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与枣庄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却鲜为人知的抗日武装-文峰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地区,除了闻名遐迩、威震敌胆的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外,在阴平的文峰山区一带,还活跃着一支少为人知的抗日队伍--文峰游击队。这支抗日武装在原中共峄县县委的直接领导下,配合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以北起抱犊崮、南至黄邱山套为依托,辗转在微山湖以东、峄南、运北的文峰大地,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成为与铁道游击队并肩作战的英雄队伍。
自从1940年日军秋季大扫荡之后,山东峄县运河以北地区被敌人四面封锁,我抗日根据地范围不断缩小,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峄县地区基本伪化,地下党的工作也陷于瘫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为打开运北地区的抗战局面,1942年2月,中共峄县县委派组织部长张允峙、宣传部长朱奇民、运河支队指导员张东明以及王子刚、姚兴华、孙景芬、郑允东等同志秘密潜入运河北岸开展工作。其中,朱奇民被派到峄滕边区的临城、沙沟、微山一带,张允峙、张东明被派到阴平一带的文峰山区,王子刚被派到棠阴一带。
他们的任务是:打开运北这块伪化地区的局面,采取隐蔽的方式坚持斗争,在隐蔽中深入发动群众,逐步扩大运北游击区,坚定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
张允峙、张东明回到家乡后,先后联系了胡园村的共产党员孙景德、阴平村开染坊的共产党员褚思彦、罗庄村支部书记谢学举、老汪崖村支部书记李继良、二郎庙村支部书记孙景龙等人,并恢复了常步桥、郑继新、王金柱、马景标等人的党籍,发展了新党员张敬富等,党的队伍迅速壮大。
4月,张东明身份暴露,受到敌人追捕。县委决定,让张允峙以党员为骨干,组织张东明、姚兴华、谢学举、张连营、曹山等人,在阴平集附近的胡园村成立游击队,与敌人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
游击队以石头楼山套的主峰——文峰山为名,命名为“文峰游击队”,实际就是党的武装工作队。游击队两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12人,共分为两个组,一组由谢学举、王子刚负责,二组由姚兴华负责。队员都是本地的党员,队伍精干,机动灵活,又都熟悉当地的情况。平时他们主要在文峰山一带的山村活动,与敌人巧妙周旋,并伺机打击日伪和汉奸特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年秋,中共运北工委成立。县委决定让他们与赵仁义同志起义带来的队伍合编为文峰游击大队,赵仁义任大队长,运北工委书记刘亦夫兼任政委,张允峙兼副政委。大队辖一队和二队,闫允厚任副大队长兼一队队长,运北工委宣传部长朱奇民兼任一队指导员;薛永才任二队队长,张允峙兼任二队指导员。
游击大队的主要任务:一是镇压日伪特务和汉奸暗探,保护我地下党秘密工作人员的活动;二是做好伪军的分化瓦解工作,争取当地伪乡保长,建立游击根据地,争取敌伪和伪乡保长为我所用;三是镇压打击土匪的活动,为民除害,争取当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同年底,文峰游击大队已发展到70多人。这支队伍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虽然人数不多,但能量很大,先后打击镇压了一批特务、暗探和死心塌地为日伪军卖命的伪保长,铲除了一些汉奸,保护了在运北一带从事秘密工作的共产党人和广大群众的安全,有力地震慑了日伪军、伪保长和汉奸特务。
在文峰游击大队的掩护下,运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曹庄、棠阴、周营、阴平四个区委和民主政权。由于游击队群众基础较好,军民关系密切,打击和瓦解敌军工作开展有力,到1943年,伪化的运北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我抗日游击根据地。
由于武装斗争开展得好,对敌人的打击卓有成效,使峄县城内的日伪军不敢轻易下乡扫荡,文峰游击大队也成了他们的心腹大患,敌人无时无刻不在伺机消灭这支抗日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