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40岁就患了肠癌。这个朋友是位...

有个朋友,40岁就患了肠癌。
这个朋友是位中学女老师,身高约165cm,不胖不瘦,皮肤白皙,经常带个黑框眼镜,看起来很清秀。她是位素食主义者,而且还坚持每天晨跑。平时身体挺好,没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之类的疾病。
在她30岁时,她的爸爸检查出了直肠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当时做了直肠癌miles手术,就是把肛门挖去,然后在左下腹做个人造肛门,从这里解大便。她的爸爸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自从做了这个手术,身上就不可避免的有一点异味。她并没有嫌弃自己的爸爸,但是却提醒了她,不要和她的爸爸患同样的疾病。
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直肠癌与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有关,与运动少也有关。从那时起,她就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还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她感觉素食也没什么不好,虽然不能每天吃大鱼大肉,但身体反而感觉更健康了。困扰周围好多朋友的高血脂,她就从来没有过,好多年的便秘也好了。
话说,她从小就爱便秘,经常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而且解得时候很困难。有时吃坏肚子,她反而感觉很痛快,终于大便不那么费劲了。她因为经常便秘,所以多少有点痔疮,偶尔解完大便会在卫生纸上看到鲜红色的血迹。怀孕7个月时,她的痔疮严重了,曾经看过医生,医生检查后说就是痔疮,不过并不建议用药,怕对孩子有影响。医生建议她多喝水、多吃蔬菜,每天用温水洗一洗。后来生完孩子,痔疮就好多了,也没有经过特殊治疗。
自从坚持素食和运动后,大便就基本正常了,成型的软便,1~2天一次。在发现肠癌前半年,没有什么原因,她就偶尔会肚子疼,拉稀,有时还有粘液,但是大便没有发黑发红过,拉完了肚子也就不疼了。有时她还能听见肚子吱吱叫,感觉以前肚子叫没有那么大声。她曾经因此吃过一段时间益生菌片,不过这种现象还是间断出现。但是她并没有在意,谁没有拉肚子的时候啊?
直到她40岁时,她主动去了医院要求检查结肠镜,并且要求做无痛肠镜。这是她早就计划好的,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爸爸是直肠癌,就是说她有肠癌家族史。而且她听说,好多专家都建议40岁以后查个肠镜。她还听说肠镜有点疼,有的人甚至受不了,所以她直接要求做无痛肠镜。
预约好肠镜后,先是让提前两天吃无渣、少渣的食物,提前一天的晚上还要只吃流食。当天要提前6小时,喝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000ml。第一次喝600~1000ml,以后每10~15分钟喝250ml,真心喝到想吐。不过做的时候挺好,因为她已经睡着了。
肠镜发现横结肠有一个小息肉,约0.5cm大小,有蒂,医生直接就帮她切除了。退镜到乙状结肠发现一个广基状肿物,约1.5×1.6cm大小,较软,取了两块病理组织,再退镜到直肠上段位置,发现一个2.5×2.3cm大小扁平状肿物,表面凹凸不平,质硬,取了三块病理组织。
肠镜检查后第6天取了病理报告,显示为:横结肠管状腺瘤;乙状结肠绒毛状腺瘤;直肠上段高分化腺癌。得到消息后,她后悔肠镜检查晚了,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把肠镜检查单拿给消化内科专家看过,专家建议她住院治疗,看能不能做内镜下微创手术。
住院后,先要做各种术前检查,内镜超声显示乙状结肠腺瘤局限于粘膜层;直肠上段腺癌虽然达到粘膜下层,但是与固有肌层有间隙。查了CT和磁共振,没有发现淋巴结肿大和远处转移。综合考虑,她适合做内镜下微创治疗。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就在全麻下做了内镜手术,乙状结肠腺瘤直接做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这种手术就是利用电圈套器切除小于2cm的粘膜病变。直肠上段腺癌因为大于2cm,所以做的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ESD相对EMR难度大,时间长,更容易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但是能够完成2cm以上的粘膜切除。她在做EMR时挺顺利,但做ESD时出现了一个小穿孔,不过医生及时发现了,用血管夹夹闭了穿孔。总手术将近两个小时,做EMR只占去了20分钟。
手术还算顺利,术后医生让她卧床休息一天,禁食水72小时。术后她没有出现腹痛、出血、发烧等症状,术后第3天后,医生就让她进流食了。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直肠腺癌分化一级,切缘为阴性。
因为切缘为阴性,所以医生建议她定期复查,并没有建议她做放化疗。医生让她术后第一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没有问题,从第二年起,每年复查一次肠镜。当然也要定期复查CT、B超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现象。
所以,她检查肠镜的时间还是晚了,所谓40岁以后查一次结肠镜,是指没有家族史的人,如果有肠癌家族史,要更早检查结肠镜。但是,她也从结肠镜检查中获益了,她发现肠癌时,还是早期肠癌,能够做内镜下微创治疗,这样对身体损伤小、恢复快,预后也很好。另外,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癌,但是不能做到百分百预防,更不能代替检查。
#清风计划##健康科普大赛##学问分享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