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藁本
一、本草摘要:
《神农本草经》:本“味辛,气温。主妇人,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本“味辛、苦,温、微温、微寒,无毒。主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辟雾露润泽,治风邪亸(duo)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实主风流四肢。”
《本草衍义补遗》: 藁本“太阳经本药。治寒气郁结及巅顶痛、脑齿痛。”
《本草正义》:藁本味辛、气温,上行升散,专主太阳太阴之寒风寒湿,而能疏达厥阴郁滞,功用与细辛、川芎、羌活近似。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本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主寒气客于巨阳之经,若头痛流于颠顶之上,又主妇人疝,除中寒肿痛,腹中急疼。
本上行治风,故理太阳头痛,下行治湿,故妇人诸证,风湿俱治,功用虽匹,尤长于风耳。
《药性论》:"治恶风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鼾疱。"
《日华子本草》:"治病疾,并皮肤疵、粉刺。"
《本草再新》:"治风湿痛痒,头风目肿,泄泻疟痢。"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温,味辛,无毒。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头风痛,长肌肤,悦颜色。
本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妇人以血为主,血藏于肝,肝血少,则肝气滞而疝之症生矣; 本温辛,温行辛润,气不滞而血不少,疝瘕自平也。厥阴之脉络阴器,厥阴之筋结阴器,其主阴中寒肿痛者,入肝而辛温散寒也。厥阴之脉抵小腹,肝性急,腹中急,肝血不润也;味辛润血,所以主之。
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风邪行上,所以头痛;其主之者,辛以散之也。肺主皮毛,长肌肤;味辛益肺之力,悦颜色,辛能润血之功也。
《玉楸药解》黄元御:藁本味辛,微温,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行经发表,泻湿驱风。
本辛温香燥,发散皮毛风湿,治头皰面皯、酒粉刺、疥癣之疾。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阿魏酸、3-丁基苯肽、蛇床肽内酯等,尚含萜类、烯丙基苯类、香豆素,及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含阿魏酸不得少于0.05%。
2、作用:本品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肠和子宫平滑肌,有降压、平喘等作用。
3、药理:水提物或醇提物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同时还能直接扩张血管,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肠肌兴奋,明显降低离体兔子宫张力,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有显著的镇静、镇痛、解热和降温等中枢抑制作用。还有抗炎;抑制平滑肌;提高耐缺氧能力;具有抑菌、抗肝损害、抗早孕、抗氧化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