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人生不要有太多遗憾(迦摩)
让自己人生不要有太多遗憾(迦摩)
遗憾来自空洞的自我抓取,如追梦人似晨时露,看似清晰胜似逼真,可转眼间就会消失或失去,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欲隐弥露。什么意思?欲想抓取自认为可以得到或看见的事物却陷入了一种更加迷幻的空洞世界,这种空洞世界即遮掩。遗憾的产生本来如此,也必将呈现出无奈的悲泣和绝望般的消沉。所以,人一旦陷入遗憾的自我心理,就会形成自卑和自毁的消沉状态。遗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进入大定浮现细微心业的时候。譬如:起初的修持因为获取感和对禅定充满遐想并力图一探究竟乃至逃避苦受而欲想解脱。当在因地带着这样的想法去坐禅,总会因起初“获取”意想不到的神奇禅境或美或妙或明或胜并为此欣喜若狂。可是,但当继续带着因地贪取的想法深达更深层次的禅境,就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反倒更加焦躁和枯寂。此时的修持者就会陷入郁闷无趣的状态,枯竭恍惚的心理。对自己产生茫然对外界产生厌弃,甚至突生自杀的念头和颠倒作为。于此状态便发疑业,敏感于让自己可能敏感的任何外界人物、事件、音声,行为神态等并于此不断计较幻生妄思。执取其中,耗费意识趋向枯竭。鉴于此,遗憾不仅仅指向失去时对自我自责和内疚范畴,也指向对他我产生惋惜和无奈。遗憾更重要的实相就是因地贪取本身的空洞造成了结局或过程中枯寂的失落心理。任何修持禅定的人,在起初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这种遗憾变相性的禅境茫然。什么是变相性禅境迷茫效应?就是由起初获取的愉悦或兴奋逐渐过渡到细微心识萌生不确定境界而有所变迁时的空洞和枯竭。通俗点说就是刚开始有兴趣,可到了后面就没兴趣了。因为一切希望彻底破灭而面前却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就是后半步明,前半步暗。如何转化并趋向正常的修持状态?迦摩至少在虚拟世界不可能公开传授。
人生有太多的遗憾,即便没有也是遗憾。必定,真实地去经历和感受并从感受的经历中去领悟自己感悟世界,才是你需要去做的不遗憾。也许,黑暗时常笼罩在我们的生活中,但这种黑暗本身就是自己缔造的缝隙。有了伤的缝隙、痛的缝隙、苦的缝隙、忧的缝隙,悲的缝隙,才会有光明的进入。这种看似残缺的人生却缔造了最完美的真实。所以,在我们面临不同人和不同事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彼此都艰难地活着。只是你比他们更早起来,更早的瞥见第一缕阳光照射时的柔和和广大。而他们的起来仅仅看到和感受到了中午骄阳炎热的烦躁和无奈罢了。所以,即使你失去再多,受伤再深,无悔的心始终是面带微笑的。因为你豁达了,也因为豁达的你永远忘不了曾经早起时所瞥见的第一缕阳光。
让自己的人生不要有太多的遗憾,才活得踏实和刚强。这时的你总会无情地撕去自己曾经虚假的面孔、虚伪的心理、造作的行为,装疯卖傻的幼稚情调。你才真正感受到了第一次属于最真的自己是那么的安宁、那么的畅快,那么的自在。或许,真正登顶的人总会有股子悲恋的心。因为他看到了底下一片迷茫笼罩的阴影正在无情地吞噬着深陷其中的人们。也许,选择再次的下山,永远不会遗憾。所以,心的抉择在于经历后感伤的坚定和领悟后的无悔,才可以促成一位大成就者洒脱于平等中的慈悲大爱。
相关阅读(点击)
1、逆流而上的力量
2、让生命不再颓废
4、爱的缄默
8、乞者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