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田为啥写不好行草,孙过庭的7个字说出了病因 l 笔记

标星“”“书法功课”,不再错过精彩文章

清华大学改名“清垂大学”了?

小时候经常听这些话——楷书是书法的基础,学好了楷书行草书才能好。一句话不知把多少人带沟里。

楷书写好了,真的行草书就能写好吗

网友评价:田蕴章的行草书水平很一般,为什么欧楷可以写得好,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如同两个不同人写的,楷书不是行草书的基础吗?

比如二田兄弟俩,练楷书一辈子,功夫几十年,为什么行草书依然写不好?是什么原因呢?

田蕴章的行书水平和他的欧楷判若两人

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经历,楷书能写好。但在写行草书的时候就出问题了。以为楷书写好了就可以松一口气,以为楷书就是行草书的基础,写好了楷书写行草书就小菜一碟。

最后发现并不是这样。写完楷书写行草书,就如同一个不入门的书法初学者。仿佛几年的楷书功底没有了,功夫白瞎了。

我觉得根本的原因,是不懂楷书和行草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没有弄懂篆、隶、楷、行、草之间的逻辑关系。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一段话,可谓是为二田写不好行草书的症状找到了病因。

孙过庭《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

这句话还是有点难理解,黑土索性给大家画了张思维导图:

不知大家看个十之八九没?

古人说话还是有点绕的,绕的倒不是字面意思有多难懂,而是他要表达的意思很难准确理解,可能这就是古今语境的不同吧。

一时半会被绕进去的书友可以转发图片到朋友圈,没事多看看,同时也让书法流行起来。

理解确实有困难,我试着解释下。

孙过庭表达的相对的两组概念:

点画→使转,形质→情性。

强调了草书与真书(楷书)是“不同”的,甚至有“对立”的成分在里面。

如上图,书法信息是由两级构成:物质的性的有形+精神性的无形。

“形质”是有形(能看到),“情性”是无形(只能意会)。

这“形质”和“情性”,一实一虚,有形有意,这就构成了书法的完整内容。

一般意义上的楷书以点画(提按)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笔法),表现眼睛能看到的东西。但“使转”为什么又是情性?因为使转能让楷书更提神,更有味道,这可能也是有人写一辈子楷书因为缺失使转,而把楷书写死的一个原因吧。

草书中用平动用笔为主,用“使转”笔法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书写眼睛能看到的外形。

古法纯手工蝉翼毛边纸

嫩竹制作,薄如蝉翼

纸性半生熟,抖之如绸,不损笔毫

最适合训练精确点画,细节清晰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古法纯手工蝉翼毛边纸 小程序

所以楷书的笔法和草书的笔法完全是两回事。

草书的笔法主要来源篆书的“使转”,能写好草书的书法家应该都在用此法,这是共识(不接受反驳)。

所以孙过庭的“草以使转为形质”这7个字就说破了二田把楷书写得像模像样,但行草书写得一塌糊涂的原因。

没有“使转”笔法!

写行草连行草的使转”外形都没有,根本就不能叫行草书,只能是毛笔写的硬笔连笔字。

很多人以为行草书就是楷书的连写,楷书加上连带变化就是行草书,光顾着去连笔而忽略了行草书中的“使转”外形

孙过庭说的很清楚,没有使转就不是行草书。

回答文章开头的提问,楷书是行草书的基础吗?显然不是!

看了黑土对孙过庭这句话做的逻辑图和解释,相信有点悟性的书友会幡然醒悟。

正规的书法培训老师教学生草书首先一条是:“解散楷法”,“解散”也就是要把楷书的技法彻底忘掉彻底洗干净,摆脱楷书的提按顿挫使草书“流而畅”

相当多的人草书长年难入门、写不成,问题恰恰就出在对使转不理解不重视上。因此也可说,“使转不存,草书焉立”

掌握了“使转”,就掌握了草书的特质和真谛。一辈子沉溺于点画的“顿挫起落”,用楷书的笔法来写草书,提一下按一下如挖坑播种,深一脚浅一脚如夜行泥沼。

假如在行、草书的“使转”上尚未打好基础、养成习惯,上来就一味摆弄研究“情性”搞狂奔,那么结果只能是自设障碍,涉草无门。

网友评价田蕴章行草书水平一般不如欧楷,不知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