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穴之脾经的功用总结
脾经穴又名脾土穴、脾穴。
部位一:拇指外侧缘指根到指尖的赤白肉际处。部位二:拇指末节螺纹面。
作用:健脾调中,补血生肌,消食积化姨诞。
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
补法一:屈指,向心性直推之。补法二:在拇指螺纹面旋推为补。
清脾经:离心直推之,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
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
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慢惊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呕吐、腹泻、便秘、脱肛、便血、及斑、疹隐出不透。
五经归属;脾经。
补脾土
配伍研究
1.张汉臣:补脾穴,推上三关,揉小天心穴,有助气、活血、通经络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天心穴属也经穴,也主血,故能行气活血,其功用尚有健脾宁心的功效。推补脾经、揉一窝风,有健脾温中、和胃、増进饮食、除湿痰的作用,脾经与五经阳性穴位的配伍有助脾阳的作用。
张汉臣
2.孙重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腹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肌肉消瘦等症,多与推三关、捏脊、运八卦等合用。三关、捏脊都为五经阳性穴,运八卦行气,补脾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双补,蕴含阴阳之道。治疗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泄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肺经、清小肠等合用以清热利尿。体现了五行的生克制化。
孙重山
3.李德修:治疗脾虚腹泻,先清补大肠止泻,后清补脾健运消化。体现大肠经和脾经的效应相关性。治疗大便燥结先清脾经泻火,泻大肠法去燥结,补肾经善后。喘嗽虚证为肺、脾、肾皆虚,揉二马补肾中水火,清肺经以清热平气逆,补脾主经生肺金。体现了脏腑辩证。
李德修
文献选摘:
《按摩经》:"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之为泄,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脾经有热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
《推拿仙术》:"唇白气血虚,补脾土为主"、"补脾止,饮食不消,食后作饱胀满用"。
《幼科铁镜》:"大指面属脾...曲者,旋也。于指正面旋推为补,直推至指甲为泻",《幼科推拿秘书》:"大拇指属脾土。脾气通于口,络联于大指,通背右筋天枢穴,手列缺穴,足三里穴",体现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的相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