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三仄尾、三平尾

孙福奎

三仄尾、三平尾是一个术语,是写作诗联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三仄尾,指格律诗或对联的句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仄声字,也叫三仄调。三平尾,则指句尾三个字连续用三个平声字,也叫三平调。

我们读古代格律诗可发现,唐人并不避讳三仄尾,也不绝对避讳三平尾,但到清代,对律诗格律要求比较严格,对此便十分重视。这说明诗律更加成熟,是一种发展和进步。

对联主要来源于格律诗,它必然继承了一些诗律,避忌三仄尾、三平尾理所当然。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规定:“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说得十分明确,成为我们写联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为什么要避忌三仄尾、三平尾呢?主要是从音调考虑的。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不仅呆板,而且影响语意的生动展示。只有作好平仄交替,声音高低起伏,读起来抑扬顿挫,才能自然和谐,意境更加鲜明。

要正确理解对联“尽量避免尾三仄'和“忌尾三平'。尾三平是对联的大忌,必忌;尾三仄,则要尽量避免。现在不少人,把尾三仄也列为必忌,这是对联作的高质量要求。但是不要忘记,在实在不能避免时,比如出现在专用词中,或者为不因辞害义,便不要过分挑剔。

确定一副对联是不是三仄尾、三平尾,不仅要看上下联联尾的字,而且多分句的联,还要看各分句句尾的字。即无论是联尾或分句句尾,都可能犯此毛病。要区分以下情况,如有一副《挽书吏李为缮联》:

不死于当书办,而死于抗船捐,此时势,此英雄,请看头颅真价值;

一变而作奇人,再变而为厉鬼,是冤魂,是毅魄,原诛民贼救同胞。

此联中的“是毅魄',不能看作三仄尾。因为此分句只有三个字。所谓尾是对分句整体而言,若一个分句只有三字,何以谈三仄尾?只有四字以上的的分句,后三个字才可以看作尾,继而辨别是否是三仄尾、三平尾。这种三字的情况,一般只能出现在前面的各分句,而尾句(结句)另当别论,需严格要求。

现在联家作联,即使前面的三字分句,也尽量避免三仄三平,联作十分严谨。如翟红本老师的《资溪生态旅游对联征集一等奖》联:

面包香,白茶浓,舌尖品出资溪味;

生态美,文化厚,眼底飞来大觉山。

此联上下联的前两个分句,都是三字,但作者有意调整平仄,使联作质量更高。

怎样避忌对联中的三仄尾、三平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作起:

1、重视汉语语法学习。下功夫掌握所用词语的声调,弄清平仄。写联时多借助词典(或网上的平仄查询工具)帮助,让平仄声准确无误。

2、换用词语,改变平仄。如这副联:

春光化雨润;

旷野新花开。

此联显然是三仄尾、三平尾。若换用词语,改为:

春光微雨润;

旷野艳花开。

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3、调整词语和联句的位置。如把上面的联改为:

新花开旷野;

化雨润春光。

亦解决了问题。

4、 换用词语和调整联句位置。如把上面的联改为:

旷野新花绽;

春光化雨滋。

同样解决了问题。

总之,诗联的三仄尾、三平尾,关系到作品是否违律和作品质量的高低,我们要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孙福奎,汉族,中共党员,1945年12月出生,原籍山东莱州市,现住黑龙江双鸭山市。1967年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市中学任教,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为中学副校长。爱好文学写作,发表楹联、诗歌、小说、散文等各类作品逾千篇。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华国粹网版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研究员,有作品入选《中国对联作品集》、《对联中国》、《黑龙江当代楹联作品四集》等书籍。参加全国诗联大赛,获奖60余次。联斋特邀评论员。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