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指路灯”
编者按:历史风云激荡,思想魅力永恒。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各级党组织(含创建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党的早期组织及外围组织)直接领导或间接创办了众多红色进步期刊。这些期刊,见证历史变迁,充满革命激情,蕴含丰富智慧,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此,新湘评论杂志社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百份红刊见初心”专题宣传,与大家一同聆听历史回响、汲取奋进力量。
《中国农民》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的指导农民运动的刊物,由毛泽东主编,李大钊、彭湃、林祖涵、阮啸仙等曾为撰稿人。1926年1月1日在广州创刊,1926年12月《中国农民》在广州出版第1卷第10期后停刊,1927年在武昌复刊出版第2卷。共出版12期。
国民党自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重新改组,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其后召开的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成立了有中国共产党人林祖涵、彭湃、阮啸仙、罗绮园、周其鉴等人参加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由林祖涵任部长、彭湃任秘书,农民部积极组织和宣传农民运动,并派农民运动特派员分赴各地,领导农工群众运动。在此时代背景下,以广大农民群众为宣传对象的《中国农民》创刊。
从办刊宗旨出发,《中国农民》注重把握“作者关”“稿件关”,设置有很多专题栏目,如“论文”“报告”“特载”“国际农民消息”“中国农民消息”“参考资料”“来函”以及“插图”等。从稿件内容来看,该刊所发表的文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刊发研究论文。主要是研究农民问题、宣传革命思想的理论文章。如,毛泽东先后在第1、2期上发表《中国农民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二是刊发工作报告等。主要是各地农运的发展现状以及重大事件等。如,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先后在第 1、3、4、5 期上连载,罗绮园的《本部一年来工作概要》和《第六届农讲所的办理经过》分别在第 2、9 期上发表,林祖涵的《中国国民党农民部两年来工作状况报告》在第 6、7 期合刊上发表。三是刊发中外资讯。主要包括中外农民运动与农村发展的状况,党政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决议,以及各种学习资料、会议信息和来信来函等。
《中国农民》随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停办而宣告终刊,该刊对宣传革命思想和指导农民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一盏“指路灯”,为当时农民运动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农民参加农运的热情和信心,极大地促进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