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跨界成长(3):看我讲台七十二变
朱永春
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物理,毕业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但只教了五六年,全省统一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门综合学科——科学。刚开始,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个个叫苦不迭,不是说隔行如隔山吗?从教一门学科变成教几门学科,那要翻几重山呀!但抱怨归抱怨,课还得上,为了不在学生面前出糗,各位同事勤查资料多学习,同伴之间也取长补短,教师们很快便从“专家”进化成“杂家”。
当了科学教师,让我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自觉性也不断增强。虽然几年后,我在教学方面已经得心应手,但对自主学习的美好体验,让我再也没法停下学习的脚步。因为兴趣,我开始学习计算机并取得浙江大学专业文凭,还兼任学校的电脑教师;因为爱旅游,我学习旅游专业;因为上中学时英语一直倒数,我又从字母开始自学,坚持了十几年,终于获得英语专业的硕士文凭。学好英语后,我还自学日语、韩语等,当然,汉语言文学的自考考场上也有我的身影……
虽然想教文科,但普通话考试级别不够,我只能当理科教师。近十几年来,因为学校一直缺数学教师,我在教科学课的同时客串数学教师。跨学科教学与跨专业的学习,使我的知识迁移能力不断提升,教学眼界越发开阔。
比如在教七年级科学“认识地球仪”的知识时,我发现许多孩子总是把经线和纬线搞混。因为有对历史和语文的爱好,我在那节课跨界过了一把语文教师的瘾。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架古代织布机的草图,然后告诉孩子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工具也成为人类语言与思想发展的一个源头。”
看到学生们专注的眼神,我用粉笔在织布机的上下画了一些连接线和一个梭子,说:“这些固定在上下木杠上不能动的线就叫经线,而装在梭子里左右穿行的线就叫纬线。所以,在我们汉语里,经这个字代表了永远和不变的意思。比如我们班小明同学,前天迟到,昨天迟到,今天又迟到,我们就说他经常迟到,而不说他纬常迟到!”学生们哈哈大笑。
“同学们,我们家乡有个伟大的作家叫茅盾。茅盾的作品过了那么多年我们还在读还在看,这种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我们称之为什么?”此刻,我完全沉浸在语文教师的角色中。
“经典作品。”学生齐声回答。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为什么后来叫《诗经》呢?因为这些诗歌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源头,无论是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还是审美倾向都有永恒的影响。同理,四书五经以及《佛经》《圣经》等,为何都成为经?因为这些书中的道理都是先贤及圣人的主张,被大家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我越说越得意,看到学生恍然大悟、一脸崇拜的样子,我又模仿起小品演员说:“此处应该有掌声!”孩子们真的开始使劲鼓起掌来,好久还没停下来。我示意他们停下并说:“形容掌声持续时间很长、停不下来,我们有个成语叫?”
“经久不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完全正确,经就是久的意思,就像经常一词,经就是常的同义词。因为汉语中的经最初是古代织布机上固定的织线。”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地球仪,然后将连接南北上下两极的那些线画好,让学生与织布机上的经线做比较:“现在明白这些被南北两极固定的线为何叫经线了吧?知道了经线,另外那种像赤道一样围着地球转动的线就肯定叫纬线了!经纬线分清了吗?”
“一清二楚,经久不忘!”学生夸张地叫道。
跨界真好!26年的教书生涯,我离职业倦怠好像还隔了个太平洋。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