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写给母亲的信: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亲爱的妈妈:

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还记得吗?1953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 

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

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

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儿:平

摘自《梦圆大地:袁隆平传》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何纲跃 摄
“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
时间回拨到1930年9月7日,当时只有27岁,后来成为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房里,接生了一名男婴。
这位在出生登记材料上显示为“袁小孩”的婴儿正是袁隆平。
袁隆平的童年和青春岁月,都跟随父母辗转于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江西、重庆、湖北等。
1949年,袁隆平考入了相辉学院农学系,这是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重庆复旦大学校友创办,该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者之一。
在校期间,袁隆平曾报名参加空军,但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
袁隆平(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然而,袁隆平的研究之路并不顺利。 
一开始,他就得面对国际权威的批判“水稻杂交无优势”;为了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他跑遍大半个中国找了6年之久;“文革”时期遭到冲击,实验田被毁……  
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随着中国水稻研究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2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植物》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植物生物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在全球的卓越地位。特别是水稻生物学、遗传学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可谓“中国的复兴”。 
多年来,有关杂交水稻的争议不时出现,袁隆平的应对方法永远只有一条:下田实践。  
“在田里,人的身体上半截被太阳晒着,很热。腿在田里冷水中泡着,很凉。但我们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在成千上万株稻穗里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那真的就像是大海捞针。”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
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
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进京之前,袁隆平先是下田跟超级稻告别。回去后的第一件事,还是下田。
袁隆平(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唐梦宪 摄
袁隆平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
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国的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隆平,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
“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马达加斯加阿里亚里货币
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袁隆平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完成。
但老人仍不满意,他的远期目标定为了双季稻亩产2000公斤。
2020年,袁隆平表示,“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我还可以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90后’一直搞到就是'100后’。”
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谢谢袁老,一路走好!
转载自:新岳阳、灼见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是一个民间的、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专注于中国教育问题的研究。坚持理性、建设性、前瞻性、国际性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改革。
19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0)

相关推荐

  • 写一首诗,悼念国士袁隆平

    22日13时07分,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他毕生 ...

  • 袁隆平曾说,一粒粮食能救国家也可绊倒国家…

    原标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刘双双 杨华峰 邓霞 张曦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 ...

  • 美文欣赏:我有一个梦想(袁隆平)

    袁隆平: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国士无双,袁爷爷一路走好! 我有着一个梦 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 光给了它希望 雨给了它滋养 它陪种子成长 我有着一个梦 走在田埂上 它同我一般高 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 ...

  • 袁隆平逝世!无双国士化成了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还是难以接受.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 ...

  • “稻田里的守望者”袁隆平: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人类远离饥饿

    温史司 关注 今天18:38 大图模式 2021年5月22日注定是一个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会记住的日子.在这天,一个老人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无比光辉的功绩走完了辉煌的一生,他就是"杂交水稻 ...

  • 【班级故事】咱们一定要记住这位老人啊!

    今天的新闻,不由自主的心情沉重.我想和孩子们说点什么-- 讲讲这位一心为公的慈祥老人啊!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 ...

  • 我们终究失去了他,身价千亿,一生朴素

    今天的午饭 很多人没剩下任何一粒米 大家永远不会忘记 这个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老人 1930年9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响起了一阵啼哭声. 此时,长江流域也在此起彼伏的啼哭声中,看不 ...

  • 走过一地荒芜,身后的世界都是他的种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和这 ...

  • 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并赋诗一首:

    看了袁隆平院士写给妈妈的信,知道袁爷爷的成长轨迹,潸然泪下,特作诗一首,纪念袁隆平爷爷为这个世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忆安江-纪念袁隆平院士    作者:俞海 安江好地方,清溪闻稻香. 远方有山峦,田埂 ...

  • 新媒体文学 I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30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献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的诗            本期上刊作者 1惟庄2何澍清3唐春元4木子桥5陈鹏6冯翔7黄天刚8谢耀德9铁血寒冰10张冠11枇杷兄弟1 ...

  • 简述袁隆平一生的传奇故事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漫漫说 您好,请点击下面的"关注"二字,您就可以每天收到精彩文章,我们一起读心灵美文,悟智慧人生,做一个淡泊.宁静.善良.豁达.智慧.优雅的人.完全免费,请放 ...

  • 袁隆平:等你们吃饱饭,我就离开。

    作者丨布呐呐 5月22日13点07分, 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想到了之前,他曾写给自己妈妈的信: " 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 ...

  • 中外知名诗人诗歌悼念袁隆平院士

    袁    隆    平(歌词) 文/羊鸣 捧起白生生的米饭 就想起了你的姓名 一粒种子埋进泥土 一个梦想心系民生 人们都说你已大名鼎鼎 你依然是位辛勤的园丁 . 捧起油汪汪的米饭 就浮现出你的身影 一 ...

  • 乡音陇风【好诗荟萃】第107期——之祭奠袁老

    诗歌长廊 巨星陨落!袁隆平院士逝世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巨星陨落 一一写给"杂 ...

  • 一粒大米,与我们并肩。吃着大米,感激袁隆平!

    感恩,感谢大米 人生的路上 感谢大米一路陪伴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