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篇:“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游(一)
西子湖畔
从龙翔桥地铁口走出来,向西一望,不远处就是西湖。我沿着宽阔的带条纹的石板铺砌的步行大道向前走去,在前方左侧路边并排立着三个机器人造型的可爱的娃娃,原来这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分别是琮琮、莲莲和宸宸。“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玉琮,它以源自大地、象征丰收的金黄为主色调,头部装饰的纹样即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饕餮纹”,寓意坚毅刚强、敦厚善良、体魄强健、热情奔放,展现出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莲莲”的名字源于西湖中无穷碧绿的接天莲叶,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纯洁而高贵的姿容为人们所称道。“莲莲”全身为清新自然的绿色,头饰三潭印月,表明是从西湖的烟柳画桥、十里荷花深处走来,看上去身姿轻盈,体态优美,活泼可爱。“宸宸”是根据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而得名的,这座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宸宸”全身以蓝色为主,头顶以闻名遐迩的钱江潮加
以装饰,额头嵌拱宸桥图案,代表是从大运河走来,架起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心灵之桥。三个吉祥物组合被称为“江南忆”,代表着杭州不同的世界遗产,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将杭州特色、中国文化、亚运会及亚洲精神融为一体,弘扬我们时代的伟大力量,受到人们的喜爱。
来到西子湖畔,放眼望去,一幅美丽的天然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了。碧绿的湖水荡漾着波纹,宽广的湖面向远处延伸,与远山相连。水面上无数的小船轻轻荡着船桨,自由自在;大的画舫犹如移动的凉亭,有的前面是金黄色的巨大的龙头,张着大口,气势雄伟。远处群山连绵,层层叠叠,虽然艳阳高照,但依然朦朦胧胧,而稍近些的山则翠绿如黛。西湖宛如一位娴静温存的少女,清新丽质,自然纯净。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人们就赞美这里是“人间天堂”,就连十三世纪时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把杭州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宋代的柳永有词《望海潮》,赞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词中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杭州的锦山秀水、风土人情、繁华富庶等刻画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激起人们的无比向往。据传说,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便极羡慕钱塘的美丽繁华,欲准备侵吞南宋。为此,时人谢驿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说金主亮因为一首词而产生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之强。关于西湖有着许多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慢慢地去了解吧。
岸边游人如织,往来不断。从这里,既可以向北,也可以向南沿着岸边游览,我选择了向北走。沿岸生长着许多古树,以樟树为多,都有一百年以上的树龄了,平均冠幅达14米以上,枝繁叶茂,树荫浓密。其中有一棵樟树已经有三百年了,树高14.6米,胸围2.85米;还有一棵叫榔榆,有110年了,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树木。在一棵樟树下,一群白鸽正在争抢着游人丢给它们的食物,另一棵樟树下,一个儿童正拿着食物在喂一只松鼠,松鼠头朝下,咬一口食物很香甜地吃着。松鼠本来胆小怕人的,这里的松鼠见惯了人,一点儿也不怕人了。
右边不远处有一座纪念碑,高高的基座上站立着两位军人,一位军官右手指向前方,另一名战士手端钢枪,四个角上各立着一颗炸弹,这是淞沪战役国军88师阵亡将士纪念碑。1932年1月28日,日本发动了淞沪事变,驻沪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九路军奋起抗击。2月14日,驻浙陆军88师与87师组建成第五军,在张治中将军的率领下火速驰援上海战场。在2月20至22日的庙行镇防御战中,88师与友军配合,血战两昼夜,击毙击伤日军三千多人,创造了淞沪会战中我军最辉煌的战绩。在这场战役中,88师牺牲官兵1421人。这座纪念碑于1934年由88师师长俞济时提议,杭州画家周天初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亲自创作,旨在纪念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国民革命军将士。这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主题的纪念碑,于1935年2月落成揭幕。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杭州沦陷,纪念碑被日军推倒扔进西湖里。1946年在抗战胜利一周年时在原址重建。1964年纪念碑再次被拆,2003年结合湖滨新景区建设,由中国美术学院沈文强教授重塑。
瞻仰了纪念碑,我继续沿岸边走。在右边靠里处又有一座纪念碑,我走进去,原来是一座志愿军纪念碑,基座上一位志愿军战士身披斗蓬,手握冲锋枪,庄严威武。围着纪念碑是一圈花草,有虞美人、美女樱、孔雀草等,很美丽。在旁边靠近湖的地方还有两组铜雕,一组是三人站立着,一个高大的身背背包的男青年面对着两位少女,在讲述着什么;另一组是坐着的一男一女,在共同看着什么。
沿湖滨步行道走到圣塘路,一眼望去,有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其中较为集中的一片称为“湖畔居”,而杭州市历史建筑圣塘路别墅群“九芝小筑”最为有名,它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上海知名商人黄楚九建造的豪华别墅。一走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幢充满古典气息的欧式别墅,整体颜色为奶黄色,红瓦覆顶,顶上还立着一座尖塔,看上去很像一座小城堡。别墅具有典型的欧洲乡村风格,券窗与窗栏边的山花融为一体,看着极为和谐美观,坡顶上的四扇券形气窗一字排开,极富装饰性。如今这里成了景区喝茶歇脚的主要场所,置身此处,人们能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可以体验一下那种悠闲舒适的慢节奏生活。
我离开湖滨顺着小路向里走,公园内从西湖中引出的一条河流在其间流淌。里面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奇石装点着,很有韵味。
我转到湖边,看到许多游人在围着一组雕塑观看,我也走过去看。这是一个送别的场面,只见左边一人牵着一匹高头大马,右边三人抱拳作揖,旁边还站立着一个孩童。这组群雕名为“惜别白公”,是送别白居易群雕。“合郡咸感德,离别情依依”,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政绩有口皆碑,其妙笔点化的西湖山水更添艺术魅力。长庆四年(824)5月,白居易奉诏离杭赴洛阳之际,杭城百姓夹道相送,惜别白公。这组群雕用艺术手法再现了当时送别的感人场面。
来到拐角处(东北角),有一座小桥,桥上有一座凉亭,悬“源远流长”横匾,两侧白色方柱上有两副对联,内联是“白传诗传救荒留汝一湖水,杭人谚在揽胜数他六吊桥”,外联是“放闸筑堤黎庶至今受其惠,流芳遗爱湖山终古念斯人”,说的是白居易和苏轼都曾在杭州做过官,做了许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人们一直怀念他们。亭内竖立一座石碑,上刻长庆四年三月十日由时任杭州刺吏的白居易撰写的《钱塘湖石记》(唐朝后改称西湖),两边的楹联很长:“一湖春水低回有长堤十里烟柳画桥指点白苏二公遗泽斯在,三面云山飘渺数灯火万家重楼绣阁欣看天地六合神秀齐来”。此联对三面环山,一水抱城,犹如一卷水墨山水画的西湖作了生动的写照,表达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
这里是“圣塘闸”,为杭州西湖两大出水口之一(另一个是岳湖出水口)、三闸之一(圣塘闸、石函闸、龙闸)。《湖墅小志》记载:“昭庆寺后《宋志》称九曲下湖,旧有二斗门、玉壶水口与中闸,而今时过境迁,开了新河,玉壶之水遂向南移,为圣塘闸,陡门即在圣塘闸附近。”圣塘闸始建于南宋咸淳六年(1270),称九曲昭庆桥,明代称溜水桥,桥下设闸,视西湖水之盈缩启闭,以调节西湖水位。原通九曲下湖,后入新河。民国元年,拆除沿西湖城墙时,将钱塘门外的水城门改建为现在的圣塘闸。1950年,圣塘闸木制闸门改为铁门,泄水口改建成混凝土暗渠。1984年,圣塘闸由人力启动改为电力启动,上建圣塘闸亭。该闸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是沟通杭州城区内河的主要通道。
过了圣塘闸,转而向西行。路边绿树掩映中有一座二层小楼,并不起眼,但一看上面所悬牌匾上“望湖楼”三字,我马上想到了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难道当年苏轼就是在这座楼上写的?望湖楼原名看经楼、先得楼,为宋乾德二年(964)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其正面有清藏书家沈阆坤题写的楹联:“里外湖瑞启金牛地注渊泉卅里晴波无限好,古今月光含玉兔天开图画一轮霁魄此间多。”望湖楼的西侧有曲廊与辅楼餐秀阁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