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平均分”课后反思

平均分课后反思

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第一小学校:胡华萍

就“表内除法.平均分的含义”这一教学内容教学,我通过课前分析教材的教学素材内容、重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特征制定了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并设计了教学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收获了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预测的情况,且本人由于应变能力不佳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足,其中分别表现为:

一、可喜的收获

1、此教学设计以“端午节”为教学背景满足了教学中活动组织的实际要求,又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习背景素材是学生熟悉的数学场景,所以在整个活动的参与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交流活动中有了熟悉的素材背景,学生的发言也就很积极,也能较准确地总结出知识点。这一节课中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又促进了学生全方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相互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让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发挥教师节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重难点的突破。

如:教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一知识面点时我以“老师要把6个粽子分给2个小朋友”的场景导入,让学生“把6个粽子分给3个小朋友”。这一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端午节”为学习背景,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分”中动手操作,汇报交流“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2和4、6可以分成3和3”,教师切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感受“每份分得同样多”的知识产生过程,在学生答“6可以分成3和3这种分法比较公平时”随机教学“平均分的意义。整个学习活动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才让数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爱上数学,同时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1、在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出现的学习情况预测不够充分。如:在分一分活动中,没能有效的把握学生活动进度,使这一活动时间超出了预计时间,从而导致后面“交流汇报、知识整理”环节的时间受到了影响,显得教学活动有些形式化。

2、教学内容偏多,导致教学语言太快,不能有效兼顾班级整体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方法

1、课前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教学前的活动预测,让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可依据的保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杜绝“贪多嚼不烂”现象的发生。让每个课堂面为学习成长坚实的基石。

2、注意学生新旧知识的联接,促进数学活动中多样化分法的呈现,避免活动中只出现平均分一种情况。合理利用教材,加强活动中的直观对比,让学生通过从“形”至“数”的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3、注重教学语言的精练、准确性,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的含义,从而更有效地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等概念,为除法概念奠基础。

总之、教无定法。不论我的课堂组织是何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形式、树立何等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引导者,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要注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切实的数学情景中,进行有效数学学习;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中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活中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丘北县第一小学校:胡华萍

2020.06.1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