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翰墨】画里与记忆中的古祠

图/黄展介  文/饶宝忠

黄展介,室名:展逸轩,笔名:白石山人。1979年生于广东梅州大埔,梅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职业画家。


“父子进士”坊

“父子进士”石牌坊,又称“丝纶世美”牌坊,它见证了茶阳饶氏七百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石牌坊的建筑结构严谨牢固,外观造型气势雄伟,石雕工艺令人叹为观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进士”石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是为纪念饶相、饶与龄父子而建。饶相,明嘉靖十四年进士,任中书舍人,江西按察副使;饶与龄明万历十七年进士,任中书舍人,试政都察院。而见证茶阳饶氏辉煌历史的还有:“明清两朝父子进士”、“一门六进士”、“十代九大夫”、“祖孙经元”和“钦点翰林院”等书香贵族名称。

饶氏大宗祠“吉衍堂”

饶氏乃茶阳望族。其大宗祠建成至今近五百年,绵承勿替,啟后绳先,是饶氏族人展孝仁之心和理问族事之场所。

  饶氏七世祖茶山公饶金是大埔立县首倡人,于明朝成化丁酉年(1477)中举,后官任剑州(今四川剑阁县)知州,力谋创建大宗祠以祀祖。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八世益王府典膳北轩公饶世荘承其父茶山公之志,倡议并创建大宗祠于东城门外,上下堂各三间,正中置祀牌。后为洪水所毁。

明朝万历丁丑年(1577),十世宪副三溪公饶相倡议重建大宗祠,捐钱买下周边土地扩基而建,并亲力筹建、监工。其时,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盛公端明撰记称茶阳饶氏为“潮州府之巨族”;福建布政使刘公子兴撰记称茶阳饶氏为“世称岭南望族”。

后历经兴废,终于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经元公房、未齐公房捐银首倡修整增扩大宗祠外埕,“礼乐射御书数”六大房梓叔随后筹银于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扩建祠堂前面禾坪和改造祠侧道路,终建成两进深二十六丈多,宽十二丈七的大祠堂。至此,东门外大宗祠吉衍堂景观更为宏伟壮丽。

新大宗祠:改革开放初期,众族贤开始重组大宗祠理事会班子。理事们组织举办上灯拜祖仪式,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饶氏是当时茶阳各姓氏中最早恢复大规模升灯拜祖活动的宗族。其间,在联谊会族贤的努力下,由侨居马来西亚等处海外裔孙和海内各处宗贤集资,择定吉地重建大宗祠“吉衍堂”,即现在的茶阳饶氏文化联谊会会址,其位于老县城东门旁的文化广场东南边,背倚金山,门仰笔架峰。

农历2012年冬,第五届联谊会倡议集资对大宗祠进行了重新整修,此后,大宗祠以然焕一新的面貌,喜迎八方宗亲。

饶世魁家庙

该祠堂比“父子进士”牌坊还早建几十年,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是全县最有分量的历史建筑文物,其充分体现了茶阳饶氏进士世家和显官贵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祠堂正门牌匾石雕阴刻“饶世魁家庙”,背左上方阴刻“東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前翰林院侍读、经筵日讲,香山何吾驺为年伯祖饶相、年伯饶与龄、年兄饶堪,谨题”,中间四个大字“清白传芳”。何吾驺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宰相,这一亲笔题字,充分说明了饶相(按察副使)、饶与龄(中书舍人)父子进士,与次孙饶堪(经元,县尹)及饶氏族人当时的社会地位。当时饶与龄一大家人曾住在这里。世魁祠在解放后被政府征用并用于办学至上世纪90年代,前几年归还饶氏族人,是大埔县内极具历史人文意义和保护价值的古民居,但至今并未得到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

饶氏“太史第”

太史第,因饶庆捷而得名的府第。它的前身由饶氏乐房八世成敏公所创建,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历经族中先贤俊达扩建而成,是全县最有分量的历史建筑文物之一。其位于茶阳城北地段,占地三十余亩,四周围墙拱护,果树成荫环境清幽,清澈漳溪河旁绕而过。祠堂坐南向北遙对笔架山峰,汲取毓秀钟灵之精华,代有人才迭出。

佼佼者当数十七世饶庆捷,字德敏,号漫塘(1739一1813)。其天品敏颖,学识渊博,文彩藻丽。36岁中式清乾隆乙未榜三甲笫八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翰林院检讨,任清《四库全书》编纂分校官十年,后再任五年內阁中书舍人,专司红本。六十岁致仕还乡。历掌韩山书院,越秀书院,端溪书院。饶庆捷精于诗文,著作甚丰,著有《馆课拟存》文集四卷,《桐阴诗集》八卷,名列《广东通志,本传》。

饶氏乐房“川心祠”

“川心祠”并非一个祠堂,而是由三个祠堂组合而成的祠堂群,因三个祠堂有一条通道相连,故名“穿心祠”,又名“川心祠”。该祠是茶阳年代较为久远且规模宏大的祠堂屋之一,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考证,该祠是”父子进士”饶相、饶与龄的祖居地,白堠'一腹三翰林'生母亦出生于此,也是百年老校省立大埔中学首任校长饶光的故居。该祠堂由饶氏乐房十二世祖饶墱(字用恒,号于岸)建造。饶墱自幼聪颖超群,十七岁克邑庠生,明万历癸未中举人,任山东宁海州知州,三载考绩皆优,朝廷赐“清廉宴”,晋阶“奉直大夫”,并诰赠父如其官阶。

在学前街西侧原有一座石门楼匾,正面刻“奕世宾贤”,背面刻“三世大夫第”(石字匾已被盗)。门楼左右各有一米多高的大石鼓,右边竖有五副楣杆石。一条宽阔花岗岩石板道从东到西,与东边相呼应西边尽头还有石门,上有石匾,正面刻“父子中翰”,反面刻“风宪重望',至今保留完好。祠堂大门口左右各有一座石雕狮子,堂皇显赫,栩栩如生,但已被盗走。

川心祠堂裔孙人才济济,科甲蝉联。举人、贡生众多,传承了父子进士诗书启后和书香传家之风,殊堪称道。 任官者有县丞、州同职、知县和县尹等众多人物。

饶氏射房“仲经公祠(绳武堂)”

仲经公祠位于茶阳镇洋陶村,座南向北,前后二进,占地总面积560多平方米。依山带水,堂宇轩昂。饶氏射房七世祖仲经公之儿子天祿、天爵、天鼎于明弘治年间合建仲经公祠(绳武堂),逾五百余载历经兴废。其后裔们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二十一、二十二世裔孙们更效前辈创业之精神,继祖宗功绩之崇伟,于2009年~2018年间,族众迭次发出倡议,广筹善款,重修宗祠,购买土地,在宗祠前修筑风水池塘,美化宗祠环境。

仲经公祠开基以来,后裔民德归厚,人繁业盛,文昌武炽,子孙繁衍布于九州,衍于海外人才辈出:二十一世旅马侨贤饶师泉教授,医学益世,饮誉海外,荣获马来西亚国家贡献勋章,还捐建“金婚桥”、“洋陶小学”等许多泽被桑梓的公益事业;二十一世留美博士饶初辉,满腹经伦,献身使命,执教军院,育国家军事之俊才。

饶氏御房“诒榖堂”

位于大埔老县衙脚下的诒榖堂,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茶阳最古老的饶氏祠堂屋之一,是典型的客家殿堂式祠堂。大门前五副科举功名楣杆石,与朝廷恩赐“勅命重光”的金匾和下厅富贵梁上罕见的金龙绕梁木雕,彰显当年的辉煌和荣耀,使人望而生敬。

御房后裔出有饶赞釆、饶耀庭和饶宗羲三位先贤考中举人。饶宗羲更是续任多县正堂、饶其臧任平和县知县、饶访濂任德庆州学正,后晋升中书科中书衔、饶应元任江右府经历,勤政有绩荐升布政司经历。孕育出包括饶成海等六位奉直大夫,该祠现代还出了一位蜚声海內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饶芳权。

饶氏数房“永锡堂”

茶阳饶氏六大支派中,“数”字房原有五世祠堂敦庆堂和九世祠堂,现存永锡堂为十世祖西崖公祠,位于茶阳洋陶下村,占地二千余平方米,坐西向东,双堂四横屋,门前有半月形池塘一口,占地半亩多,为典型客家祠堂屋建筑,正门前方漳溪河环绕,背枕南华龙岗龙脉。

“数”房子孙散居于本邑洋陶、迪昌坝、山新、梓里和桐坑等地,游子遍布华海内外,均多有建树。正堂悬挂的上赐“文魁”牌匾一副,以及下禾坪左右两侧竖立“楣杆石”各一付,是为纪念十八世孙饶觐光(原名阶平)在嘉庆庚午(1810)年考中举人的荣光。近代有二十二世孙饶裕锐在黄埔军官学校毕业,曾任大埔县公安局长等职。

饶氏乐房“冬官第”

在茶阳古城东门城墙边,有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蔚起的老祠堂“冬官第”。它是茶阳饶姓保持较完好的一座老祠堂,其前身是饶氏乐房最早的祠第之一,建祠者为六世祖松峰公,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祠堂里面的“五花荣封”和“三鳳齐鸣”两块复制匾额,门前的八根楣杆夹石,以及用花岗岩麻石铺砌成的大门门坪、天井,充满富贵之气的门楹对联和灯笼,无不呈现着当年的科举与官家气派。他是全县继“父子进士”石牌坊之后最有分量的历史文物之一,是茶阳饶氏科举历史的一面代表性旗帜,也是璀灿的客家人文历史中的一颗明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饶崇魁,字和恒,号探云。自幼聪慧过人,十五岁克邑庠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中举。三十六年(1771)中进士,钦授工部营膳司主事,同年八月同校顺天府乡闱,冬遇朝廷覃恩加一级,诰赠祖、父二代为奉直大夫。

饶芝,字商山。克庠补廩,嘉庆庚午科中举,己卯恩科中进士,钦授浙江海盐县知县,道光二年充乡试同考官。

饶芝长子饶褒甲,字翼云。自动聪敏,十四岁入庠后补廪,科岁试必第一,道光癸卯科中举,次年连捷中进士。分发陜西即用知县,其博学多才为邑中罕有。此为茶阳饶氏第二对“父子进士”。

饶氏“文献世家(仙瑞堂)”

该祠始建于明末,位于茶阳老县城茶山脚下,是一座保存最为完好的“九厅十八井”饶氏祠堂屋。其历史悠久且规模极为宏大,堂后有大花园和姐妹堂“和贵居”,两边厢房外还另建有二进花厅,它与老县府衙门相邻。祠堂大门口高悬“文献世家”匾额,两边联曰:“花新豸署,日永鳣堂”。

四百年来,裔孙们传承着进士世家的祖训与族规。仙瑞堂是茶阳“父子进士”饶与龄的第三个儿子饶墱(明朝举人,官任山东宁海知州,十二世)为其长子希穗(号茂源,庠生)所建。建祠后人才兴盛,后世有科举功名者几十,为官者教谕、训导、县丞和州同职亦几十人。

“文献世家”匾额的由来:匾额为姻亲熊兴麟敬题。熊兴麟,福建永定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次年连捷进士。曾任礼部主事、河南道御史,湖广监察御史。其时,熊兴麟来茶阳走访亲戚,看到姻亲为科甲世家,人才济济,遂欣然命笔题匾。

文化广场“杏英廊”

杏英廊位于茶阳文化广场东侧,是为纪念陈杏英于2002年修建。陈杏英,女,1907年生,1994年卒,享年88岁,西河镇上黄砂村人。上世纪初以童婚嫁茶阳“奉政第”饶华祥为妻,其幼承姆训,知书达理。婚后勤俭持家,任劳任怨。生平做到宽厚待人,与邻和睦,众口皆碑。且慈能训后,几十年间倾力养育后代,致后裔皆长大成人,且有所作为,其为人处世的良好品德是客家妇女的典范和楷模。

为了长久的纪念,为了报答祖婆的养育之恩,饶氏奉政第裔孙饶昌明、饶招华和饶二英及外孙张穗华、张彩华等力捐此廊,还在广场捐种八棵长青之树,以彰祖妣之德,以示后裔孝思。

西河饶氏积庆堂”

该祠位于西河何屋塅,祠堂坐北向南,占地约三百多平方米,门前有口大水塘。是十二世饶陛(字用扬,号铭赤)迁入后所建,是典型的客家砖瓦祠堂屋。其后铭赤公衍派三房裔孙,现传至二十六世,裔孙遍布海内外,碗瑶等地饶氏亦由此堂分迁。几百年来,此堂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事业有成,堂前现存代表人文历史的楣杆夹石便是最好见证。远远望去,祠堂周边山青水秀,道路相连。但见良田千顷,民舍无数,实在是一块风水宝地。

饶氏“义训堂”

义训堂位于茶阳镇太宁村上店,坐北向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义训堂是一个典型的土木结构客家民居建筑,二进院落二横一围楼,共有房间41间,面宽40.8米,进深19.5米,建筑面积约795平方米。义训堂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曾涌现饶龙光等30多位革命志士,是我县革命历史上少见的红色家族。

土地革命时期,义训堂饶氏参发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他们建立大埔最早的农会和农军,组织农民县城大游行,支援与北伐军,举行武装暴动,建立工农红色政权。在此期间,义训堂是中共大埔县部委活动据点。时任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大埔县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饶龙光在这里策动了两次武装暴动、接应八一起义军入埔和助战三河坝等重大历史事件。2018年9月,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将中共大埔县部委旧址列为全市65个主要红色资源之一。

2016年,义训堂被确认为“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大埔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次年被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

(0)

相关推荐

  • 清乾嘉时期绩溪邵氏宗族

    邵本武 绩溪是徽文化的发祥地,邵氏是当地的名宗望族.方体是绩溪名人,又是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廉能重臣.我们从一位地方大员给一位平头百姓祝寿的序文去考察当时当地一个宗族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 宰相刘统勋、刘墉父子故里逄哥庄寻源

    逄哥庄原名逄古庄,东南两面环岭,西临潍河,北面有城阴城,涨洋河蜿转流经逄哥庄东侧.据传宋元时期曹.韩二姓就在此居住成村,后因战乱等原因居民逃亡迁走,元末明初逄姓迁来居住立村.明弘治年间刘姓迁入居住,至 ...

  •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父子同入乡贤祠——梅月、梅惟和 2019年第45期 (总第400期)

    父子同入乡贤祠--梅月.梅惟和 张厚林 梅氏是安顺的一段传奇. 梅氏家族是安顺的一大望族,自普定卫始建之时,梅氏先祖以武职入黔,四代之后,乃生梅月.梅月,字双清,首开安顺科甲,正德十四年(1519)中 ...

  • ​回 望 故 里——我记忆中的赤峰五中街(三)

       陈书华,女,1947年出生于赤峰市五道街."文革"时在赤峰二中高二(1)班读书:1977年考入辽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赤峰学院,为心理学副教授,兼任师资科科长.心理教育 ...

  • ​回 望 故 里——我记忆中的赤峰五中街(二)

       陈书华,女,1947年出生于赤峰市五道街."文革"时在赤峰二中高二(1)班读书:1977年考入辽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赤峰学院,为心理学副教授,兼任师资科科长.心理教育 ...

  • ​回 望 故 里——我记忆中的赤峰五中街(一)

       陈书华,女,1947年出生于赤峰市五道街."文革"时在赤峰二中高二(1)班读书:1977年考入辽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赤峰学院,为心理学副教授,兼任师资科科长.心理教育 ...

  • 记忆中太原古县城

    记忆中的古城,是我的故乡晋源镇(古太原县城).当地人又叫"城阂里"(城里头),论名气,太原县要比晋源大的多.在太原地区,你说晋源,人们知道,若到了外地,就不一定知道了.记得70年代 ...

  • 鹿城记忆中的古城门,让我告诉你

    捡起历史碎片 提升城市品位 鹿城历史上曾是温州古城所在地,随着首批"温州古城记忆文化景观标识系统"工程近40处标识完工,喧嚣城市中一座座矗立的标识碑,将一片片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捡起 ...

  • 记忆中的古蔺石屏磺厂,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磺厂今日图 多少次,在梦里哭着醒来,那个磺厂,永远也回不去了. 在古蔺磺厂出生.长大的磺厂子弟,对磺厂的感情是深厚和特别的. 父辈们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某一天,说关闭就关闭了. 随后,熟悉的邻 ...

  • ​在诗画里搁浅的洋沙湖古村

    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在诗画里搁浅的洋沙湖古村 周文军     1. 洞庭天下水,岳州天下窑. 如果给洞庭与岳州一个统称,那一定是她或伊了,属于水做的.在它身畔的洋沙湖古村,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说是古 ...

  • 第二届寻找《中国最美古村》征文大赛:在诗画里搁浅的洋沙湖古村

    在诗画里搁浅的洋沙湖古村 周文军 1.       洞庭天下水,岳州天下窑. 如果给洞庭与岳州一个统称,那一定是她或伊了,属于水做的.在它身畔的洋沙湖古村,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说是古村,却有碧波浩淼 ...

  • 宋画里的雪景,荒寒中的荒寒!

    皑皑雪景,在中国古画当中自古即有一席之地.中国文人的画作常有一个的特点,是表现荒寒.凄凄岁暮,翳翳日短,朔风摧木,霜霰结庭.乱云低薄,水声冰下咽:风雪夜归,沙路雪中平.删繁就简,无边落木,窠巢点点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