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哭闹,软硬不吃?樊登:情感引导式教育让你更懂孩子

前段时间几个好闺蜜一起以微信群视频的方式小聚了一下,期间闺蜜锦锦聊到了她家的那个让她头疼的小祖宗。

锦锦家的孩子是一个男孩儿,还在上幼儿园,平时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向锦锦反馈他精力充沛,对此锦锦本来还没太在意,但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锦锦是深深的感受到了来自幼儿园老师的苦恼。

没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锦锦的儿子小天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先将自己的所有玩具都倒在地上,不小心用脚踩上去硌到了、被绊倒了都会各种哭;小天平时总是会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问题,但每每到了吃饭的时候要么是挑食,要么干脆就是不吃。

仅是以上两条就让锦锦感觉到头疼不已,但还有比较尴尬的一点是,锦锦说小天不会和别人分享,但是却会要别人的东西。

锦锦和丈夫二人对儿子那一身的“毛病”,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全部都不奏效,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便想起了用“利益”去诱惑小天,比如表现好的话就会给小天一些小奖励。

听到此另一个闺蜜星星却对锦锦说,你用这样诱惑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为了拿到奖励而表现的好,并不会起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作用,不妨可以试一下“情感引导式”来教育孩子。

“威逼”“利诱”你是哪一类型的父母?

1、想要控制孩子或绝对放任孩子的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发现有这样的父母在身边,孩子在做任何事时,如若其表现和父母希望他做的有所出入,父母就会要求孩子“你要如何如何、你必须怎样怎样...”,而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要求表现出抗拒,父母则会对孩子发火、威胁甚至做出惩罚的行为,这就是控制型的父母。

还有一种父母与上述情况相反的是,无论孩子做什么事父母都不会有任何干涉,他们不会关注孩子的任何,例如孩子摔倒了,会任由他坐在地上哭;孩子挑食也没关系;孩子想要任何东西都会给买等等,这种父母称之为放任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管教出来的孩子其性格会较为懦弱,形成讨好型人格,而且他们很可能也会和父母一样喜欢去控制他人。

与之相反的放任型父母所管教出来的孩子,他们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父母的陪伴,但他们却并不能感受到来自父母对他的爱,会较为缺乏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在以后的道路上也都是在寻找归属感,因此很可能会染上譬如吸烟、赌博等成瘾性的坏习惯。

2、用“利诱”的方式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

还有一些父母对于孩子所作的任何事,都不会用打、骂等方式去管教孩子,这些父母更加擅长的是用一种不会激起彼此之间矛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会去和孩子谈条件,利用交易的方式达成目的。

例如当还挑食不吃蔬菜时,家长会对孩子说:“宝贝,你如果把这个西兰花吃掉呢,妈妈就给你买你喜欢的那个小汽车好不好?”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暂时达到目的,但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甚至会将孩子培养成唯利是图的人。

孩子以后无论做任何事,如果在没有外界奖励回馈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会有动力去做,在职场中这是一种很被动的行为。

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医生奥利弗·詹姆斯在其所著的书《天生非此》中写道:

“父母经常会不自觉的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将悲观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虽会讨厌父母的不恰当行为,但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延续父母对待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会将这种情绪发泄到他人身上。”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在孩子的身上发生,我们不妨试试用“情感引导式”来管教孩子。

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所提出,它所指的是:

要去对孩子传授情感的规则,让孩子学会并懂得该如何合适的去表达自己的情绪。

通过“情感引导”式的育儿方式我们能够让孩子认识情绪、并引导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拉近亲子间的关系等等。

“情感引导”五步骤,父母赶紧用起来

1)事先“打好预防针”

例如,当父母要带孩子去游乐园时,在出门之前我们要事先和孩子进行初步的沟通。“宝贝,爸爸妈妈今天带你去游乐园玩儿,但是由于你最近肠胃不好不能吃凉的东西,即使天气有些热我们也不能买冰淇淋哦。”

当到了游乐园门口时,父母再向孩子提出确认:“宝贝,天气虽然有些热,但是我们不能买什么?”

如若当入园后,孩子看到有卖冰淇淋便驻足停止前进时,父母可以对他说:“宝贝,你事先已经答应过爸爸妈妈了,男子汉说话要算数哦。”

2)要善于观察孩子,并做出判断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以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所提出的观点编写了《孩子:挑战》这本书。

他在书中指出: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支持、手把手的进行训练,以及在感情上的链接还有爱。

身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去了解到孩子的喜怒哀乐的点在哪,了解他们的性格如何,了解他们的需求等等,而这些了解所需要的一定是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并对我们所观察到的,给予孩子一些引导。

3)学会去倾听孩子,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

不知你是否会有这种情况?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你总是会觉得不耐烦,要么爱搭不理,要么对其训斥,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将亲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在这前提是父母要学会去听孩子说什么并学会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能够对父母敞开心扉,放下作为父母的架子与权威,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去沟通,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理解并告诉孩子种种情绪

例如,当孩子因为被他人误会而情绪低落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被小红误会了,你很委屈很难过对吗?”

这时孩子会知道“哦,原来这叫委屈还有难过”,因为父母对其的告知与理解,孩子能够学会去判断情绪,而且也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5)让孩子学会共情

例如,当孩子不愿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时,父母可以这样对他们说:“宝贝,妈妈知道你特别喜欢这个小熊,不想被别人弄脏了,但是你的小朋友钢钢也很喜欢这个小熊。

如果你不分享给他玩的话,他会特别失落难过,如果钢钢也不把他的玩具分享给你,你是不是也会特别难过呢?”

用这样的话语去引导孩子学会共情孩子才会更加容易接受,而不是用打骂以及贴标签的方式,比如说孩子“抠门”,那样孩子只会越缩越紧。

金伯莉·布雷恩指出:

“情感引导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出发所有错误行为的万能战略。有些时候情感引导也会失效,但只要投入五成以上的努力,所得到的结果就很可能是积极的。”

我们总是在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那就让我们将“情感引导”融入到生活之中,从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