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沈万三是如何威胁到了朱元璋

明朝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比较昌盛的年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未成为皇帝之前他只是一个底层阶级的人,然而却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头脑打下这么大一片江山,还将一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不可谓不厉害,而这样的人心思定也是非常缜密的,所以在统治这一江山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超越自己的。然而在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个人触犯了大忌,他就是沈万三。

为什么沈万三威胁到了朱元璋呢?沈万三是一个富商,富可敌国,虽然其发家致富的途径并不是非常的光荣,但他的富有却是不能否认的。一个国家,最有钱的应该是皇帝,怎么能让一个商人爬到自己的头上来呢?朱元璋深深的知道,一旦有这么一个人强大起来,自己一手建立的王朝马上就会不属于自己,不属于自己的家族,所以这沈万三就是朱元璋心头的一根刺,不除是不可能的。为了除掉这沈万三,朱元璋也是用尽了心思,首先就是拉拢其成为自己人,于是朱元璋和沈万三成了结拜兄弟。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商人都分得清好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份,也不能想着骑到皇帝的头上,然而这沈万三却偏偏不是一个谦逊的人,相反,他无比的狂妄自大,从来没想过他的行为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想要在南京建都,建立都城是要耗费很多的金钱和资源的,然而征战沙场这么多年,国库空虚,没有办法支撑这么一大笔支出,于是朱元璋想到了沈万三。这沈万三也爽快,一口就答应出钱帮忙,的确是大手笔。没过多长时间,都城的建设项目完毕,比朱元璋预期的时间还要早,朱元璋心里既开心又愤怒,对沈万三的顾忌就更加深了,认为此人不除,后患无穷。沈万三却是个没什么心眼的,不仅出钱修建都城,连朱元璋的军队都想一并赏了,对君王来说,你连自己的军队都想插手,看来你离造反也就不远了,除沈万三的心更加的急了。

一天,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说有事相谈,给了沈万三一枚铜钱,让沈万三用着一枚铜钱去放高利贷,希望拿回来的利润能够翻倍。这种事情,凡是精明一点的商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一件赔钱的生意,没有人会接的。然而这沈万三骄傲自负,再加上皇帝的命令,不接受就是抗旨,没多想就接下了这单子。然而,这笔买卖让沈万三走上了绝路,这一枚铜钱利息这么高能放给谁呢?就这样,截止日期一到,所有的利息都要沈万三自己出,最后沈万三落得个倾家荡产的结局,所有财产充公,自己与妻儿也都被流放了,真是个令人叹息的故事。

沈万三,一个传说中怀揣着聚宝盆的男人,从明朝中叶起就上了年画,以“平民财神”的身份在正月初五被请进江南百姓的家门,山东的年画上则往往会加上一首打油诗:

“河南沈万三,打鱼在江边,得着龙王宝,打的(银钱)如太山(泰山)。”

银钱如泰山之多,一看就是夸张,那能多到什么程度呢?

请看清代官修的《明史》卷113《高皇后传》中一段话: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沈秀就是沈万三,修了南京城的1/3还不够,还想帮朱元璋犒赏三军,没想到好心彻底成了驴肝肺,让这个要饭皇帝起了杀心,还得靠大脚马皇后出手,才能留了一条命流放云南。

修1/3个南京要花多少钱,我们很难计算,犒赏三军要花多少,明朝文人却写得真真的,嘉靖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写道:

“太祖尝犒军,万三欲代出犒银,上曰:'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乎?’万三曰:'愿每军犒金一两’。”

今人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100万两白银的“炫富”,炫的就不是富,而是命了,朱元璋岂能容他?

看到这儿,各位看官是不是有一种智商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OK,看来这碗从明朝煲到现代的老“鸡汤”,确实熬出味道了,真心需要三解动手加点白水解解腻。

首先请问,死人能说话吗?怕是不能。

清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中引明弘治元年莫旦撰《吴江县志》记载:

“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张士诚攻占苏州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在1368年,沈万三起码死去12年以上,这个修城墙、犒军,死人也能做得?

这也是记载中沈万三的第一种死法:没见面已死。

还是年画中的沈万三,画面中间是他的招牌道具“聚宝盆”。

或许有人说孤证不立,你就一条说他死了,我有千万条民间故事说他被朱元璋流放了云南,凭啥说我错了?

一句当然不能顶一万句,还是得说说道理。

先来说流放云南,按照《明史》的记载,救了沈万三一命的是马皇后,马皇后又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军进兵云南则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彻底平定正好是马皇后过世的那一年。 这说明,沈万三要去云南,一定得有点“寸劲”,只有不早不晚的洪武十五年最合适 直到当年,明朝为了控制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属云南管辖),才设置了云南左、右、普定、普安等十四个卫指挥使司,分属云南都司和贵州都司 问题是,故事不这么讲的,云南地方志《三迤随笔》中说:沐英(黔宁王)奏:'万三通理财,求帝拨万三父子入滇,为西路理财。’太祖准奏。”书中明言,此事发生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当年朱元璋召沐英到南京问云南事,沐英和沈万三有旧,就请求朱元璋把原本充军“辽阳”的惩罚改成云南了,并让他居住沐府三个月。像沈万三这样有钱的男人 怎么同时满足那么多女人的 咖嶶bct后面跟数字1201的萠伖圜让你的女人从此缠着你,有点乱吧?到底马皇后保了沈万三一命后,他是去“云南”啊,还是去“辽阳”啊?还某些《明史》版本里的“岭南”呢?《张三丰全集》把故事补齐了,不要笑,就是“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一个得道高人肯定能掐会算,所以:……侨寓金陵,遇沈万三,传以丹道事,时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临别先生预知万三有徙边之祸,嘱曰:'东南王气正盛,当晤子于西南也。’” 二人再见,已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合作炼丹一年后(1393年),沈万三一家5口(含长女沈线阳、幼女、幼女婿余十舍、外孙女余蕙刚)随张三丰成仙飞升……

这是记载中沈万三的第二种死法:被坑后成仙。

得道成仙的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因为,按照明弘治元年莫旦所撰《吴江县志》,他的高祖礼部侍郎莫礼曾于洪武二十三年归乡拜访沈家,记录席间豪奢仍令人咋舌:

电视剧《聚宝盆》里的刘伯温(左)与沈万三(右),不说别的,年龄就不太靠谱,俩人反过来可能合适一点。

“洪武二十三年,先侍郎(莫礼,作者莫旦的高祖)赐告归省,乃过访焉。其家屏去金银器皿,以刻丝(缂丝)作铺筵,设紫定器十二卓(桌),每卓设羊脂玉二枚,长尺余,阔寸许,中有沟道,所以置筯,否则筯汙刻丝作故也。行酒用白玛瑙盘,其斑纹乃紫葡萄一枚,五猿采之,谓之五猿争果,以为至宝。”

如果我们假定沈万三已被流放云南,此时的沈家又有哪些人在享受这样的奢侈的生活呢?

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蓝玉案”被捕入狱的有:

“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规、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学、沈文载、沈海凡八人,皆万三子孙。”【见《吴江县志》】

“沈德全、沈海、沈昌年、沈德嘉、沈文进、沈伯圭。”【见《逆臣录》】

以上人等,均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下诏凌迟,也就是千刀万剐。至于其他的家族成员,则按照圣旨要求:

“'正党与户下户丁都凌迟了,十岁已上的小厮都发南丹卫(今广西河池)充军,十岁以下的送牧马所寄养,母随住;一岁至三岁的随母送浣衣局,待七岁送出来。’”

不过《吴江县志》又记录了一首无名氏的题诗,其中有:

“……七十二家多妾媵,旌旗影里千夫容……路逢过客问云南,问道云南何日到……”

这72家,正是沈家女婿顾学文涉“蓝玉案”后四处攀诬的仇人、乡党,前后牵连达1000家之多,按照当时朱元璋圣旨的说法,涉案者近15000人。这些人在“赦令”之下,也被充军发配,看诗中说法,目的地当为云南。

不过无论如何,如果沈万三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此时仍旧在世,且未去云南,自然也难逃千刀万剐之刑。

这是记载中沈万三的第三种死法:被坑后凌迟。

究竟孰是孰非,已故明史专家顾诚在《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中已经通过墓志铭、地方志等资料考证得非常清楚,沈万三(沈富)生于元代也死于元代,他在明初的事迹多为讹传。

而沈万三家族之败亡,也并非因为“豪奢”或是“炫富”,甚至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前,明朝官员的眼中,沈氏仍是守法的“榜样”,在明初名臣宋濂的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以钜室为粮长。大者督粮万石,小者数千石。制定而弊复生,以法绳之,卒莫能禁。

是时,惟苏之沈氏以奉法称,天子亲召与语,赐之酒食,时减免其田赋,名闻四方。

高层关系不可谓不过硬,态度也不可谓不恭谨,只是因为与蓝玉的一点小瓜葛,就身死族灭,其中的惊诧、恐惧和辛酸,又岂是几碗“鸡汤”可以概括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