归的路上行人依旧在雨中来来往往,奔忙不停……

冒雨劳作在田头的人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然而,最难排遣的,还是心头的那份渍渍怨情。别说空气中的水分是趋臻饱和的,一切湿漉漉、黏糊糊的不在话下,就连天天换穿的那身单衣,也是潮潮润润,似干未干,更因少了阳光的照晒,总有一股生厌的怪味,日复一日,心头沉积的涝郁其实也就两字:难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梅雨的闷湿过去,袭人的暑气将会接踵而至。一种难受换成另一种煎熬,这就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特别赏赐,谁都无权拒绝!

美好和缺憾同时并存的人生,又何不相似于此呢?

作 者 简 介

黄海燕,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人。文学爱好者,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偶以练笔求自娱自乐,常有作品见诸当地报纸和网络文学平台。








(0)

相关推荐

  • 梅子黄了,梅雨来了。。。

    江南的梅子黄了,江南的梅雨来了.春去夏来...江南有一段梅雨期.进入苦夏最后的一段喘息的机会.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 ...

  • 春申涧的溪水潺潺

    本文图片由宁静喜悦2019年7月13日摄于春申涧 梅雨季节,更显江南水乡的风韵,静可窝在窗前听雨观雨,动可撑伞漫步在细雨翠绿的公园,湿润里尽透着江南的温婉绵柔.软密的雨中唯有一颗清净沉静的心方能听见雨 ...

  • 【散文】王爱国||黄梅时节家家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 文/王爱国 刚刚进入初夏,梅雨,不约而至地来到江南.细雨蒙蒙,如烟似梦,涓涓细腻.缕缕优美,丝丝情怀,让这个古老的江南多了几分怨愁,也为江南的人们增添了几份江南水乡的韵味. 我很佩服那 ...

  • 铁八师周其林——江南,正值梅雨时(外一首)

    江南,正值梅雨时 一一八师周其林 雨,不停地下, 庄稼都低下了头. 不知道, 梅雨对我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那些雨 下得很陈旧. 前前后后的雨, 发出令人怀念的声音, 也多少有点抒情. 雨伸出手指, ...

  • 品读 | 张志冲:潇潇兮,梅雨

    潇潇兮,梅雨 张志冲 盛夏的江南,高大绿叶的乔木下,一颗颗饱满的梅子悄悄探出风情万种的身姿,半遮半掩着流丹欲滴的红颜,煞是妩媚可爱.梅子在这迷人的季节如期成熟了,熟得让人醉眼又醉心. "黄梅 ...

  • 【三江文学】《天问》征文展播 (二)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893期 社    长:李不白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黄葵 副总编:火灵 主    编:张明洪  紫衣云梦 副主编:颜雪 本期编辑:紫衣云梦 三江文学同题诗第八期 同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疫情下的日子/高处寒

    沙某打电话来,让陪他锻炼,约陪他聊天,请陪他喝茶,其实,三件事可以一并进行.一边锻炼一边闲谈.走累了,公园石凳上稍事休息.拿出茶杯,继续边喝边聊.庸常的日子,消遣着时间,朴素的生活. 隔三岔五的万步行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流泪的意义/黄汉斌

    人的一生之中总会必然伤心地流泪过,这是人性之美. 我懂得流泪的意义是在八岁的时候. 孩童时,我在山乡里是出名的顽皮鬼.为生活奔波的父亲没有多大的心思去认真调教我们,只要我们兄弟俩犯了什么错误,两话没说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喝茶/吕延梅

    "人无癖不可交也,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陶庵梦忆>)--题记 喜欢喝茶,我不知是不是成癖.喝茶之于我,是人生一大快事.不奢求有朋友一起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那棵大枣树/马永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的娱乐生活甚少,七八岁左右的孩子们,整天拾柴火打猪草,其余时间就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捉迷藏.踢毽子.拾疙瘩(方言).大一点调皮一点的孩子,捣蜂巢.掏鸟蛋,上树爬屋,只知道贪玩.出门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清明,想念母亲/李素梅

    清明时节,触景生情,寒食祭先人,匆匆又到4月.穿越情思,春风几度又回归,可母亲离别数日不见.多愁伤感,深夜总把母亲梦见,不觉间泪已流湿枕边,一遍遍地呼唤,妈妈去了很远.我默默心痛,流着眼泪串串,不敢失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大碗茶/张淑梅

    一座古老的石拱桥,一条清流见底的小河,由远而近从桥底穿过,又流向远方.时隔三十年,我终于又站到这里,河水依然清澈,拱桥.芦苇.岸草倒映其中,似乎还倒映出一座小茅屋和一个四角凌空的茶棚,还有窝着堕髻.踮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不要相信“我养你”/曹志琴

    "在没有结婚前,要是知道他是这样的脾气,我才不结婚呢."幼维姐边喘着粗气边说.我回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郑姐,又看看郑姐身后的幼维姐. 郑姐.郑姐的老公跟幼维姐的老公是同学,平时常在一起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她和他的故事/陈祥虎

    她是个理发师,这点村里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店就坐落在村马路边,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去找她理发. 她的男人是开大车的,就是半挂车,眼下是二十多年以前,人们都这么叫.原本出车一趟三五天可以挣回不少钱,怎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