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指的是自身或环境的旋转、摆动感,是一种运动幻觉;头晕指的是自身不稳感;头昏指的是头脑不清晰感。眩晕患者常常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伴有耳鸣或者听力下降。关于眩晕的药物治疗,至少需要知道以下四点。
前庭中枢系统位于人的脑干、小脑和大脑皮层,前庭周围系统位于人的内耳。根据病变部位,眩晕分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最常见,约占50%~70%。根本原因:当左耳(或右耳)一侧的前庭器官异常时,导致两侧的前庭神经核电活动不平衡,即产生眩晕。眩晕急性期最常用的药物是前庭抑制剂:抑制正常侧与异常侧的前庭功能,使双侧之间的差异减少。中枢神经主要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组胺、γ-氨基丁酸等。常用的前庭抑制剂:抗组胺 抗胆碱药(异丙嗪),抗胆碱药(东莨胆碱),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胃复安),γ-氨基丁酸激动剂(地西泮)等。γ-氨基丁酸(γ-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性递质。如上所述,当一侧前庭外周器官受到损伤后,就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眼震、站立不稳等一系列症状。但经过一定时间后,上述症状可逐渐减轻乃至消失而恢复正常。机体这一自然恢复的过程被称为前庭代偿。前庭代偿需要中枢神经递质的参与:乙酰胆碱、多巴胺、组胺、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因为前庭抑制剂可阻滞前庭代偿,前庭抑制剂应用不应超过72小时(3天)。眩晕缓解期应使用促进前庭代偿的药物:倍他司汀、银杏提取物等。(见下表)
耳石症、梅尼埃、前庭神经炎的常见病因和药物治疗如下图所示:
又称耳石症,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常见病因:可能与内淋巴管机械阻塞与内淋巴吸收障碍、免疫反应、内耳缺血学等有关。急性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若眩晕严重或听力下降明显,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缓解期:可使用减轻内淋巴积水药物(利尿剂)和促进前庭代偿的药物。对于单侧发病、眩晕发作频繁、剧烈、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鼓室注射庆大霉素。——庆大霉素可使患侧迷路功能丧失,通过前庭代偿减轻症状。常见病因:潜伏于前庭神经节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再激活引起。急性期:前庭抑制剂(≤3天)、可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急性期 恢复期:促进前庭代偿的药物(3~6个月)。温馨提示:不推荐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与安慰剂治疗效果等同。急性期(3周内):多为内耳血管病变,建议采用糖皮质激素+改善血液流动度以及降低黏稠度的药物(银杏叶提取物、巴曲酶等)。突发性聋可能会出现听神经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及急性期后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等)和促进前庭代偿的药物。口服给药:泼尼松每天1mg/kg(最大剂量建议为60mg),晨起顿服。连用3d,如有效,可再用2d后停药,不必逐渐减量,如无效可以直接停药。静脉注射:甲泼尼龙40mg或地塞米松10mg,疗程同口服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