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确定性力量(1)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主要利用了确定性的力量,长期积累必然性收益。 最...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主要利用了确定性的力量,长期积累必然性收益。
最近我在反复思考确定性力量在投资结构中的部署。
以下是一些整理:
一。确定性力量第一名:网格
最初我轻视网格,因为网格在牛市表现很差,而大部分投资者都需要通过牛市获利。通过大量回测,最近改变了观点。
网格具有明显的确定性特征,因为它反复在低吸高抛。只要标的是具有可持续的上下边界(而不是一跌到底永远不回头),而且网格仓位的依据合理(例如依据“沪深300收益率比10年国债收益率”,就比依据市净率历史百分位可靠得多),从长期来看网格投资就有很高的确定性。牛市表现差不要紧,相当于将牛市收益挖一块填补到震荡市和熊市中,降低了对牛市的依赖,对长期投资反而是好事。
最近我大幅增加了投资结构中的网格比重:
1.在现有右侧交易策略上,套加网格仓位管理
过去对右侧交易择时策略,对所分配的仓位是全攻全守的,择时转牛就全仓上,择时转熊就全仓下,最多通过择时模型的差异化作分批平滑处理。现在对a股的右侧交易择时策略,套上网格仓位管理,回测表面,可进一步平滑曲线、降低回撤,收益并无降低。
2.新增:自建指数网格
这种自建指数网格有一个特点:“沪深300收益率比10年国债收益率”越高,进入指数的股票数量越多(每个股票的仓位是固定的),仓位就加大,反之则仓位降低。这里有一个例子>>
最近增加了AH折价、高息低估、小盘次新三个自建指数的网格。小盘网格是特意增加的,用以增加小盘策略的比重,之前的比重有点过于倾向确定性强的大盘价值股,而忽视了小盘股快速轮动的优势。
3.期权卖权的波动率网格
我正在实践最美卖权的网格化,主要依据为波动率的高低。
网格最怕的是长期慢牛。就目前A股投资者结构来说,不太具备长期慢牛的基础,不过也不可不防。网格在市场高估期间腾出的资金,拟利用期权进行低风险的牛市收益补偿。
二。确定性力量第二名:低估与超跌
如同弹簧一样,压得越狠,反弹越大。低估和超跌,是我量化策略的最主要收益来源。我有点担心自己的策略过于依赖这种力量,正在有意识地降低其影响。
低估超跌的反弹力量,主要取决于弹性中枢。如果估值中枢下移,则弹性可能会降低,回不到原来的高度。因此低估超跌的确定性,没有网格强。对于确定性比较差的策略,例如小盘股,必须有右侧交易止损保驾护航。
三。确定性力量第三名:分散与再平衡
分散的力量来自于得失不平等:每个部分亏最多亏掉本金,赚可能数倍于本金。因此分散不局限于低相关分散,哪怕是高相关,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分散。在我的投资系统中,进行了很多维度的分散:大类、小类、具体标的、时间、波动。特别是通过右侧交易择时和“现货-期权对冲”,将同一个标的变成了不同周期的标的。
再平衡的力量类似物理界的万有引力,他是一种确定性很强,但比较微小的力量。各种回测表明,低相关再平衡的力量并没有期望的那么大,是一种微弱的阿尔法。我在实盘交易系统的所有地方贯穿使用了有门槛的再平衡(控制交易佣金)。
四。确定性力量第四名:定投
在成本钝化(新增买入对成本降低影响不大)之前,通过合适的定投策略(分批购买),确实可以降低买贵的风险。然而其卖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极大影响未来收益的可靠性。
通过买点和卖点的策略改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定投的效果,但其确定性依然远不如网格。
我拟安排一些长持仓的定投,在底部区域,低吸一些不追求效率、不需要维护的硬资产底仓。
五。确定性力量第五名:内生增长
将内生增长的排名放到这么后,实在是很遗憾,却又没有办法。在A股,这就是现实。
内生增长在我的投资结构中属于隐含力量,不完全依赖它,但又到处有它的气味。无论是长持还是轮动,股票的选择都要考量基本面,确保内生增长的基础扎实。不过结合低估需求,大部分持仓都不是赫赫有名的大白马,而是内生增长良好的灰马、小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