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他汀”,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要注意什么?
有朋友吐槽华子,总是在讲他汀类药物的作用,而很少提及不良反应。是不是也应该讲,在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对身体是好还是坏,有什么事需要注意呢?华子说,这个建议提得非常好,无论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发挥药效,防治疾病;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副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一、什么人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加固,使其不易破溃,从而避免了破溃的斑块表面诱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使斑块密度增加、体积缩小,产生逆转斑块的作用。
所以对于有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心肌梗死等疾病的人,他汀类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基石”药物,只要没有禁忌症,就需要服用,可以预防脑梗塞、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长期服用“他汀”会发生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通常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对斑块的治疗也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服用他汀类药物,一般需要2~4年以上才会产生明显的逆转斑块效果,可以减少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有相关的试验,服用“他汀”的时间越久,从中获得的益处就会越大。所以现在医学上的共识是,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稳定斑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而且服用时间越久,效果越好。
但是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要注意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达标,才能发挥较好的预防疾病作用。推荐对LDL-C的控制达到1.8mmol/L以下,当LDL-C降到此水平时,进入动脉内皮中的游离LDL-C就会转回血液,被送回肝脏分解。
如果没有患过脑梗塞、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疾病,把LDL-C控制在2.6mmol/L也可以接受。不过以现在的研究来看,LDL-C的水平越低,逆转斑块的效果就越好。对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性很高的人,可以把LDL-C的水平降至1.4mmol/L。
三、长期服用“他汀”时要注意的不良反应
无论哪一种他汀类药物,都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消化道刺激,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也可能影响中枢神经,出现头晕、嗜睡的症状。但这些症状通常并不严重,在持续服药之后会逐渐耐受,减轻或是消失。由于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他汀类药物敏感性不同,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更换另一种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需要进入肝细胞发挥作用,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可能对肝功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转氨酶(ALT、AST)升高。但这种对肝功能的影响是可逆的,并不会造成肝脏真正的损伤,在停药之后就会恢复。在用药时,如果转氨酶超过3倍(120U/L),需停药。等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可以继续用药,或是更换为其他的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在用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乏力的情况。但大多数人的症状轻微,可以耐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严重的肌肉疼痛、乏力的时候,要提防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发生概率0.5%)。需要监测肌酸激酶(CK)水平,如果超过正常值5倍(1000U/L),需停药。等CK值恢复正常后,可以恢复用药,或是更换为其他的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能对血糖代谢造成影响,会使新发糖尿病的概率升高0.38%。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干预。与血糖升高相比,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更重要。可以加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但不建议停用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