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与“养生“有关系吗?天长地久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七章
第一段:天长地久。
第二段: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第三段: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第四段: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性(私)。
第一段经文:天长地久。这是华人在婚礼上最好的祝福语。
老子从宇宙模型论述到生命现象,因为生命现象是宇宙模型的必然产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这一思想与儒家极不相同:儒家把生命现象仅仅当做生命现象,与宇宙模型是脱离的,所以赞同社会的尊卑等级。
天长地久是人的最根本的情怀,老子一句话点亮了世人的共同心愿。生命现象有生老病死,老子入玄同大定,游到天地之始,发现美妙无比,那是道的世界。
老子无意中说了一句“谷神不死”,挑战了生命现象的生老病死的规律。既然证悟到宇宙模型本来是永恒的,谷神站在天顶,俯视人世间的一切生命,那么必然产生一丝希望。
老子连续三次提到天地,华夏文明的存在基础就在天地之间。后文老子还说“配天”,这是古代先民的精神世界和祭祀仪式。对天地怀有敬意是人类的基本特征,华人更加重视。
天地是谷神从虚空中产生的,这是天地的由来。天长地久是源自于谷神不死的,只有谷神能够让天地长久。
天长地久是与人的生命的对比中发出的惊叹,这一思想开启了二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拷问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时间的解读,一条是发展医学和养生学,延年益寿。
老子更注重精神世界,后世道家更注重养生学。
第二段经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人不能长生,当时的平均寿命在40多岁,社会上层也不过50多岁。但注重精神世界的修道士一般都在80岁以上,《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认为古代真人寿命都超过百岁。
庄子说真人寿命很长,千岁厌世才离开这个世界,“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天长地久是与人的寿命短暂相比得出的赞美。
天地为什么能够长久呢?老子说“以其不自生”。“不自生”有多种注解,河上公注释为:“不夺人以自与”,也就是不伤害他人生命而益己之生;魏源注释为“不自私其生,故能长生”。天地最大的美德就是长养万物,但不自益其生,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老子心目中,天地是无私的最大代表。多少人赞美天地,敬畏天地,但没有人像老子这样解读天长地久的秘密在于无私。找到了天长地久的秘密就找到了养生的秘诀。
第二段与第五章“天地不仁”对照,可以读出天地不仁就是无私的含义。“无私”是老子第一个明确提出来的人生修养目标,这实在很伟大。
我们看到文明的兴起与文化精英倡导的价值观有极大关系,一种文明中没有倡导“利他”的价值观,这种文明必将衰落。这不是哲学问题,而是逻辑学问题。
老子是一个逻辑学家,早就看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作为华夏文明的智者,老子说出了对华人的告诫。
老子三次赞美天地,终于得出了自己的可靠结论,后世将深刻体会老子的这一思想。天地是世人学习的榜样,这与儒家出现了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