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兴衰史:从古代到近代
前几天我们说到英国由咖啡国度转变成茶叶王国的历史,19世纪末,曾经占据世界领先位置的斯里兰卡咖啡种植业,正处于空前危机之中。遗憾的是,持续多年的咖啡锈病灾难,让斯里兰卡的咖啡产量,下降到只有原先产量的二十分之一。虽然英国政府派出了优秀的植物病理学家帮助寻找对策,但当时的技术条件还是对咖啡锈病毫无办法。面对被锈病几乎摧毁殆尽的咖啡园,绝望的种植园主们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染病的咖啡树被销毁,而与咖啡树生长环境颇为相似的茶树被用来填补咖啡园的土地。
这个转变不仅让英国让出了世界咖啡贸易的头把交椅,也对英国社会产生了不大不小的影响。英国人的国饮从此从咖啡变为了茶,茶文化开始在英国社会盛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除了不大不小地改变了英国文化的茶树之外,斯里兰卡的咖啡园主还引进了另外一种后来对历史影响深远的经济作物,这便是橡胶树。
橡胶树,顾名思义,就是产生橡胶的树,不过事实上,答案并不完全正确。
所谓橡胶,或者说天然橡胶,是一种名为「异戊二烯」的天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橡胶存在于一种由植物产生的汁液中。由于这种汁液色泽洁白,看上去与牛奶颇为相似,所以被称为“胶乳”。胶乳的成分十分复杂,除了含有橡胶以外,还有蛋白质、淀粉、油脂、生物碱等其它物质。在植物体内,胶乳到底起什么作用,至今还没有定论,科学家推测,其可能与防御昆虫的啃食有关。
胶乳
也许是因为抵御昆虫的进攻是件性命攸关的大事,所以自然界中能产生胶乳的植物非常之多,足足有12000多种。不过,虽然能产生橡胶的植物很多,其中不乏各种树木,但是能用于大规模橡胶生产的植物却只有一种。这种植物名叫“三叶橡胶树”,而这哥们便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橡胶树。
橡胶树
与其它植物相比较,三叶橡胶树在生产橡胶上拥有几个明显优势。首先,它体型巨大,能产生大量的胶乳。其次,它的胶乳中橡胶的含量可以高达50%,这在所有产生胶乳的植物中名列前茅。此外,三叶橡胶树的寿命很长,可以用于橡胶生产的阶段长达三四十年。这些优势便使得三叶橡胶树几乎成为了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
当然了,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事物,即便是我也是如此。三叶橡胶树虽然生产能力突出,但对于生长环境却颇为挑剔,这就大大限制了它的种植地区和种植面积。具体来看,三叶橡胶树喜爱高湿度的环境,而且它的生长区域必须降水既丰富又均匀,年降水量不能少于1200mm,雨水天气要在100天以上。除了雨水,三叶橡胶树还需要充足的光照,每年的阳光照射时间需要在2000小时以上。当气温低于10℃时,橡胶树的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而一旦出现霜冻,橡胶树则会迅速死亡。所以显而易见的是,三叶橡胶树只能生活在温暖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0-30℃之间。
另外,由于三叶橡胶树的树冠庞大但枝条却并不坚韧,所以它对风灾的抵御能力很差,这就决定它的生长地区不能有大风天气。
综合以上种种因素,世界上能满足这些气候条件的土地,主要集中在低纬度的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无法种植三叶橡胶树,只得望胶兴叹。而与人工种植的橡胶树相比,野生三叶橡胶树的分布就更为有限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野生三叶橡胶树都生长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中,其中以巴西境内数量最多。所以三叶橡胶树也被叫作巴西橡胶树。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橡胶树及其产生的橡胶也不例外,它们也是当之无愧的丛林中的“黑色黄金”。
人类使用天然橡胶的历史可谓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考古发现,当时生活在中美洲的“奥尔梅克人”,就已经在利用天然橡胶制作用于娱乐和运动的橡胶小球。不过,由于中美洲没有三叶橡胶树,所以奥尔梅克人所用的橡胶,其实来自被称为巴拿马橡胶树的弹性卡斯桑木的胶乳。
奥尔梅克人石雕
与喜欢搞球的奥尔梅克人不同,亚马逊雨林中的土著人对橡胶的利用就要实用得多。他们用橡胶来处理衣物,使衣物具备一定的防水能力。或者直接将三叶橡胶树的胶乳涂抹在脚上,制成非常简陋的雨靴。
当然了,虽然原始部落很早就开始使用橡胶,但橡胶的巨大价值真正被人类社会所发现,则要归功于来自欧洲的探险家。1736年,法国探险家、地理学家拉孔达明将亚马逊雨林出产的天然橡胶带到了法国,并交给法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中,科学家们对这种新奇的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后来天然橡胶成为实用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界努力研究的同时,工业界对橡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能力制造出塑料或者其他合成材料,集弹性、可塑性、轻巧和防水几大优点于一身的天然橡胶,便成为了最理想的防水材料。而天然橡胶早期的主要用途,正是制造各种各样的雨衣、雨靴和雨布。
拉孔达明
1844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固特异开发出了橡胶硫化技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橡胶对于温度变化的耐受力,彻底克服了天然橡胶制品冷天变硬、热天变软的顽疾。于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和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美国商人弗兰克-希柏林在1898年,将自己创建的轮胎橡胶公司命名为固特异公司。
固特异
希柏林
可以说,硫化技术使得橡胶成为真正实用化的工业产品,在这一技术发明后的三十年间,工业界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增加了100倍之多。到1888年,另外一位名字与橡胶轮胎联系在一起的发明家,英国人约翰-邓禄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充气轮胎。虽然最早的充气轮胎只是用在自行车上,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橡胶充气轮胎最终成为了汽车的标准配置。
邓禄普
进入20世纪后,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橡胶轮胎的产量也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大增。天然橡胶从土著居民的玩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人们甚至将它称为“黑色黄金”。而随着天然橡胶身价的提升,采集橡胶树的胶乳便成为了一个获利颇丰的行业。无数人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三叶橡胶树生长的亚马逊丛林,试图找到可以让他们暴富的“黑色金矿”。比如说,位于秘鲁的伊基托斯本来只是一个几百人居住的小村落。但到19世纪末时,来自世界各国的橡胶探险家们,将伊基托斯扩张成一座居民超过2万人的城市。而亚马逊河流域最大的城市——巴西的玛瑙斯,更是一度成为全世界天然橡胶产业的中心。用橡胶换来的巨额财富,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电话系统、电网、医院、学校,以及“人均消费钻石最多的城市”这一牛逼闪闪的头衔。
伊基托斯
玛瑙斯
事实上,在橡胶产业的起步阶段,所有的橡胶都是从橡胶树所产生的胶乳中提炼产生。在西半球,拥有大片亚马逊雨林的巴西和秘鲁两国,依靠生长在雨林中的三叶橡胶树,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胶生产国。玛瑙斯市的橡胶产量,甚至曾经一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当时的人们在雨林中寻找三叶橡胶树,找到后便将整棵树砍倒并取走所有的胶乳。这种粗放的方法一次性地使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于是有些采胶工人用斧子在橡胶树上砍出一个口子,然后收集从伤口处流出的胶乳。这种“开口法”虽然不至于立刻杀死橡胶树,而且可以重复收集胶乳。但是被如此处理过的橡胶树的寿命会大大缩短,往往被砍几次之后就死亡了。
这一落后的生产方式迅速地吞噬着雨林中的橡胶树,而工业界对于橡胶的需求却不断地增长,于是,橡胶业者开始尝试人工种植三叶橡胶树,以作为新的胶乳来源。与天然橡胶树相比,人工种植的橡胶树有着明显的优点。其中最显著的无疑是,自然生长的三叶橡胶树在雨林中分布得很稀疏,大约每公顷只有2株,采胶工人要花费不少时间在不同橡胶树之间的路程上。而人造橡胶林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每公顷600株,密集的分布提高了采胶速度,也方便了对橡胶树的照料维护。
在尝到了甜头后,南美的橡胶种植规模开始节节攀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于橡胶的旺盛需求,更是进一步加速了橡胶种植业的发展。战后的10年间,南美的橡胶种植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仅美国汽车巨头亨利-福特一人,就在巴西拥有超过3000公顷的橡胶树林。
由此一来,南美橡胶业来到了巅峰,也和这世间所有的事物一样,巅峰之后即是坠落,甚至等待着它的是万丈深渊,请看下集《橡胶树兴衰史:从南美到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