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京剧名教师 ——陈秀华


陈秀华(1885-1966)曾用名陈喜奎。江苏苏州人,生于北京。京剧教师、演员。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陈寿山,字永龄(林)清同治年间曾搭三庆班和四喜班等唱小生。父陈啸云为梅巧玲门生初习老生、小生后改青衣昆乱兼工,曾收蒋君稼为弟子。陈秀华幼从贾丽川习文武老生,师承“谭(鑫培)派”,又得“余(叔岩)派'之精髓,其功底深厚,嗓音苍劲浑厚,演剧细致精到,时有“小鑫培”之称。
陈秀华
早年走津门济南沈阳一带,所至有声,20岁已誉满京津地区。民国初年后,专以教戏糊口。曾为杨宝忠开蒙说戏:1917年北京斌庆社科班成立后被聘任为教师。他对学生,凡须生、武生戏,均能指示窍奥,纤屑不遗,又常常手指口讲循循善诱。这时期正在斌庆社搭班学艺的杨宝森就是拜其为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得益匪浅。此外,李少春、孟小冬、王少楼、刘宗扬等亦先后投拜在其门下。
1927年陈秀华应邀到上海教戏,一时沪上名伶、名票均往请益。曾收张如庭为弟子,张经指点传授,艺乃锐进后成为上海大新舞台的台柱。这时期陈秀华应聘在上海的一些名票房教戏常有应接不暇之状。据说他教的《捉放曹》等剧别有一功。
周正荣《三娘教子》(陈秀华亲授)
周正荣饰薛保
龙乃馨饰王春娥
抗日战争前后陈秀华应李桂春(小达子)之聘在上海任李少春剧团顾问,并继续在上海收徒教戏。抗日战争胜利后应邀回北京,曾辅导杨宝森,帮助其在学习“余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以中低音取胜的嗓音特点,创造了“杨派”唱腔艺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秀华到上海定居。1956年起,被聘任为上海市戏曲学校京剧教师,为培养京剧艺术的接班人竭尽了全力。1966 年病故。(韩希白)(摘自北京市艺术研究所 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京剧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