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试读: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试读: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所以,午时和子时要休息和睡觉。特别是午间要有一点小憩,就是要稍微休息一下。即使睡不着,就闭上眼睛养养神,也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
另外,还有两种心肾相交的现象。一种是被人一棒子打晕的时候,在晕的那一瞬间能达到心肾相交。还有一种就是晕针,在护士还没有扎针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呼”地一下子晕过去,这也是心肾相交的现象。往往晕针的病人病好治,因为他能够一瞬间达到心肾相交。
3、午“马”的含义 午在十二生肖当中属马。这个马有什么特性呢? 在我们中医里有一味药叫做阿胶,这个阿胶一定是要用山东的黑驴和阿井的水来熬制才行。那么马和驴有什么不同呢?在中国古代文化里,认为马是属于火性的,而驴属于水土之性。马是这样的一种动物,你抽它一鞭子它会跑到死,它就像我们的心脏一样永远在那儿跳跃不停。而驴不一样,你越抽它,它越不动,你再抽它,它就撂蹶子。阿胶主要功能是收敛,所以就必须用驴皮来熬制。驴属于水性,水性是主收敛的,阿胶这味药就是取其收敛的性质。如果用马皮代替驴皮来熬阿胶的话,它就是主散的,它就达不到阿胶的那种主收敛的效果。所以说药是不可乱制、乱吃的。现在很多人把阿胶当做补血的,实际上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的。血是红色的,就像心火一样,它是主散的。那么食用阿胶,实际上是增强了血的收敛的功能。它不是补血,而是使血能够相对的收敛住。这才是阿胶的真正内涵。
4、心为“君主之官” 中医认为在五脏中,心为“君主之官”,它的重要意义就可想而知了。君主,在中国古代就是指皇上,还叫“天子”,翻译过来就是天的儿子。那么这个“心”对五脏这些百姓而言,他就是天子,他在最高位。可他上面还有个天,这个天是谁呢?实际上,这个天就是我们老提的那个“元气”。所以天子——心虽然统摄五脏,但还有人管他,就是元气管他。作为人间的皇帝,同样是气数管他。元气没了,心脏这匹快马也就停歇了。由此可知,西医所说的心脏病,拿中医看来其根源在于肾精和真阳元气。所以,治疗心脏病的关键在于固摄真阳元气。
八、未时——小肠经当令
1、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未时是指13点到15点,这个时段是小肠经当令。西医认为小肠是主吸收的,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未时当令的小肠经这是什么意思呢?受盛之官就有点像国税局,它收了很多的钱,但它自己不能花。它必须上缴出去来回馈社会,这就叫“化物出焉”。小肠的功能就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2、为什么午饭要吃好 因为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小肠经当令,人体主吸收,所以我们午饭要吃好。这个好是指什么呢?就是营养和口味都要相对好些,而且还要好吸收。这就涉及到一个“补”的概念:不是吃什么好东西就能“补”。如果吸收能力很差的话,吃再好的东西,在体内也不能够消化吸收,也照样会成为垃圾。形成垃圾以后,人体还得调出元气来化掉它,这样反而使身体变得更虚。所以,吃饭和进补都要针对个人情况,这个个人情况,就是中医里讲的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
3、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与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表里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夫妻这种关系。在一个家庭里,表就是丈夫,里就是妻子。阳出了问题,阴自然也有问题;而阴要出了问题,阳也会有问题。 心为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因为它主散。 因此,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在临床上,有一些病人每天到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他就会胸闷心慌。可是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他的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是属于阳,是外边,外边很敏感的地方出问题了,里边的心脏肯定也就出问题了。 在13点到15点这个时间段,如果身体出现了脸红、胸闷这些现象,就应该注意心脏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九、申时——膀胱经当令
1、头痛的原因 申时是指15点到17点,这是膀胱经当令的时段,见图13。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精明穴,然后上头沿着后背一直到小趾。它是一条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足太阳。 申时当令的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在申时这个时候,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所以 学习效率很高。古语说“朝而授业,夕而习复”,就是说早晨学完东西,到下午3点至5点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地去练习来强化我们的记忆。所以,申时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段。如果企业在这个时候开董事会的话,应该是办公效率最高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办事效率不高、容易健忘,可能意味着他的膀胱经出了问题。 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因头痛去看中医的话,大夫一定会问具体是哪儿痛?是两边痛还是前额痛?是后脑痛?还是里面中空痛?这是几种完全不同的头痛。如果是两边痛,就是胆经出了问题。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就有可能是肺气的问题。那么前额痛呢?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就和我们前面说的痤疮一样,在中医里都归属于胃经的病。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而后脑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了。所以不同的头痛,它的原因不同,用药上也有所不同。
2、膀胱与肾相表里 中医认为,小便通畅是太阳膀胱经气足的表现。膀胱经气是主管存储津液与防御外邪的,它又与肾相表里,也就是膀胱受肾管。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如果不能撒出尿来,就是肾出了问题。小孩和老人撒尿时有一个现象,就是有时头部会激灵一下。但是老人的打激灵和小孩的打激灵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是肾气不足以用,就是小孩子的肾气、肾精还没有完全调出来。所以小便时气一往下走,下边一用力上边就有点空,就会激灵一下;而老人是肾气不足了,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也就空了,这原因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古人非常强调在行、走、坐、卧中养生,包括大小便时也能养生。在小便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一定要咬住后槽牙。因为肾主骨,牙齿是肾精的外现,牙齿也是骨头的象,它在骨头中是最为密固的,也是收敛气最足的。所以,牙齿好不好,是肾气的问题。在小便的时候咬住牙关是有原则的,就是要“肾齿两枚如咬物”。“如咬物”就是好像咬住东西,实际上就是保持气机内收的一个状态,收敛住自己的肾气,让它不外泄。
3、存储津液,气化出焉 膀胱经在人体经脉中是最长的一条经脉。申时在十二生肖里是猴子。猴子是上窜下跳的,可以上到最高处,也可以下到最低处,这就是猴性,这就是膀胱经的象。膀胱是主存储津液的。“气化则能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临床当中,有很多的干燥症患者。所谓干燥症就是口唇干燥,这个病在老人那里特别多。因为嘴巴里的唾液为肾所主,所以一遇到干燥症很多人就认为是肾阴虚,就拼命地补肾阴,往往会越补越口干。 其实,人体的肾就像水池或沼泽,要想让它升上来,一定要靠太阳的气化作用。而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就相当于太阳,膀胱经的气化功能好的话,就能够把肾水带上来,我们嘴里就有唾液。如果气化功能不好的话,阳气不足,肾水也上不来,我们就会口唇干燥。所以治这个病不妨换个思路,从肾阳和膀胱经的气化功能方面多下些工夫。
十、酉时——肾经当令
1、肾主藏精 酉时是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我们中国人对肾是最为关注的。肾主藏精,什么是精呢?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说,精就像“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问题了,“精”就会马上过去变成它或帮助它。人体缺某种细胞,它就能够把自己交现成这种细胞。所以精是我们人体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它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一个物质。而肾能充分发挥其秘藏“精”的功能,让精在最关键的时候发生作用。
2、肾神为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孩子的志气特别高远,他们会憧憬着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宇航员、发明家。为什么小孩子会有这么高远的志向呢?中医理论认为肾不仅可以主“仁、义、礼、智、信”中的“智”,还可以主志气的“志”,肾的神就是“志”。一个人的志气大不大,智力高不高,实际上都跟肾精足不足有关。小孩子肾精充足,所以他的志气就特别高远。现在的成年人,已经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了,只想多赚钱维持生计,再比别人过的好一点就可以了,这实际上是肾精不足的表现。而人到老年,很多人会说我活着就行了,什么也不求了,这其实就表明他的精气快绝了。
3、酉“鸡”的内涵 在十二生肖里,酉时是鸡。鸡是火性的,而肾虽为北方水,但鸡和肾归于同一个象。在《易经》里,水的卦象是这样的。在所有的卦象里,最重要的是它的中间这个爻———,那么外边是水,中间这是什么呢?这一点就是真阳。所谓真阳,就是能藏在水里的火。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东西是跟它非常相像,就是雷电。所以中医里把肾里边的所藏的这一点点火叫做龙雷之火,而这点火就是我们人生的源泉,很多东西都是从这儿生发的。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鸡是发物。为什么鸡为发物?鸡的所谓“发物”的这个性质,就是它能够把热散出来。鸡里边藏着的这一点点真阳,可以把火生发出来。平常我们吃鸡,只用炖的方式。因为鸡是属火性的,所以它只能放在水里去炖。而鸭子呢?鸭子应该怎么去吃呢?北京人吃鸭子是非常讲究的,而北京的烤鸭也是中外闻名。鸭子是属于寒性的东西,所以鸭子一定是要用烤的方法来吃,如果不烤的话,我们就有可能会拉肚子。中医认为,只有这样吃东西,才能符合它物质本身的那个性质。
4、酉时发低烧是肾气大伤 在下午17点到19点的时候发低烧,属肾气大伤。发低烧好还是发高烧好呢?发高烧实际上还是气血足的一个象。如果气血特别足的话,才有可能发高烧。人成年之后发高烧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真正发高烧的都是小孩子,他们动不动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热度,40度或者是41度,因为小孩子的气血特别足。而发低烧是怎么回事呢?发低烧实际上是气血水平很低的一个象,特别在晚上17点到19点的时候,这个时候发低烧的话,就属于肾气大伤。 哪些人容易出现酉时发低烧的现象呢?一种是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黄金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刚刚发育,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尤其是男孩子,如果手淫过度的话,就会肾气大伤,就会发生酉时发低烧的现象。(22)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多年研究心得 鹭江出版社授权 本报省内媒体独家连载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年轻人把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转移到对身心的修养上。中医里有一句话叫“欲不可早”,就是说欲望是不可提前的。过早的开始性生活,对女子来说就会伤血,对男子来说就会伤精。这样将来对他们身体的伤害是没有穷尽的。还有一类人就是新婚夫妇,如果纵欲过度的话,在这个时期也会出现发低烧的现象。
5、中国人注重补肾 我们中国人特别注重补肾,主要是因为肾最具有创造力。《黄帝内经》里说肾可以“技巧出焉”,就是说肾可以出技巧。如果一个人心灵手巧的话,这实际上是肾精足的一个表现。肾在五脏六腑当中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它最具创造力。表现在我们人身上,就是生育孩子。如果男子肾精足,女子卵泡发育好,这就是肾精足的一个表现,那么就可以“造化形容”,生育一个孩子。 我们中国人注重补肾,因为许多人认为元气藏于肾。我们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是元气。那这个元气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我们先天带来的那点真气。这就有点像我们去煤气站拉煤气罐,自己拿哪个煤气罐事先并不知道,哪个煤气罐气足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只要拿到了那就是你的。如果你只拿到半罐的煤气罐,那么就说明你元气是很虚的。那么你要想长寿的话,就必须尽量不用火,或者把阀门开的很小,这就叫养。如果你的煤气罐是非常非常足的话,你回来后不节约使用,而是使劲地开大火来烧,也会使用了不多久。其实,人生的那些阀门、那些气机,是不可以开得太大的。 那么人体是什么样的气机呢?人体的气机是少阳、是小火、是温曛。用《易经》里的话来说就叫氤氲,是很润泽的一个东西,是少阳的火,是小火。那么元气藏在哪儿呢?元气藏在肾里。假如说我们的五脏就像五个兄弟,那么元气就是父母。父母一般都住在老大家里,所以肾在五脏里就相当于老大。
6、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盐 我们每天都在用元气,它是维系我们生机的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么是靠什么来调动我们的肾精和元气的呢?我们每天都要吃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天天都在调着我们的元气,保障我们的生活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个东西就是盐。中医讲咸味是入肾的,所以我们吃东西口味一定要清淡,不要太浓,否则太调元气。许多人由于压力大、工作紧张,吃饭的时候口味变得越来越重,特别喜欢咸味和辣味的东西。这说明元气已经大伤,肾精已经不足,需要靠辛辣、通窜的东西来把它调起来。原先四川养种猪,在给种猪配种的时候,就给种猪吃大量的盐,这实际上是在拼命调动它的元气。配完种后的这种猪还能吃吗?显然不能。用中医的话来说,它已经是药渣了,都已经废掉了。 人活着,每天都有消耗,消耗得最厉害的就是肾精。肾精涉及到色欲的问题。如果总是色迷迷地、总是纵欲,就是“明耗肾精”,其实是它属于釜底抽薪,对身体的损害很大。假如我们情绪经常不通畅,经常郁闷或者出现像《红楼梦》里边经常讲的所谓意淫的问题,那就叫暗耗肾精,暗暗的把肾精耗散掉了。暗耗肾精比明耗肾精更加损害人的身体。如果耗的太多,那我们的人中就会慢慢变得扁平,身体就每况愈下了。
十一、戌时——心包经当令
1、心包解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西医里没有心包经这个概念,只有中医里有这个概念。 戌时当令的心包经君主之官,心是不受邪的。那么,总得有一个东西“代君受过”,这个东西就是心包。心包经是从心脏的外围开始的,走到我们的腋下三寸处,然后再从腋下一直沿着我们手前臂的中线,经过我们的劳宫穴,到达中指。我们的每一根手指上都有经脉通过,假如中指出现麻木的话,那么有可能是心包的病。 心脏的病,首先会表现在心包上。在中医里心包经的病叫“心澹澹大动”,就是感觉心慌或心脏“嘭腾、嘭腾”往外跳的时候,那肯定是心包的病而不是心脏的病。 心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膻中穴,它在两乳之间。人的心情特别郁闷或生气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习惯动性作就是拍胸脯,这就叫做搏膺。表面上我们打的是胸脯,其实是在打膻中穴。因为它是主喜乐、主高兴的一个穴位。如果这个穴位不通畅,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的去按摩膻中。在西医里,膻中穴就相当于胸腺。胎儿在母体中的时候胸腺是非常大的,它是一个很大的免疫系统。当我们出生之后,胸腺就会退化,这个免疫系统就会逐渐萎缩。我们经常按摩这个穴位,目的就在于刺激它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
2、如何敲打心包经 在民间还有一种敲打心包经的锻炼方法,对解郁、解压非常有效。 那么如何拨心包经呢?首先要用手指掐住自己腋下里边的一根大筋,然后就可以拨动它。当拨到这根大筋的时候,小指和无名指就会发麻。这个大筋底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极泉穴。用手掐住它,并且手指感到发麻,就证明拨对位置了。如果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拨十来遍,这样敲打下去,就可以排去自己的郁闷和心包积液,对身体非常有好处。据说这样还可以减肥,因为心包积液除掉了,心脏的活力就加强了。心脏的活力加强,整个身心的代谢都会加强。
3、喜乐出焉 中国古代认为,晚上19点到21点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所以主张男人这时要与女人在一起共同娱乐。古人的娱乐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在古代天黑了要玩还要点灯,很废油,所以古人可不这么做。古人这个时候的娱乐就是唠嗑,为亥时进行性生活做准备的,先满足心的愉悦,然后再满足身的愉悦。现代医学认为,做爱的最佳时间是夜里22点。所以在这个时候,先要保持心的舒畅,从内心深处来愉悦自己,然后才谈得上身体的满足和愉悦。 在我们人生当中,有两个“十分钟”最为重要。第一个十分钟就是说每天要跟自己的身体交流十分钟,比如去拨心包经,或者去闭目养神十分钟。这个十分钟,要让我的身体有一个全方位的休息。另一个重要的十分钟就是,要和自己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交流十分钟。现在提倡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所以在这个时候,丈夫不能一边看着报纸一边跟太太交流,这是不可以的。应该认认真真地跟太太去探讨,不管是谈事还是闲聊,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和她交流十分钟。这十分钟对自己的生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健康有序的发展。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双手合十。从中医的角度讲,双手合十就是收敛心包。然后把这个动作停在膻中这个位置,那么掌根处正好是对着膻中穴。这样做,人的心神就会收住,一合十,眼睛自然会闭上,因为心收敛了,神就收敛了。眼睛就是神的外散,就是肝魂,所以心收敛了,眼睛自然也会收敛。再比如说下跪,在中国文化当中,下跪也是一种身心修炼,是一种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在放下自我的时候,才能够重现人生的另外一面。下跪讲的是放下自我,并不是说给任何人都可以下跪,只有在特定的人面前,人才可以放下自我。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些动作,在中医里,这些动作叫做以形领气,通过自己的形、自己的身体来保障气的运行。
十二、亥时——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段时间是三焦经当令。在中医里,三焦经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首先看“焦”这个字,它的上半部分是“隹”,即小鸟的意思。下半部分是火的意思,是火象。上面既然是小鸟,它底下就应该是小火,如果是大火就会把小鸟给烤干了。所以三焦属少阳,是小火。人体表是太阳,是大火。 至今,中医对三焦有很多种解释。一种人认为,这个三焦就是我们人体的腔子。人体的很多脏器全都包括在三焦内。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肾。比如有的人在春天会思春,这种人会有一个相,就是下巴长满了红疙瘩,也属于痤疮。当痤疮长在脸上和额头上的时候,就说明是胃经的问题。(24) 我对三焦的理解是这样的,人体的五脏六腑中间都有一个联系的系挂,而三焦就是这个系挂。人体系挂是哪些东西?像膜、筋,还有脂肪或其它连缀物,这些都相当于三焦。三焦一定要保持通畅,这样人体才能健康。如果不通畅,人就会生病。一旦三焦都病了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2、“亥”字解 三焦又为亥时。“亥”字是中国文字里最特殊的一个字之一。为什么这么讲呢?在《说文解字》中的第一个字是“一”,最后一个字是“亥”,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字。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道,一以贯之”,全都在讲一个问题,它只不过是用道来讲的。而为什么在《说文解字》中起始的字是一,而最后一个字是亥呢?为什么一天的24小时里,最后一个时辰也是亥呢?为什么这个时候叫亥呢?亥字做什么讲呢?大家看这个亥字的写法—— 这上面是一阴一阳,下面像一个男人搂着一个女人在睡觉,而这个女人又怀孕了。这是生命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标志,这是亥的本意。文字和时间到亥就都终结了,再回到起点“一”。“一”就是开始,如果说“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么“亥”字,则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状态,生命的轮回重新又开始。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医道,还是文字学,我们始终能看到其精神内核的统一性,始终能看到古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与态度。太阳每日照常升起,而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也会沿着其本来的秩序而运动和发展,都可以在结束的时刻一切又重新开始……
3、做爱最佳时机 西方人认为从生物钟上讲,22点是做爱的最佳时期,但是他们没有说出这其中的道理。如果大家研究一下中国民族文化,就会知道为什么亥时是做爱的最佳时间了。在戌时,心已经很喜悦了。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让肉体也能够喜悦,这就是身心不二。中国文化讲究身心不二,一个人的心喜悦了,他的身体也要喜悦,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体就要进入到一个男女阴阳和合的时期。而睡觉和养育婴儿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让生命在休养生息中得到新的能量,使生命进入到下一个新生的阶段。 同样,为什么《易经》只有六十四卦呢?在《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讲到,阳到了八八六十四,也就是男人到了六十四岁的时候,他已经不能再创造新的东西了,生命就已经进入下一个轮回了。所以,到六十四卦以后再谈别的卦象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黄帝内经》就是这样,它把事物全都归为一类去分析,比如说生肖与时辰。亥时就是三焦经当令,从属相上来讲,这一时段的状态就像猪。猪怎么跟亥时相关呢?实际上就是猪总是处于那种享受的状态,就是什么都不管,吃饱了喝足了就躺在那儿哼哼,以此来养自己,所以猪是可以养肥的。从取象比类的角度来讲,它是归为一类的。猪是没有郁闷情绪的,猪要有郁闷也长不胖。所以猪的身心处于三焦通泰的状态,就是一个身体全都通畅的象。比如到小肠经的时候是未羊。未时主小肠,小肠主吸收。大家看中国的“美”字,就是“羊”字加“大”字,因为未时是主滋味的。我们中国人关于美的概念是跟西方人很不一样的,中国人关于美的概念首先是要满足口腹之欲。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我们如果偏离了它,是必然要生病的。所以,一定要因循身体本性的原则,这样身体才是和谐的,情绪才可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一个国家也要因循自己本性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第五章上古天真论——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内经》第一篇是《上古天真论》。所谓天真,就是指本性,就是本性最天真。在我们人体中五脏六腑是最天真的。人体不能因为你想生出什么它就可以生出什么的,因为五脏六腑本身处于一种很和谐的状态,是一种很和谐的格局。中医就用五行来表达这种和谐的格局,五行相生相克,自成一体。比如说肾水足了,肾精足了,你就可以生发起来——可以生木,生木就是生肝,肝阳只要一生发,就能够助心火,因为木生火,而火可以生土,而土可以生金……这就是按照五行来的,五行具有一种和谐性和平衡性。 所以我们经常说,人体才是最自足的,人体是自组织结构里最精确的、最精准的东西。它自身能够以无为的方式达到一个非常有为的状态。这是我们人体的表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古天真论”。
其实,《黄帝内经》第一篇是讲我们身体的本性到底是怎样的,当了解了身体的本性以后,就可以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无处不在。大家看以上这些文字,都是很整齐的四言。如果以吟诵的方式读这句话,并将自己的声音保持在抑扬顿挫的状态,这本身就是在养气。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昔在”的“昔”字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这个字在古代的写法—— 就是日在水下——太阳已经到了洪水里边了,这意味着一个很远古的洪水时代。“昔在黄帝”的意思就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黄帝。“生而神灵”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说,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有他不可思议的一方面。一个受精卵经过受精分裂后再经过十月怀胎,就能够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这难道不是一种神灵吗?所以,这不仅仅是单纯在说黄帝,而是说我们每个人都生而神灵,而且每个人生而神灵都是有相可循的。老子曾这样说小孩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曾经听过这样的故事,狼把小孩子抱回去,并把他养大了。为什么狼不把成年人抱回去呢?老子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小孩子阳气特别足,肾精特别足,所以他就不懂得恐惧。这就像我们曾说过的,只有婴儿才可以达到“泰山崩于前而不乱”的境界。 小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叫做“骨弱筋柔而握固”。
什么叫“握固”呢?大家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刚出生的小孩都是攥紧小拳头的,他的大拇指一定是被其他四指紧紧包住的,这就是握固。“握固”,就是大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根处。古代的习武之人认为,无名指的指根处相当于肝魂的关窍。我们的手能握住,这实际上说明我们有一条经脉的经气是特别足的,这条经就是肝经,因为肝主握。小孩子他握固的是魂,为什么小孩子要固魂呢?这是因为婴儿出生时有自保功能。小孩子都有囟门,囟门在古人眼里就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小孩子在出生的时候,一定要能固住他的魂。小孩子的握力是很大的,因为刚出生的小孩子肝气特别足。人在去世的瞬间都是“撒手而去”。哪怕是一个半身不遂而浑身抽缩到一起的人,在临死的瞬间里,他的手也会“啪哒”一下散开。中医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就是,肝魂全都散了,手就没有握力了,所以会“撒手而去”。 老子在形容小孩子的时候还说过:“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这是什么意思呢?“牝”是母马,“牡”是公马。“未知牝牡之合而晙作”的意思是,小孩子并不懂得男女的交和,可是男婴也会有勃起。这是什么原因呢?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解释说小孩子有性欲,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这种现象不是小孩子有性欲。 老子在这里解释得非常清楚,他认为这是“精之至也”,是因为小孩子的精特别足,他不需要去想男女之事就能够达到这种一阳初起,这是精足的一个表现。而现在,成年人必须要靠外界的刺激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是因为成年人没有婴儿的精足。 “终日号而不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婴儿整天地哭,但嗓子不会哑。而我们成年人一哭嗓子就容易哑,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子认为这是“和之至也”。气是和的,小孩子哀而不伤,哭就是想表达他的一些愿望而已,他不会把自己的欲念留在心里,只要你满足他了,他也就好了。他的哭不会伤到气,所以他会“终日号而不嗄”。 什么叫“弱而能言”?“言”是有逻辑、讲真理的意思,人言为信。人和言放在一起是真实的意思。我们仔细想一想,其实小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在“问根本”。 比如小孩子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妈妈,我从哪儿来?”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可是整个二十世纪三个人类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我是谁”,第二个是“我从哪儿来”,第三是“我往哪儿去”。小孩子可以问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而我们长大以后,几乎每天都在说废话。比如早晨一起床就问人家“起了吗?”,或者为了应酬问人家“吃了吗?”我们很少有人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思考“我是谁”。其实,中西方文明的终极目标都试图要解决这一个问题。西方文明的终极哲学是“认识你自己”,而东方文明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探寻的是何为天?何为人?人和天到底有一种怎样的相关性?人怎样才能与天地和合,做到因天之序? “幼而徇齐”是什么意思呢?“徇”、“齐”都是快的意思。“幼而徇齐”就是说人小的时候成长的速度很快。所有的小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16岁之前个子长得都特别快,而过了青春期以后,生长速度就放慢了。 “长而敦敏”的意思就是,人长大了就有点“傻了”。“敦”就是心会变得厚道了。“敏”在古代是指一个人给别人扎头发。“长而敦敏”就是说人长大了,虽然有点厚道了,但是懂得礼节、懂得约束自己了。这就是说真正的圣人都是懂得约束自己的,不仅要掌控自己而且要约束自己,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这也就是“成而登天”的意思。 以上几句都是在讲一个问题:生命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我们都要有一个深刻的反省,甚至包括要向小孩子去学习,来重新认识生命的真理。
二、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这本书实际上是黄帝跟他的老师的对话。全世界最初的经典都是以记录对话的形式存在的,像《柏拉图对话集》、《苏格拉底对话集》,它们都是探寻世界真理的哲学。“(黄帝)乃问于天师”,这个天师叫岐伯。黄帝问他“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这句话虽然是古人说的,但是现在看来也一点都不过时。 为什么过去的人能活得很长久,而且能保持不衰老,而我们现在的人只要年过半百身体就开始出现衰老的迹象?对此,黄帝问道,是时代变了,还是人的问题? 岐伯明确地回答了黄帝的问题:千百年来,天的顺序没有变,永远是东西南北;四季的更替顺序没有变,永远是春夏秋冬。所以,变的只可能是人的心。“其知道者”的“道”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应该根据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调养锻炼。 “食饮有节”的意思是吃喝都要有节制。这里还涉及到节气的问题。什么时间该吃什么东西,也就是什么时间得什么时间的气。比如,现在我们都喝菊花茶,但是大家都不明白菊花茶的道理。其实,菊花茶的核心在于菊花得了春夏秋冬四季之气,与其他的花相比,它得的最多的是秋冬二气,很多花到了秋冬两季都不开花,只有菊花可以开。菊花多了秋冬二气,所以它可以补我们的肺和肾。 “起居有常”就是说每天的晨起和晚上入睡都要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个规律。一定要守这个规矩,“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27)
三、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好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古人生活的核心原则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然而“今时之人则不然也”,岐伯认为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生活的。“以酒为浆”的真正涵义是指现在的人都在做非理性的事情。因为喝酒可以使一个人丧失理性。什么是“以妄为常”呢?“妄”就是胡来,“常”是我们之前讲过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常”是不变的,而我们现在往往是胡来的,在该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却不去做,比如该结婚的时候不结婚,该生育的时候不生育,不该生育的时候又来生育。这都叫以妄为常,这都是没有理性造成的。因为丧失了理性,所以不能掌控自己的行为。因此,《黄帝内经》最关键之处,就人劝诫人一定要掌控自己,不要以妄为常。 大家一定要记住,《黄帝内经》讲的是习性造病,而现在很多人却认为自己得病是遗传的,我很不赞成这种观点。
遗传是什么概念?其实在中国文化里不存在遗传这个词,中国文化还怕你是“不肖子孙”呢。所以,不要轻易地谈什么遗传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如果你要说你是遗传的话,首先犯了中国古代文化里的一个大忌——不孝。不孝顺就是说爹妈给了你这条命,在你得病后还赖爹妈!病也是他们给你的?你想想,这是不是不孝顺呢? 那么所谓的遗传是什么呢?应该是自己和父母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和情志等方方面面都很相似。比如说,爸爸受了妈妈一辈子的气,然后他们的儿子找对象的时候又照自己妈妈的形象去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之后也有可能受一辈子气。这样,父子二人最后都患了肝癌。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情志方面所受的影响太一样了,所以这也叫以妄为常。 人一定要有理性,要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包括情欲等各个方面,否则的话,就是“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因为欲念而耗散了精,因此,是欲望造的病。“以好散其身”,因为有这样的喜好而丧掉了真阳元气。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知道知足,老追求外在的事物。现代人为什么烦恼多?就是因为太追求外在物质了。
古代人为何烦恼少?因为他向里追求,追求身心的修养。现在我们大家向外追求的东西太多了,追求五子登科——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一样都不能少。汽车真的对你很有用吗?天天开着车没准儿还会出现由于不经常运动而造成的体质下降,最后没准儿还会得一个高血压或者糖尿病。其实,人的生存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人的欲望是不容易满足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根本性的道理,不要总和医生说:“大夫,给我治治病吧”。应该先把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改了,病就去了一半了。现在老讲改变人的思想,却不知道要改变人的习惯。如果坐姿正确了,脊柱、颈椎就不会太歪了,气就能上来得顺畅一些,就不会腰酸背痛腿抽筋了。“不知持满,不时御神”,不按时去驾驭自己的精神,不懂得驾驭自己的精神,“务快其心”,只以痛快为目的。“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样的话,肯定会半百而衰。这就是习性会造病。
四、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贤告诉大家: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不好的事物就不要去沾它。明知道迷恋网络不好,还要放纵自己,这就是“以妄为常”,就是专往“贼道”上走。最关键的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第一篇不是单纯从医学角度告诉大家怎么治病,而是先告诉大家怎样能够不得病。那么,怎样才能不得病呢?就是要做到“恬淡虚无”,这可是个很高的境界。现在,各种这个家、那个家都在谈论我们人一定要追求一种淡定的状态。淡定怎么追求?谁能定下来?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很有修为,他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吹不动”,意思就是说无论人间的贪、嗔、痴、名、利、毁、誉等,还是宇宙之风、四面八方的风都吹不动他。苏东坡认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于是就让书童把文章送到江对岸的一个老和尚那儿。老和尚看后,回写了一个字——屁。苏东坡看了非常生气,马上过江去找老和尚评理。他愤愤地对老和尚说:“我如此淡定之境界,竟然让你说了一个'屁’字!”老和尚一听就笑了,并在上面又加了一句话:“一屁过江来”。老和尚嘲笑说:“你认为自己非常淡定,但我只写一个小小的'屁’字,就让你跑来了。”这就体现了苏东坡对名的欲念和那份强大的好胜心。风和屁哪儿能比呢?一个小小的屁就可以让他马上跑过来,那么他所认为的定力在哪儿?所以说,淡定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境界。 思想的妄动引发了形体的妄动,然后是精气的妄动,人焉能不病?那么,怎样才能够淡定呢?答案就是:“精神内守”。
精是肾,肾精要足才可以定心神。这是一种心肾相交的能力,这种能力增强了,我们才能淡定。而想让这个功能强大,就必须要锻炼我们心肾相交的能力。如何去锻炼呢?有一种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我们的手去搓我们双脚的脚心。因为心包经的脉是通过劳宫穴的,劳宫穴在我们的手心里。而肾经是斜走于足心,在我们的足心有一个穴位叫涌泉。如果想让我们的心肾相交,就可以用我们的劳宫穴和涌泉穴对搓。总而言之,精神内守就是当你的精和神都特别足的情况下,你才可以淡定,才可以达到这种恬淡虚无的境界。 总之,“精神内守”是方法,“恬淡虚无”是境界,“真气从之”是结果,没有病是目的。一旦达到恬淡虚无的境界,真气就可以从之。真气就是元气,“真气从之”就是说元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控制。“病安从来”,意思说,如果你心肾相交能力很强的话,你的病还从哪儿来呢?其实,这句话也是中国古代所有修炼方法的一个总原则。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志闲而少欲”,“闲”在古代是界限的意思。“志闲”就是说人的理想和抱负要有一个界限,不能什么都追求。“少欲”就是人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要让所有的欲望有一个界限,这样就能做到“心安而不惧”。肾主志,自己不动肾精了,心也会安定下来了,就不会恐惧了。 “形劳而不倦”,就是让身体经常地有所劳作。这里涉及到体育锻炼的问题。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锻炼呢? 中国古代锻炼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不主张出大汗,因为“汗为心液”。
在这里,我们要说说五脏所对应的五液:心对应汗,肝对应泪,脾对应涎,肺对应涕,肾对应唾。我们舌头上白白的东西就是唾液,它是从肾精来的,是太阳膀胱经气足气化而带上来的。假如唾液很少,口唇比较干燥,这是因为膀胱经气不足,也就是太阳的经气不足,不能炼精化气,肾精上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