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张伟平:石头皴法中的擦与染
山石的皴染法
擦:主要是补皴之不足,擦笔有两种,一种用笔轻柔,一种用笔有力而重。前者笔中水分要少,直笔侧笔都可,用笔如拂扫(注意用力要匀)。后者可用中锋直下铺毫,力要匀,顺山石结构展开。皴与擦有时很难区分,所以皴后擦与擦后皴都会有不同的效果(注意:擦不可盖住皴笔)。
染:分湿染与渴染两类。湿染很常用,一般笔中水分较多,也分见笔与不见笔两种。见笔的染法较难,其理念与用皴的理念相似,都是按山、石的体形用笔,不同的是染笔水分更多,用笔的排列更密实,视觉上是用笔不见笔(细看见笔路,远看成一片墨色),在宋人的画中犹为常见。不见笔的湿染法可不太顾虑笔与形合。只按画面对墨色的整体需求渲染。可先淡染,干或未干后层层加染,也可将生宣打湿后再层层渲染。渴染最难,当代画家少用。具体方法为,“墨少着水重磨(解:研墨时只需稍加一些水就行),用秃湖颖不着水即蘸焦墨(解:秃羊毫或柔软的毫不沾水就去沾焦墨),先用别纸试微润(解:要先在另外的纸上试笔,这样可使笔中墨更均匀),轻拂画上,笔笔勾起,可染二三次,惟无笔痕为妙,颇有秀色”(清·孔衍栻《石村画诀》)。注意此法不能多用,在需要处稍用即可,不然会容易流于俗气。
渲染的注意事项
(1)纸质不同,具体方法会有异。如熟宣与生宣、绢等不同纸质,渲染方式会稍有不同。
(2)“皴未足,重染以发其华;皴已足,轻染以生其韵。”(清·唐岱《绘事发微》)“要古朴须少皴,要秀丽须多染”(元·倪云林《画谱》)
(3)研习染法与研习皴法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下笔理念要合于山、石的结体规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