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人事,下属提意见,不是蠢就是别有用心!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7卷 ,汉纪十九
汉宣帝 五凤三年(丙寅,公元前55年)

【原文】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天子使尚书召问霸:“太尉官罢久矣。夫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狱无冤刑,邑无盗贼,君之职也。将相之官,朕之任焉。侍中、乐陵侯高,帷幄近臣,朕之所自亲,君何越职而举之?”尚书令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

【译文】

乐陵侯史高依靠外戚的身份及对汉宣帝的旧时恩义,担任侍中,地位尊贵、显赫,黄霸推荐史高担任太尉。汉宣帝派尚书召见黄霸问道:“太尉一职早已撤销。你的职责是:宣明教化,让隐情上达,使国家无冤狱,城乡无盗贼。将相一类官员的任免是朕的任务。侍中、乐陵侯史高,是朕的亲近大臣崐,朕对他非常了解,你为何越权保举?”命尚书令听取黄霸的回答。黄霸摘下帽子谢罪。数日之后,汉宣帝才下令对此事不予追究。从此以后,黄霸再也不敢有所建议。然而,自汉朝建立以来。说到治理百姓的官吏,黄霸居第一位。

【解析】

汉朝传统官职中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最高。
丞相主要职责是国家行政事务管理、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则是负责监督,不太尉并不常设,更多是象征性的位置。
后来为了限制相权,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搞了个内朝,并加大职权。
将人事、决策一把收回来,丞相则彻底沦为执行者,权力极大削弱。
上面材料发生的时间节点,是黄霸在“雀鸟事件”之后,黄霸想给自己涨涨脸,没成想却被张敞给打了脸,颜面扫地。
所以,上面这材料发生的时机是极其微妙,涉及的内容也很敏感,汉宣帝的反应也非常有意思。
今天就来说一说。

1.黄霸所提之事的敏感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旧恩侍中,贵重,霸荐高可太尉
史高,是汉宣帝祖母家兄弟的儿子,算是他的表叔。
按照汉朝皇帝的尿性,自己的兄弟们、宗亲是要防范的目标,所以亲属中能用的只有自己妻族、母族那边的人。
所以,大概率史高将来要重用。
不过话是这样说,但提出这个事情轮不到黄霸来说。
按照汉宣帝的意思,太尉既然已经很久不设置了,这个时候黄霸你提出来是什么意思?
是与内朝争权?还是说想通过给史高施恩来拉拢汉宣帝的史氏外戚来平衡许氏外戚?亦或者说想结交史高来作为自己政治上的奥援?
而且,太尉原来的职权是掌兵,一旦涉及到军队,事情就更敏感了。
而无论是哪个,这个东西都涉及到结党营私。
一方面丞相百官之首,一方面史高又是外戚,一旦这两个合流,对于皇权而言威胁极大。
退一步来说,用不用史高、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汉宣帝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这个时候调整了史高的职位,汉宣帝的布局也被打乱了。
所以,看似史高是汉宣帝的亲戚、汉宣帝也对他很器重亲近,好像提出推荐史高做太尉没有什么问题。
但实际上,这个事情极度敏感!

2.汉宣帝的处理

黄霸到底是什么心思,其实汉宣帝自己估计也猜不到。
有可能是黄霸有小心思,也有可能是黄霸愚蠢做错事。
但是不管怎么样,汉宣帝是不希望丞相这个职位上的人出现独立思想,并且超出控制。
所以,对黄霸必须要处置。
不过鉴于黄霸没犯错,顶多就是工作没做好,不能因为他推荐了史高就要处理他,这样反而造成非常不好的政治影响,这就搞的和汉武帝独断专裁手下丞相大多没好下场一样。
对于黄霸的处理,汉宣帝只能够点到为止。
尚书令丞相对,霸免冠谢罪,数日,乃决,自是后不敢复有所请。
妙处就是“数日”这两个字。
如果没有这个“数日”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是要处理,那么毫无疑问,这事情触碰到了汉宣帝的底线。
如果是不处理,那么这事情对于汉宣帝而言,反而没什么。
因此,“数日”是否存在是汉宣帝对这种类似事情的表态或态度。
换个角度,“数日”这个东西对于黄霸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黄霸而言,这几天时间,就是在等待自己命运宣判,而等待的过程是最煎熬的。
同时,也体现了汉宣帝在思前想后、充分衡量。
“数日”之后才把决定不处理黄霸,潜台词毫无疑问是黄霸你这词勉强过关,但是实际上已经在鬼门关前晃了一圈,这次先放过你看你后续表现,以后再犯浑那就不是这么说了。

3.黄霸动机的猜测

之前诸多文章中都反复地提到一个观点。
即人的行为必然利己,只不过区别在于所谓的利,并不是单纯的钱财物质方面,这个利所包含的维度极多。
同样黄霸的这番动作也是利己,出发点有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结交汉宣帝身边的外戚史高作为自己的政治奥援。
其二,因为“雀鸟事件”黄霸自身不稳,他迫切需要获得汉宣帝的支持,而推荐史高为太尉,表面上合情合理,实际上愚蠢无比,某种程度极有可能是黄霸慌神之后的无奈选择。
其三,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汉宣帝的对于丞相职权的看法,毕竟内朝之权太大,有没有想过制衡,黄霸或许可以从中参一脚。
其四,同样还是“雀鸟事件”之后,黄霸想试探汉宣帝对于自己的看法,用这种方式做个引子。
从结果上来看,汉宣帝并没有出发黄霸,但是其态度也表明对于黄霸,并不希望他有过多的出格行为,只是希望黄霸能够守好本职工作即可。
所以,材料最后“然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算是对黄霸的盖棺定论。
而从《汉书·循吏传》中,对于黄霸的记载也很有意思。
上面材料之前,黄霸事迹不少,而这段材料之后,黄霸就啥记录都没有。
这其中只有一个可能,这件事之后,黄霸刻意在低调做好汉宣帝及内朝的工具人。
【启发】
要说这一段的启发,关键还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
如果说从人事权的角度看,下属对于人事任命这个这么敏感的东西是能不说就不说。
毕竟这个权力是领导的,你说三道四算个什么事?撑死有建议权,甚至有的时候最多就问问你。
哪怕领导和你关系再好,亦或者被你推荐这个人再牛逼,和你利害关系再深,你都别去碰这个禁忌,因为这个反噬起来,作用点在你自己身上。
再从契合度角度来看。
领导用某个员工自有他的出发点和考量,但是这个被用的员工自己是否知道,这个就就要打个打问号了。
作为员工就要多多去“揣摩上意”以及“试探边界”。
这个东西就是获悉领导对你工作的一种期望或者底线边界。
一般情况下,下属有干劲、有冲劲是好事,但是前提是下属必须在领导划定的赛道去做。
破边越界了,那叫出格、不服管、不可控,这可是要被处理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