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邓颖超接到找周太太的电话,她回答说没有这个人
从1949年开始,中国就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便是外交,风度翩翩的周总理自然成为了首选,那么,他的夫人邓颖超女士就经常有需要随同出使。
除此以外,外交团的其他成员都有着类似的情况,丈夫上阵,夫人陪同。
这样一来,相应的问题就会出现了,人家老一辈干部的这些“夫人”可不是花瓶,大家都是从革命中摸爬滚打一步步走上来的,没想到现在出国之后竟然要当自己丈夫的小尾巴,所以她们中有很多都不愿意执行这种任务,甚至要求留在国内工作。
外交可不比打仗,中间的门门道道比较多,可不是战争那种你死我活的事情,所以左右为难的“丈夫们”就把这桩“官司”告到了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每天的工作都很繁重,遇到这种事一下也抽不开身去处理,只好委托自己的夫人邓颖超女士帮助协调。
邓大姐听到这些立马就哈哈大笑了起来,她专门找了个机会,把这些干部的配偶们召集到一起开了个会,讲了一个小故事,会场的气氛马上就轻松了起来,作为优秀的革命干部配偶,自然需要“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
这个小故事,关于邓颖超的一次接电话的经历。
周太太?没有这个人!
放在整个国际社会上,“夫人外交”的渊源都十分久远,在没有新中国的时候,大清王朝的外交还主要依托于李鸿章这种朝廷重臣,现在大家都讲究民主,领导人出行带上夫人,也代表着一种亲和感。
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夫人外交”工作的起源工作,那就不得不提到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了,可以说,正是有了邓大姐的存在,中国从而开创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夫人外交”新风尚。
“夫人”一词,由来已久,夫人通常是跟“夫”联系在一起的,冠以夫姓,总是给人一种缺乏独立自主的感觉,新中国讲究男女平等,在外交这种大事件上,怎么能出个门还要跟着丈夫呢?这些,邓大姐能不知道吗?
早在1923年的时候,邓颖超在仅仅19岁的年纪便已经写出了一篇对于封建男女观念的控诉文章,并号召广大妇女同胞站起来,当一个独立的人,文章的用词都表达了她对于“三从四德”思想观念的控诉。
所以,在后来周总理身居要职的时候,人家邓大姐身上也担负着很多任务,二人的恋爱过程中也相当平等,都忙于各自的事业,并没有去帮助周总理做好什么工作,人家自己也非常忙!所以,在很多场合中,邓颖超都表现出来了对于“周太太”这种词的厌恶。
宋美龄就非常了解邓颖超心中是怎么想的,为了表达出她对于邓大姐的尊重,还会专门以“邓先生”来称呼邓大姐,邓颖超本人也希望别人要么叫自己的名字,要么就叫自己“小超”。
同样的,在新中国最初期的外交天团成员中,他们的夫人都有着相似的想法,比如韩念龙的妻子王珍,再比如陈毅元帅的妻子张茜,她们都觉得,叫自己为“某夫人”,是忽视了自己的贡献,仅仅把自己归结为丈夫的附属品。
所以,在跟这些“夫人们”开会时,邓颖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他们正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人打电话找中共代表团,是她接起了电话,原来对方是要找“周太太”,邓颖超也是无心之举,没反应过来这个“周太太”原来说的就是自己,所以当即就回答说“没有这个人”。
结果电话还没挂下,突然就反应过来,对方是要找自己有事。
此前,这些女人们巾帼不让须眉,都参加了革命,还有不少曾经踏上过长征之路,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自己人,就会互相称为“同志”,大家听到“夫人”这个词,都有一种养尊处优的感觉,并不能代表自己的个人经历,所以之前也没人提到这个词。
可是,邓大姐是个灵活的人,她深知每个阶段的任务不一样,所以,在总理担任外交部长的时候,她总是能陪同丈夫出色的完成工作,表现的相当优秀,周总理在一生中都非常尊重她,从来不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她去做任何事。
她心里明白,大家都知道“妇女能顶半边天”就够了,那些虚名都无所谓。
到了1954年,形势发生了点变化,那会新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年了,并且成功击败了美帝,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外交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了,周总理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亟需一个人来分担工作,思来想去,最终确定了一个人选,陈毅。
陈毅年轻的时候也在外面上过学,西方国家那些条条框框他也比较清楚,在抗日的时候有着出色的成绩,担任上海市长期间也把这座城市收拾的井井有条,让他来处理外交工作,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1955年的时候,那场著名的万隆会议,我们都从历史课本上看到了仪表堂堂的周总理,其实当年陈毅元帅也去了,只不过他作为周总理的助手。
外交工作讲究礼尚往来,陈毅很快就意识到了,人家来的时候都带着夫人,不能只招待男宾,不管人家的夫人,这样下去可是不行的,不仅这样,我们也要注重利用好“夫人”的特殊性,完成一些其他的工作。
可陈毅元帅的夫人也非常讨厌“夫人”这个称呼,这个时候,邓大姐又出马了。
从最开始的“没有周太太”到后来的“周夫人”,邓大姐最先完成了转变。
在1961年,邓大姐还专门在紫光阁召开了一场“夫人外交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都是外交人员的夫人们,邓颖超开门见山的说道:“曾经,我也不喜欢别人叫我夫人,但是呢,现在国家的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们需要用好这个身份,开展对外工作。”
她何尝不知道,“夫人”一词带着一丝家属的感觉,这个用词,对于那些追求上进的妇女们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特别是在建国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同志”是用的最多的词,在新社会的建设中,所有人都是伙伴,讲究“志同道合”。
可为了国家的对外交流,邓颖超还是接受了这个称呼,并且跟其他家属们谈心,对此,她还特意强调了“做好家属工作,同样是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
来自“周太太”的教诲,让其他“太太们”感触很深
陈毅元帅首先提议说,人家带着夫人来了,我们不给人家照顾好,会给人家一种不重视妇女的感觉,这不利于发展和平友好的关系。相应的,人家带着夫人来了,你出门不带上夫人去,这怎么能体现重视妇女的社会地位?
所以陈毅就希望自己的夫人张茜能跟着自己参加外交工作。可是张茜一开始根本不愿意去,在国内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要处理,大家都在平等的地位上,怎么出去以后,我还要当你的“夫人”跟着你去跑腿?
陈毅思索了良久,也不知道怎么劝她,干脆找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就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邓颖超,觉得女同志之间是不是说话要更加方便一些。
为此,邓颖超专门把张茜约到了西花厅,劝她出面挑头,如果她没有办法做好表率工作,其他的“夫人”也会跟着不愿意,她再次讲起了当年被叫做“周太太”不知所云的故事,逗的张茜合不拢嘴。
这样一来,张茜也终于想通了,并且决定接受这项光荣的任务——当好“陈太太”。没想到,张茜出马,第一次不是陪同陈老总,而是“代替”陈老总。
原来,这原本是陈毅要和驻华的外国官员们的首次见面,可是宴会前夕,陈毅突然生病了,难受的床都下不来,可是时间都已经定好了,参会的各方人员也都各就各位了,再让人家打道回府,有失威望。
如果临时挑其他的人过来凑数,这也是不行的,人家都是为了过来见见陈老总,选其他谁来好像都不太合适。所以,张茜主动出马,圆满的出席了会议并且致辞,全程端庄大方。
这让各国大使都吃了一惊,没想到陈毅元帅的夫人不仅长相魅力,而且讲话落落大方,留下了一段佳话,同时,各国也都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外交竟然有如此高的灵活性,都赞叹不已。
邓颖超得知这件事以后,对张茜更是连连夸赞,看来这个“陈太太”当的是相当够格。后来,邓颖超常以张茜的这次经历勉励其他的“太太们”,并且讲述了其中的门路。
原来外交战线是一个国家中非常特殊的展现,它经常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丈夫”们完成不了的内容,按照现在的国际礼节,如果夫人们不参加会议,总感觉缺了那么一丝“温和感”,象征着两个国家的关系并不好,当好外交官的“夫人”,这绝对不仅仅是陪同,而是代表着一项工作,要时刻展现出新中国妇女的那种气质和文采。
此外,邓大姐还对服饰和礼仪的问题,对这些“太太们”做了系统的培训,这些做法最终让广大“夫人”摆脱了思想包袱,并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好出国前的准备。
有了邓大姐对于夫人“从属身份”和“女性独立意识”的综合,才平衡了这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她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夫人工作是外交展现上的一项特殊任务,夫人的外交工作就是“润滑剂”,能够给原本坚硬的外交工作中带来更多的柔软触感。
并且,邓大姐在跟其他“夫人们”的谈话中也提到了,这种“夫人外交”工作也要遵循国际惯例和中国的国情。
夫人外交是世界范围内的活动,需要遵守世界外交的普遍准则,新中国需要早点融入世界,那么外交工作就是敲门砖,既然要做外交工作,那就要做好,并且尊重国际惯例。
虽然当时国内已经习惯了称呼革命女战士为“同志”,可是在世界的范围内,通常还是称作“太太”、“夫人”这些称呼,我们在过去也有这方面的传统,在该利用的时候就要利用好,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听到这里,广大夫人们瞬间解开了心结。
那么,什么是以中国国情出发呢?比如有些还保留着君主制的国家,过往和往后的出行还都坐着敞篷车,群众会夹道欢迎,对于这些国家的做法,中国保持着无条件的尊重。
可是这些行为并不适用于本国的国情,我国的外交官和随同夫人穿着要朴素大方,一字一句都要体现国家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邓大姐的宽慰下,最成功的“夫人”还是要看张茜。比如在1961年的时候,为了解决好老挝的问题,众多国家的使团来到了日内瓦,这次会议在中国被称为“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当时我方派出的代表就是陈毅和张茜为团长。
当时陈毅刚到,就忙的抽不开身,要和各个国家的外交大臣会晤,张茜也闲不下来,要在各种宴会和酒会上与各国夫人交谈,这难度一点都不比陈老总小。
女人之间的话语有的时候更难琢磨,但是事前有规定,不要主动和美方官员接触,当时两个国家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张的。可没想到,哈里曼夫人对着张茜直直的走了过来,并且还说了一些话。
由于纪律需要,张茜不能回答,但是在这种场合,又不能让对方下不来台,在紧要关头,张茜灵机一动,马上装作一副听不懂的样子,只是对着哈里曼夫人微笑,由于是悄悄话,一旁的翻译也无奈的耸耸肩,表示没听清。
哈里曼当时有点着急,所以连忙回头去找自己的翻译,在这个时间段,张茜终于有机会抽身,转而去了别的夫人的圈子里去。
哈里曼夫人无可奈何,只好去找自己的丈夫,两人一同去寻找陈毅,对方先伸出了手,陈毅哈哈大笑,大大方方的握住了哈里曼的手,这一幕还被广大媒体拍了下来,全世界都知道了,这次是美方主动伸手。
张茜的沉稳,也让其他的夫人们感慨良多。
在后来的日子中,“周太太”一直都非常关心广大“太太们“的思想建设工作,并且对于国际形势以及她们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从她一开始对于“周太太”这个称呼的不习惯,到将其他“太太”的工作做得游刃有余,不难看出邓颖超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