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津市第四小学 解西菱//这里,曾经留下了很多故事……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稷山西街小学原来坐落在西街步行街的街口,旧址是一所医院。学校呈两个并排的“回”字形封闭走廊,东西长,南北短,走进封闭的走廊里,左侧是教室,右侧是玻璃,教室采光还算可以。靠西边的“回”字形中间,是一个小操场。操场的中间有一棵粗壮高大的槐花树,不知道生长多少年了,枝叶不是很繁茂,但是每年的五月初,槐花飘香,整个校园都浸在浓浓的槐花香甜中。槐树中间最低的树杈上挂着一只铜铃,每逢“当,当,当——”的铃声响起时,同学们就知道这是上课的铃声响了,就快速跑进教室上课;每逢“当当,当当,当当——”的铃声响起,这就是下课了,同学们就像一只只快乐地小鸟,飞出教室,在槐树下游戏、玩耍……这便是我上小学的地方。
后来,因学校年久破烂,好多地方漏雨,无法维修,已成危房,需要彻底重建。1986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西街小学任教,此时,卫冬生就是西街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学校主体工程竣工,教室坐北向南,二层楼房,每层五个教室。南面建了一排供教师住宿和办公的房子,因条件有限,低小狭窄,还是非常艰苦的。为了解决师生的饮水问题,卫校长又找专业人士,在学校的食堂门前建造了一个人工水池。那时候,整个校园里全是建房后留下的垃圾,有水泥瓦块,还有不少的砖块,也没有正式的操场,卫校长就开始组织全体教师开始整理修建校园,每天除了上课的老师外,其余的都在干活。老师们变成了临时的泥瓦工,有的收拾整理那些还能用的砖块,有的老师从自己家里拉来小平车,转运垃圾,还有的手持铁锹平整操场,取高填低……整个场面真得是热火朝天,大家都是挥汗如雨,其乐融融,因为这是为我们的孩子们建造美好的学习园地。卫校长每天都是想方设法为老师们解决后顾之忧,有时候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里吃,还带着家属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特别紧急的事情,加班加点,好多时候忙到深夜,真得是废寝忘食啊。
在卫校长的精心打理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学校环境变样了,还是东西长南北短,中间有一条十字形用旧砖铺成的小路,每个十字中间上下和左右各有四个小花园,园里面种着各种不同的花草,一年四季美不胜收。日子在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度过,岁月在老师们精心的工作中流走,“对坐轩窗读书乐,怎忍花前不醉归”,校园里,一棵棵幼小的树苗见证着师生们的成长;绿色的校园里,小草给予师生们前进的方向,伴随着朝霞和夕阳,走过四季的风雨征程;绿色校园里,卫校长和我们用汗水把花草树木浇灌,你看,那株美人蕉已经绽放出鲜红的笑脸;我们每天都在希望中学习,都在忙碌中教书育人,带着为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可爱的校园,走向明天那未知的辉煌,那是我们会笑着看幼苗茁壮成长,看花草树木会心的微笑,试想,当校园用她那色彩斑斓的面貌辞旧迎新时,会是一幅怎样的明媚风景呢?是啊,岁月流逝,沐风栉雨,校门口那可无花果都长得碗口粗了,没有高大挺拔的树干,没有艳丽的花朵,但有的是香甜可口的果实,这不就是卫校长辛勤付出的结果吗?二层教学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虽然结构简单,外表简陋,可是却充满着令人难以割舍的美好回忆,我们在这里曾经迎接过运城市范围内不少老师的听课、研讨;我们在这个简单的校园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唱歌跳舞,表演节目,演讲比赛,召开运动会……校园里每块砖、每片瓦、每棵树、没根草,都浸满了卫校长及所有老师们没日没夜、无私奉献的辛勤汗水。
如今,因为城市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西街小学搬迁了,也扩建了,原来的校园变成了一个菜市场,我每次回到稷山时都要去菜市场转一转,这里没有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替代的是讲价还价的吵嚷声;这里也没有了一丝的教书育人的氛围,替代的是蔬菜类、肉食类、水产类的农副产品……但是,这里曾经有过难以忘怀的故事,曾经留下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留下教师们伏案工作的身影!
无限的怀念旧时的西街小学,怀念那时在一起工作的老师们,怀念已经去世十年的卫冬生校长。
2020年12月8日于河津市第四小学
后
稷
文
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