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和欣赏清代掐丝珐琅器
康熙19年,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专门生产和制作金属胎珐琅器的机构——珐琅作坊的设置 为清代金属掐丝珐琅器,风格多种多样,大致有细丝粗釉、粗丝淡釉、匀丝浓釉三种基本类型。细丝粗釉掐丝珐琅器以单线勾勒图案轮廓,以缠枝莲纹为主题。纹样线条纤细流畅,掐丝刚劲有力。器物的底色多为不透明的浅蓝色。珐琅质地干涩,表面灰暗无光。粗丝淡釉掐丝珐琅器一般也多以浅蓝色珐琅为底,用红、黄、白、绿、紫等几种基本颜色的珐琅做图案装饰,颜色浅淡典雅,色调基本偏冷,改变了明代晚期掐丝珐琅器的那种暖色格调,并且修正了珐琅釉料质地粗犷,图案纹样线条清晰。纹样主题多为 一些吉祥花卉纹图案,如缠枝莲纹、菊石纹、桃蝠纹等。
匀丝浓釉掐丝珐琅器是在细丝粗釉和粗丝淡釉掐丝珐琅器生产的基础上,更为成熟和规范化的一种类型,此后清代掐丝珐琅器的生产,基本上是沿着这一风格和路子发展的。这种类型的掐丝珐琅器,习惯以蓝色珐琅为底,用红、黄、绿、赭等颜色的珐琅做装饰,珐琅质地细腻,颜色纯正,表面打磨平整光滑,较少砂眼。掐丝粗细均匀,纹样线条流畅而又不失法度,但早期那种苍劲和粗犷的风格逐渐消失。
乾隆年间掐丝珐琅器总体特征是——“金光灿烂、厚重坚实”。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璧制造厚重坚实,造型工整规范,鎏金金水厚重,器物表面异常光亮,反映出当时冶金铸造业和金属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与繁荣。此时的金属胎珐琅器造型各异,用途广泛,涉及宫内宗教祭祀、陈设生活等各个领域。如用于宫殿陈设的屏风、宝座、熏炉;用于佛堂祭祀的五供、七珍、八宝、佛塔;用于宫廷生活及实用性的碗、盒、盘、壶、文房用具;玩赏性的鼻烟壶、如意等。大到高达2米以上的佛塔,小到仅几厘米的鼻烟壶、轴头等。其图案纹样基本上以双线勾勒技法完成,掐丝线条粗细均匀,工整流畅。装饰和题材丰富多彩,有山水人物、云龙狮戏、兽面蟠螭,以及各种果实花卉纹等。这一时期的珐琅色泽纯正,作品表面的打磨,平整光滑,颜色丰富,有红、黄、蓝、白等十余种,特别是粉红色珐琅,是以黄金为呈色料炼制而成,乾隆年间首创,它是我们掐丝珐琅器进行鉴定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清晚期宫内所需珐琅制品,大多是靠广州提供的,这一时期内廷珐琅作生产的珐琅制品,其艺术价值和制作水平已大打折扣。然而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则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使得掐丝珐琅器的制造和生产一时之间回光返照,并且还烧制了一些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珐琅制品。