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放排有个意外收入,为何用过的竹篙有人高价收购,原因有三点
在民国时期,福建地区的放排人在赚放排钱的同时,还有一项额外的收入,他们能靠着卖手中的竹篙赚钱,而且卖出的价格也不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竹篙价格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读者们的固有认知中,东北地区林木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诚然,在长白山脉地区,绿色植被覆盖率极高,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成就了木帮的崛起。东北木帮是专门从事伐木的组织,他们活跃于清末至民国,是供应全国木材市场的重要劳动力。值得一提的是,木帮在伐断木材之后,木材需要被转移出山,故此也相应地出现了排帮。
放排的意义是流放木排,东北松花江水河流湍急,具有较强的势能和动能,因此可以利用江水推力运输木材。排帮放排时需要将木材捆扎成木排,并置于水中漂流,如此一来,木排本身既是货物,也能靠着强大的福利运人、运物。不过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在我国南方地区,也有从事放排的“排帮”,他们就是福建闽江上的放排人。东北人放排的江流是松花江,而福建人放排靠的却是闽江。更有趣的是,在放排的过程中,南北放排人手中的物件也不同,东北人以木棹为桨,福建人则是以竹子为武器,他们手上全都操着又长又绿的竹篙。
福建地区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在全国木材供应基地中也名列前茅,据统计,在民国年间,全国各地砍伐并使用的成品木材中,有20%左右来自于福建地区。福建人放排的收入较高,足够养活一家人糊口,但其中辛酸苦楚也不逊色于东北放排,每一位放排工也都是用命在换钱花。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建放排工放排的同时,他们居然还有另外一项收入,就是在放排到达目的地之后兜售自己手中的竹篙。据福建老放排工回忆称,一般来说,竹篙的价格都很高,普通的竹篙可以换成60-80个铜钱,最好的竹篙甚至可以换一块银元。购买竹篙之人都是当地一些会过日子的小媳妇们,她们高价买下竹篙,就是为了将其当作晾衣杆使用。竹篙不过就是一根长竹子,即使是具有实用价值,也不可能卖出如此高价,那么竹篙能卖高价的秘密是什么呢?其主要原因共有三点:
第一点就是竹篙的优质选材。对于放排人而言,江水的湍急会改变木排的走向,一旦木排失去方向顺水漂流,必然会不受控制走错方向,更可怕的是可能会撞到礁石上造成排毁人亡的悲剧。相反,如果拥有一件趁手的竹篙作为方向调整,则可以让放排的安全性大大增加,继而提高整体安全性。正因如此,放排人在选择竹篙时都会精挑细选,寻找最佳材质的竹料,毕竟它们才是自己生命的保障。
第二点原因则是被用过的竹篙上面有一层保护膜。众所周知,竹子本身拥有一种坚硬的纤维物质,但其仍归属于植物范畴。竹子在被砍伐之后,如果不被进行特殊处理进行干燥的话,在自然环境下极其容易开裂和腐烂。排帮人手中的竹篙,是他们放排时的命根子,整日都要握在手中,即使是吃饭的时候也要寸步不离。久而久之,竹篙上便沾染了人手上大量的油脂,油脂浸透竹身形成一种特殊的保护物质,故此竹篙会变得十分坚韧,不仅不会干裂而且还不怕雨水与日晒,变得更加经久耐用。
最后一点则颇具迷信色彩,当地购买竹篙的妇女认为,放排人放排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一路护送木排达到目的地,充满了十足的危险性,因此放排者们一定是得到了神灵的庇护,最终才能确保无虞。由此来看,放排人的竹篙也具有灵性,它们可以辟邪驱除秽物,买回家中能得到保佑。
福建放排工在将竹篙卖掉之后,往往都会在附近的集市买几尺花布,为自己的妻子做件新衣裳,也许他们所受一切艰苦和磨难,都会在妻子满意的笑容中变得烟消云散,这也许就是放排人最大的幸福吧!
参考资料:《放排》 曹保明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