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1
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诗《希望》中,引用了他所爱的诗人裴多菲的诗句: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年轻人总是满怀希望的,梦想也多;梦也做不成了的时候,希望也渐渐变得缥缈。也许等不到身的衰老,心也变得迟暮。鲁迅先生在文中慨叹不但自知青春已经逝去,就连身外的青春也已逝去。所谓身外的青春,是指年轻的人们。年轻而没有热血,没有理想,不再梦想,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身处如今的时代,可能比之从前,更容易产生悲观的看法。
悲观总有悲观的理由,而身为真正的悲观主义者,最终总还是不免像鲁迅先生一样,拿裴多菲的又一句话来安慰和激励自己:
绝望之为虚妄,
正与希望相同。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脚下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人世就是这样的,大家都从无路中开路,才能一直向前,我们总还是要怀有希望,希望世界能够一点一点变好,哪怕极其缓慢。
2
如果以上帝的视角来看,为善的,作恶的,鼠目寸光的,明见万里的,无私坦荡的,利令智昏的,都是本着自己识见,站着自己的立场,奔着自己的目标,忙忙碌碌,跌跌撞撞,至死方休。
有人建设,就有人破坏,一边在开源,一边在放水,一会儿群体中有了秩序和规则,呈现出生机和效率,一会儿这秩序和规则被践踏,乱象纷呈。
上帝看众生,也不过就是像人类看群蚁,个体用尽全力挣着命,奔着生,然而一阵飓风,一次荒火,一只巨足踏来,毫无道理地一旦全休。
蚂蚁对人来说,是复数,是品类。就算只看到一只蚂蚁,人也不会特意察觉这一只蚂蚁,而只看到蚂蚁而已,如果真有上帝诸神,看人其实也是一样。上帝不助个体的人,人得自助,换成佛祖菩萨,会说人得自渡。
人其实不太可能像上帝一样观世,云端看厮杀,不喜不悲,无忧无惧,只当有趣。人群中有智者,有眼神好的人,看得出前方百米处有深坑,有巨兽,然而提醒那些只看得出十米的人,却没有人相信,只能收获嘲讽和敌视。
一旦人群行至百米之处,掉了深坑,或被巨兽择食,人群觳觫之外,又只是推出其中的勇敢者,有力者,当做牺牲和献祭。为牺牲者唱赞歌的,与嘲笑欺辱预警者,就是同样的一群人啊。
这能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悲观之所以悲观的最深刻的缘由。
3
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思潮,始于14世纪一场蔓延欧洲的“黑死病”(鼠疫)。人类文明曾经从灾难中反省,进化,然而是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
前事果然能够不忘吗?真的能够成为后事之师吗?从加缪的《鼠疫》一书中,从2020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并不总能记住教训,并不总能正视现实,并不总能像加缪所期望的——“诚实”面对:
战争爆发的时候,人们说:“这太愚蠢了,不会持久的。”然而尽管战争有可能“很愚蠢”,却并不因此而停止,愚蠢有办法为所欲为,只要我们不那么自以为是就能明白。
“我们只关注自己的世界,告诉自己瘟疫不过是想象中的妖怪,一场醒来就会消逝的噩梦。然而它往往不会消逝,而是一个噩梦后面接着一个噩梦,逝去的反而是人类,而且首先是人道主义者,因为他们没有采取预防的手段。我们的市民并不其他人更应该受责备,他们忘记了谦逊。”
“他们以为一切仍有可能,这种心态让他们以为瘟疫是不可能发生的。他们继续做生意,继续安排旅行,继续自行其是。他们怎么会关心像瘟疫这样,能够否定未来,取消旅行,压制人与人交流的事情呢?他们幻想着自由,然而只要有瘟疫,谁也得不到自由。”
在厄运降临到每个人头上之前,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那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人们只会把杞人忧天当做笑谈。而当厄运真的降临时,人们又总是那么容易就陷入恐慌,丧失理性,乱做一团,把无处排解的焦虑用来攻击正常的社会和生活秩序,开启一种自我毁灭的程序。
人类文明之路,会有曲折,有些时候,历史不是在进步,也会倒退。
4
怀有希望的人,也只能希望:经历的每一场教训,无辜者的枉死,道义者的牺牲 ,会使所有人开始思考,开始自省自察,会带来一些文明的进步。无论是生存意义及价值的思考,还是制度的改进;无论是固有不良行为的纠偏,还是反思与自省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不要让最珍贵的生命白白地牺牲,不要让我们仅有的一生空空度过!
什么时候,作为个体的人,不是群氓其一,而是成为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想,同理之心怀,共情之能力的人;成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成为不自甘于蒙昧,而愿意努力看清事实真相的人;成为不为一己之私障目,而愿意兼顾他人权益的人,这世界才能变得更好一些吧?
作为一个资深的悲观主义者,我对乐观的修习,也只是始终怀着希望:希望每一次的灾难困厄过后,会有总结,会有改进,会一直记得经历过的痛苦,并且想办法不要让后来的人,还一直跌倒在同样的沟坎,还平白遭受不应有的损伤。
就像鲁迅先生所认为的: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就像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说的: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我想,这也是我所能有的最大的乐观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